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金及养老保险及待遇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养老金方面有关保险相关论文,关于和谐社会语境下养老保险公平权审视相关论文范文,对写作养老金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摘 要 】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不同阶层在养老保险待遇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由于不同社会阶层养老金的制度设计不同,待遇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看待这种差距并逐步消除,实现养老保险待遇的社会公平、实现社会阶层的整体和谐,是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
【关 键 词 】养老保险;待遇差距;社会公平
一、引言
2009年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证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正式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将试点.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这条新闻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与热议,争议的焦点归结起来有代表性的几种为:张魁兴认为养老金改革应该是提高企业养老金的标准.而不是降低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瞿方业提出养老金改革不但要降低事业单位的标准,还应该调低公务员的标准.公务员应带头与社保“接轨”.许斌观点是现行养老体制的最大弊端,不在于已享受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各个群体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的待遇标准,而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上全社会事实上分裂为两大群体,一个群体能够享受到社会化养老服务,而另一个群体根本享受不到社会化养老服务,后者主要为农民群体,中央财政对于农民养老依然处于零投入状态,是现行养老制度的最不公平公正之处.三年时间已过,因阻力重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暂时搁置,但由此引发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暂时的搁置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只是将问题推后,如何看待不同阶层、不同行业间养老保障待遇之差别,如何真正解决不同阶层之间养老保险待遇悬殊的状况,促进社会公平,尚需深入研究.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养老金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学院学士论文、本科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97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二、不同阶层养老保障差异成因
根据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板块,我们暂且忽略同一板块内部的差异性、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同一阶层内部的差异性,而是约定俗成地将我国不同社会阶层划分为三大阶层及相应的三大制度板块: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为一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一块,以及农民阶层.(事实上,机关与事业单位事实上已经出现了利益分殊;而农民也正在分化为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笔者依然将机关事业单位划分为一大板块,而将传统农民与农民工依然归类于农民,对于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差距以及自由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有待进一步专门研究.)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政府就建立了以城市国有企业职工为主体的养老保险制度,而农村,则仍然以家庭养老保障为主,辅之以集体经济为后盾的养老保障模式,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由此发端.这种二元板块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出现有其客观历史成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不容忽视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明显滞后,制度本身的非公平性,没有随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而缓解,而是制度化地加大了收入差距.成为制约社会进一步和谐发展的“短板”.而养老保险待遇差距最具代表性,不同社会阶层养老保险待遇差距过大.和谐社会语境下,社会保障本应是缓解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张力的解压阀,事实上却成为制度化地拉大收入差距的壁垒.
1980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土地承包、农村集体经济解体,农村养老保障资金来源枯竭,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固有格局难以为继,老农保、老农合近乎名存实亡,农民养老基本上退回到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方式.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加快,农民对于社会保障的需要程度空前提高.建立适应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确立了建立筹资渠道多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目标,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得到了高度提升.以国企为主体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初步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从而对单纯依靠政府(企业)养老的模式进行了改革,确立了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责任共担的养老体制.这是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但与此同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制却明显滞后,依然沿用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全面负责的保险体制.
三、不同阶层养老保障待遇差距比较
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缴纳方面的公平性比较.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对企业养老保险进行了改革,至目前为止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统筹模式,从横向来比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下而在农民阶层之上,从纵向来比较,就养老金替代率而言,基本达到制度设计之初的目标替代率,但是低于旧制度下的替代率,因此,城保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
养老金方面有关论文范文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公平性比较.按照国家对城保的总体思路,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确定为60%左右.即企业职工的退休养老金大约是他退休前工资的60%左右.将这一目标替代率做横向比较,同等条件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得到的养老金大约是他退休前工资的95%左右,参保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低于同等条件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替代率30%以上.
由于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或者养老金政策一直以来是参照公务员标准执行的,因此,笔者在论述时将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员工划分为同一板块,但是,近年来,在这同一板块内部事实上也出现了不小差距,国家机关养老金待遇高于事业单位,当即将出现将事业单位剥离的倾向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最后政策暂时搁浅,其影响之大、敏感度之高,可见一斑.
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公平性比较.根据国家对于企业基本养老金的改革精神,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60%.而目前我国企业养老金的替代率在1999年是77.30%,2000年是71.20%,2001年是63.15%,2002年是63.43%,而同期公职人员的养老金从接近100%增加到2002年的106.43%,和企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
农民阶层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缺失.就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公平性而言,首先表现为城乡居民之间的不公,以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起点,改革开始时就以城镇国企为主体,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完善,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制度成效初具.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以及公务员三个不同阶层之间的养老不限待遇存在高与低的差距,然而,农民与这几个阶层之间养老保险待遇则表现为有与无之间的差距.这种状况直到2009年新农保试点开始后出现了改观的趋势.
根据人保部在2011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国家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达1.99亿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5465.32万人.加上地方自行试点,总参保人数达到2.35亿人,领取待遇人数6694.11万人.毋庸置疑,这组数据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但是,按照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例比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四、理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社会保障待遇差异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成为影响和谐社会的因素.如何逐步消除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养老待遇的不公,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以社会公平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理念.改革开放以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曾经长期以来约定俗成地被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理念,由此,社会保障待遇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形成难以逾越的制度壁垒,社会保障资源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分配不公成为影响社会整体和谐的重因素.公平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诉求.[2]社会保障资源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力量博弈的结果,不同的阶层具有不同的谈判能力,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坚持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这是社会保障应然的建制理念和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
本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baoxian/sx/442161.html
尽快完善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体系.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大事,其中第十二章附则中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但是,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目前还缺乏基本的法律规范,要加快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立法进程,确立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法律依据.
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制度运行效率,扩大覆盖面,堵塞养老金冒领漏洞,建立常态养老金调整机制,逐渐缩小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之间的差距.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进程,建立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城保制度基本定型的成就相比,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坚冰始终未破,其滞后性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今后应该加大力度、推进改革.
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尤其是对于农民阶层的投入力度,使不同社会阶层能够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新农保从全国10%的县区试点,国家财政投入的力度逐年增加,农民从国家得到的补贴从无到有,体现出政府对于农民的高度重视.但是,政府对于新农保的投入与政府对于城镇职工的投入相比见,依然明显偏低.因此,继续加大对于新农保、新农合的投入,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黄健元,马冲.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问题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
[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人民出版社,2008,10:18.
作者简介:徐瑞仙(1971-),女,甘肃天水人,天水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相关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