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黄斑论文范文属于中期报告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黄斑方面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相关学年论文中期报告。适合黄斑及相关性及年龄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黄斑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共治疗4~8周.观察两组眼部症状和体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7.14%,对照组为41.3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有良好疗效.
关 键 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观察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多发生于50岁以上,双眼先后或同时性视力进行性损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国外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65岁以上人群失明的首要原因,而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病已经成为老人防盲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参与临床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颇佳,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66例患者均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1.2 诊断标准: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按照我国制定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标准》(具体属于渗出型,其中早中期的界定依据眼底),中医视瞻昏渺辨病标准[1],肝郁气滞证辨证标准[2].
1.3 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6月间我院眼科病例中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共128眼,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70眼),男16例,女20例,年龄45~78岁,病程2~36个月,平均21.13±11.68个月,属早期者16例,属中期者20例,对照组30例(58眼),男14例,女16例,年龄45~82岁,病程2~40个月,平均23.84±10.12个月,属早期者14例,属中期者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0.1g,每日1次,维生素C0.2g,每日3次,肌苷片0.4g,每日3次.治疗4~8周.治疗组在口服上述用药的基础上加服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基本方为:党参、白术、柴胡、白芍、川芎、枳壳、茯苓各10g,甘草6g,陈皮、香附各5g.伴黄斑水肿加薏苡仁30g,泽泻15g,伴渗出加海藻、昆布各10g,伴出血加茜草、生蒲黄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上下午2次温服.治疗4~8周.
1.5 观察指标:主要症状与体征,包括视力和眼底.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统计结果为P<0.05时,表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观察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视力进步≥4行,或视力≥1.0.黄斑部病变停止进展,出血、玻璃膜疣程度减轻(以上指标有二项达到要求).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黄斑区新生血管萎缩、渗漏及水肿明显减轻.②有效:视力进步≥2行.黄斑部病变进展减缓,出血、玻璃膜疣程度减轻(以上指标有一项达到要求).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黄斑区新生血管萎缩、渗漏及水肿减轻.③无效:各项指标达不到上述标准.④恶化:视力退步2行以上.黄斑部病变无变化或加剧.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加重.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主要从脉络膜而来的小血管,穿过Bruch膜在视网膜下腔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并由新生血管膜而导致黄斑部的渗出、出血及后期的机化、瘢痕等变化.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初期,患者常表现为视力缓慢下降,视物变形,属中医学“视瞻昏渺”、“视直为曲”范畴.当病情进一步发展,黄斑部出血,视力突然下降时,又属中医学“暴盲”范畴.在《灵枢•,大惑论》等论著中有类似于本病症状的介绍,曰“邪其精等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等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直至在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首见“视瞻昏渺”.历代医家总体上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肾、脾、肝的功能失调有关.黄斑属足太阴脾经,黄斑变性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3].依据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