什么是类有关哲学本科论文,关于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其对当今教育的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时间:2020-07-04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文是一篇什么是论文范文,什么是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其对当今教育的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什么是及理性及德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什么是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苏格拉底的哲学是将道德内化为人的行为品格的哲学.他本着德行可教的原则,想要在对话和追问的过程之中,引导人去追寻和走向理性.他的哲学思想不是单纯的灌输与说教,而是要在对话的互动中,提倡怀疑精神,提倡反省精神,一步步走向理性,追寻答案,解决问题.

关 键 词 :教化;教育;对话;苏格拉底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133-02

希腊著名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曾说:“教育如果不是深入到灵魂深处就不能在灵魂中生根成长.”那么想要将教育深入到灵魂深处,就要靠德行和教化的力量.“教化”是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教化”(paideia)在古希腊语中,主要意味着“教并使习于所教”.习惯于一件事,逐渐地使之成为一种习俗,使心灵受到熏陶,人的内心状态得到净化,达到知、情、意的融通.

公元前6世纪,希腊的经济逐渐从农业转到工商业,而奴隶主民主制的城邦国家成为了希腊社会的主要组织形式.这一时期,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开始从注重自然转向注重人和社会.在这一转向中,苏格拉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开始探讨伦理与道德,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智慧;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获得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等因此,“他认为对世界原因的真正探究应是发现把万物合理安排的力量,这样研究自然就毫无意义了,而应认识人的主观世界,即认识你自己.”[1]认识你自己也意味着获得更普遍的、更高的人类关于自身的知识.

一、德行可教,理性至上

苏格拉底认为,“我个人献身为你们从事最伟大的有益的服务,我力图规劝你们每个人不要多想实际的利益,要更多关注灵魂和道德的改善”.他本着“德行可教”的思想,认为人一切天生的气质,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得到提高的.“它通过回忆使人与神圣的存在同净,真正地净化人的心灵,消除心灵的黑暗,承受那属于神的光照,使人得到真正的自由.”[2]柏拉图也非常重视教化.“在人们睡眠时,灵魂的其余部分,理性的受过教化的起控制作用的部分失去作用,而兽性的和野性的部分吃饱喝足之后却活跃起来,并且力图克服睡意冲出来以求满足自己的本性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失去了一切羞耻之心和理性,人们任何坏事都可能干得出来.天性中的野性部分的确会产生野蛮,如果加以适当地训练就可能成为勇敢,但是如果过了头,就会变成严酷和野蛮.灵魂本来有理性把握方向的能力,但是不&#

关于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其对当今教育的的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什么是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32463;过教化,这种能力并不能转向正确的方向.因而,教化不是给予灵魂某种能力,而是使灵魂转向,即引导人对理性、善的向往.“德性也是一种普遍的善,它源于精神自身.教育可以引导理性,可以传授知识,也就可以唤醒、激发、引导人们对德行的追求,因此,教育能够培养人的德行品质.”[2]45要想培养人的德行品质,需要从小就接受身体和心灵的教化.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并通过辩证法的教育发展理性,获得灵魂的转向.在他看来,教化就是解放人们被束缚的理性灵魂,使人摆脱蒙昧与无知,从而来到充满和善的理性世界,使眼睛能够看到真实.教化引导灵魂和身体转向,离开偶然的、变化无常的意见和感觉,引导灵魂内在的向善的理性能力与善的理念的交流,从而达到最高的“善”的理念.

苏格拉底的哲学把哲学家观看星星的眼睛转向了观察人的生活,对于他而言,哲学就是对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美好的善良的等问题寻根问底.这是道德生活的根基.他的哲学的实质就是通过哲学的审视把美德教化为人的普遍意义的品格.因此,苏格拉底的哲学把思考价值自然放在了首要位置.他把哲学从自然带到了生活实践中,带到了人们的日常行为中.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其对当今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什么是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教化的终极境界――善

善是苏格拉底哲学的核心.善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目的,其他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善而进行的.“在苏格拉底看来,善是普遍的,超越于特殊和具象的,它作为世界和个人的目的是自身规定自身的,自身实现自身的.”[2]40美德即知识,美德是善的,要想真正领悟知识,就要从内心出发,从精神层面去认识善.也就是说,虽然善是普遍的,但善是内在于精神的,不是从外部赋予人的精神的,因此善是不可教的,而且人不可能从外部获得善,因为善是包含在人的理性之中,只有从人的身体中发出的善,才是真正的善.善不可教意味着善不可能从人的精神之外灌输进来,那样,善也就没有价值,因为这种教是违背理性的原则的.因此,我们需要重申教化的力量,因为一切的善都可以通过教化得到.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精神的自我教化,一个人虽然其个人的精神以独特性表现出来,但人之为人就在于普遍理性的存在,善的价值要在理性中引出,就必须认识自我,就必须通过理性对善的询问而自我教化,这是善实现的基础,也就是说,善只有在精神的自我教化中实现,人对善的自由追求,对善的认识就是精神的自我教化;另一方面,精神的自我教化与善的实现通过教化而催生,教化是提醒、催动和引导精神的自我教化,把精神的自身发展引向善,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和说教,告诉他人善是什么.善虽然不可教,但对善的向往和追求却是可教化的,对善的认识是可教化的.苏格拉底就是通过对话去教化人去思考什么是善,促使人用理性去思考,去反省自我.苏格拉底的哲学教化生活的使命与目的就是以教化把雅典人引向善.只有认识善,认识德行,人的行动才会向着一切美好和正义出发.


这篇论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zhexue/rszx/405417.html

三、苏格拉底的教化方法――对话

苏格拉底认为,教化的重要方法就是对话.苏格拉底生活在对哲学问题和道德问题讨论式的对话中,这些对话引导着对话者双方精神的提升与思想的唤醒.这其实就是苏格拉底美德教化的重要方式.

对话能够在双方互相追问的同时,激发人对问题新的思考和观察.对话的过程,实际就是促进人走向理性思维的过程.在对话之中,人能够理性地重新观察和思考问题.而恰恰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就是在行动与理性之中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德.通过对话和反复追问的方式,行动和理性就在实践过程中合二为一了. 苏格拉底的哲学是面向现实的.他所追问的问题是现实中遇到的身边问题,他想用他的哲学去拯救一个个的雅典人,因而只有在与他人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中,通过诘问、反讽或话题的引导,才能实现洞察人或教化人的目的.他的方法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直接灌输给他人,而是通过对话引起双方的共同思考,在对话中提问问题,从而循序渐进地有条理地去追寻答案,解决问题.这种对话的过程,也是激励人们重现怀疑精神,不要事事都认为这是绝对正确的,而是在怀疑中不断反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如果在教化的过程中,只是乏味地去说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个过程失去了双方的精神层面的互动,失去了真正的思考.苏格拉底认为这样的过程是没有意义的,是无法引导出真正的理性的.


怎么写什么是本科论文
播放:35735次 评论:6300人

在苏格拉底的对话中,他所关心的问题是生活中的知识、美德、善,他的对话过程是思想、真理、意义潜移默化的过程,是精神发生变革的过程.因为对话的参与者用整个身心去体认和接受对话本身的意义指引.在平等的对话中,对话者的精神接受对话的启发,对话的进行就带动双方精神的交往和发展,因此对话不是把某种真理、意义传递给另一方的方式或手段.对话的目的是引出精神,“回忆”已包藏在精神之中的知识.

四、苏格拉底的教化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一) 重视启发,加强引导

当今的素质教育,开始由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教学走向启发式课堂,但是启发并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主动发问和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正如苏格拉底所认为的,善不是通过直接的灌输和说教来使他人认识什么是善,通过引导、发问去让他人真正从精神层面上认识善的内涵.那么同样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摆脱乏味的说教和单纯的灌输,通过积极的引导去启发学生,使学生在深省之中不断地追问答案,这就使得获得知识的过程由静态走向了动态.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去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他们才能够真正懂得和理解答案,这个过程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教育过程需要启发需要引导,需要学生主体的参与,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仅仅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参与过程有意义,教育才会产生意义.

(二)重视交流,倡导对话

“产婆术”是苏格拉底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教师不需要将答案直接告知学生,而是通过不停地发问促进学生一步步去追寻答案.同样,对话式的教学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同解释学视域中的对话,对于教育者来说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双方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融的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通过互动,共同去追寻问题的答案.而当今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保持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教学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输入知识,教师直接把所要学习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就可以,并没有考虑到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也同等地处于主体性的地位.这种教育中就显然没有了理解中的对话的意义,教师不倾听学生的观点,认为自己所教就是正确的,学生在考试中,尤其是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的题目回答的与答案不一致就是错误的,只有标准答案才是正确的,那么所谓的标准答案真的是标准吗?对于一个问题,人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各抒己见才能达到良好的有效教学,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应是交互学习的,教师要理解学生,学生也要理解教师,这样才能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学习扩充新的知识,这才是教学相长的意义所在.

(三)重视德育,加强道德培养

“教育所培养的公民是理智的、自主的、自由的、有德行的独立个人主体,它并不是塑造仅仅忠诚服从于一定道德秩序的工具人.因此,教育是促成公共领域理性化发展的公共事务,它是公共领域中的通过知识自由创造、交流、传播,而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及交往理性的社会实践.”[2]314在苏格拉底的德育范式中,德育的内容包含知识、政治和道德等多方面,并且这些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道德是政治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是政治的根本;知识是最高的善,美德基于知识,有知识才会有美德;知识的获得需要教育‘回忆’,教育的实质是善的教育;德育培养人的美德,但德育服务于政治.”[1]当今,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许多的道德冲突等问题,而且我国在教育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学校似乎很大程度上认为学习成绩高就可以代表一切,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水平.因此,学生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而且,在当今社会,德育过于工具化和形式化.很多的学校将德育等同于宣传道德知识和学习道德理论,恰恰忽视了德育的道德培养,使德育流于形式而无实际效果.

那么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学校需要更新教师和学生的德育理念,不断增强德育意识的主体性,通过道德实践去真正使得学生意识到德育的内涵.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德育进步,才能有效地辅助教育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杨现勇.论苏格拉底的德育范式及其当代德育意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2]金正.德性与教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3]武卉昕.苏格拉底之德性的教化[J].兰州学刊,2006(7).

[4]杨豹.当代西方德性伦理视野中的德性教化及其启示[J].伦理学研究,2010(3).

[5]陈华兴.教化和教化哲学[J].复旦学报,1994(6).

[6]赵宇善.对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

什么是类有关哲学本科论文,关于苏格拉底教化思想其对当今教育的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参考文献:

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
次离开父母,首次自己拥有支配各种费。雅思作文范文之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范文易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任公司总经理.王士成认为,创业本身就是社会责任的彰显,帮助更多人就业,解。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浙江,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高中烟,逃课等.加上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家长对子女的就业预期偏低,导致供养孩子上学的动力不足.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初中班主任工。

当今医患关系
进临。请联系当今教育实际37当代大学生"英雄偶像崇拜"的探析沈玲优秀奖38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教学质量评估探讨韦家华优秀奖39城市居民家庭结构与游憩需求意向关系研究张婷优秀奖40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热点
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在大山深处法,深入研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创。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6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扬科学精神,运用科学的理论和规范去揭示,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规律,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从科学化概念的提出一直发展到科学化在学科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6年2004年江苏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教育管理研究人员基础理论课程考试,准考证,准考证号,姓名,所在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前沿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高中省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组织者,校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持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讲社会主。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向群江苏第二师范学院10李忠军东北师范大学11方宏建山东大学,序号书名作者申报院校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研究李红革湖南科技大学2思想政治教。思想政治教育思。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