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老年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与我国人口老龄化其养老保障问题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是寿险专业与老年及人口及养老保险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老年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当下,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但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有其明显的“人为催生”痕迹,其挑战性异常严峻,特别是在养老保障方面面临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保障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 键 词 :人口问题,老龄化,养老保障,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9-0017-03
一、正确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状况
人口老龄化就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的动态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有微观和宏观两层含义.微观层面指的是组成人口的个体人的老化,即我们通常的人由年轻变老;宏观层面是指整个人口群体的老化,即本文要探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迄今为止,为各国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老年人社会界定标准有两个,即1956年联合国和1982年世界老龄问题大会所制定的标准:通常是指60岁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从老龄人口结构来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的人口属于老年型人口结构.
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开始向老年型过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2-200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过渡阶段;第二阶段为2000-202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2020-2050年是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阶段.目前正处于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65岁以上人口比重持续上升.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人口预测,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71亿,占总人口的12.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13亿,占到总人口的8.3%;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4.5亿,占到总人口的32.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3.36亿,占到总人口的24.3%.足以说明,我国未来50年老年人口数量稳步增长.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明显.一是人口规模大、老年人口规模也大――世界之“最”.按世界银行200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67%,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1.04%,我国老年人口总数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六国之和.二是老年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更快.从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由7%增长到14%所用的时间看,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也是最快的.三是人口老龄化起步晚,且出现“未富先老”现象.法国比我国早130多年就过渡到了人口老龄化阶段,而且是在经济社会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自然过渡的,而我国是在政策“人为地”加速老龄化的进程的情况下于上世纪末进入老龄化阶段的,且并非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发演进的.四是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较大.上海早在1979年就已进入老年型社会,而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均在5%以下.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城乡倒置现象:各地区大部分老年人口主要分布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农村,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1],这种城乡倒置还将持续到 2040年.要到本世纪后半叶,城镇人口老龄化水平才会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五是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并存.国外统计显示,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相伴而生.而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出生率虽经历了迅速下降,但由于在实行计划生育以前出生的大批人口此时正处于劳动年龄阶段,因此,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这一优势将在本世纪 20-50 年代开始逐渐消失,到时我国也将出现劳动年龄人口短缺问题.六是人口老龄化在时间上呈不规则性和累进性.由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形成了人口金字塔的不规则特点,并由此派生了人口老龄化的不规则性和累进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老年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2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二、客观分析: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养老保障工作取得了有效进展,但从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来看,养老保障体系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我国养老金支付资金“缺口”巨大.据统计我国个人账户“空账”的规模:1997年为140亿元,1998年为450亿元,1999年为1000多亿元,2000年已经达到2000多亿元 [2].二是老年社会保险未能应保尽保,覆盖面太小.三是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四是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险服务体系.五是农村老年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多.六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困难.
养老保障基金的支付问题由许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人口老龄化这一根本原因外,还有其它若干特殊性的因素.一是“转制成本”由谁承担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由于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以来的40多年间没有任何资金积累,改革以后的养老保障实行“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制度,于是出现了养老金支付上的资金缺口,形成了一笔数目巨大的“转制成本”,也有专家学者将之称为“历史债务”或“隐性债务”,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中对于转制成本由谁承担的问题没有解决,个人账户成为名副其实的“空账”.二是社会养老保险费用收缴还相当困难.主要表现在:企业有意做假账;企业欠费严重;养老保险收缴率持续下降.三是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甚低,养老保障资金难以保值和增值.四是社会养老保障资金管理不善损失大.各地养老保险资金被挪用、挤占、透支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所以管理不善导致损失惨重.五是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体制冲击巨大.退休年龄是影响养老金负担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平均预期寿命和保障水平一定的情况下,退休年龄提高,平均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就短,养老金总负担就会降低.但现实中有不少提前退休现象发生,造成提前退休的原因主要有:下岗分流导致提前退休;养老保险金高替代率诱发提前退休.“提前退休”意味着在停止养老金缴纳的同时提前消费社会财富,就是所谓的“寅吃卯粮”,大大损害了下一代人的利益.退休年龄的选择对养老金支付体系所产生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所以发达国家在面对人口老龄化严重时一而再地推迟退休年龄.根据社会的健康发展、当今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价值观念等现实,在我国不能采取提前退休这种非理性之举措.
三、理性思考: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加强老龄工作”,这在党的报告里还是首次出现,足见党对此工作的重视.从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出发,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养老保障事业由城市向农村发展,由国有部门向非国有部门拓展,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破除城乡壁垒和地域壁垒,实现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相结合,逐步形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养老保障体系.在这方面我们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整体框架,主要体现在养老金保障、老年医疗保障和老年福利保障三个领域.笔者认为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制度创新的重点及相应的政策措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范与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通过降低目标替代率并妥善解决历史债务,即“转制成本”,逐步降低缴费率,增强包容性,扩大覆盖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不分城乡、不分区域、不分企业性质及职工身份,将所有企业的全部从业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劳动者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范围.统一费基和费率,把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由县提高到市地级、省级肯定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全国统筹;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建议从实际出发,分步实施,先把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转为实帐,再创造条件把单位划拨部分由空帐转为实帐;适当降低目标替代率,妥善解决历史债务,逐步降低费率,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双低”办法与普通办法的并轨,按照“广覆盖、低水平”的原则,规范“双低”即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的参保办法,对按照“双低”办法参保的范围、对象、缴费标准、个人账户做进一步明确规定,实现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普通参保办法的衔接并轨.
二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实行与企业大体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坚持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性;体现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人员的特点;注意与机关事业单位其他改革措施配套;确保新旧制度平稳过渡.考虑到历史的因素,对于改革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贡献,通过设置权益性养老金,用合理的办法加以计量,列入个人账户;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在一定的限额内办理职业年金,财政按照经费渠道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个人购买商业保险和从事各种有利于养老的储蓄及投资.2008年2月,国务院讨论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上海等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主要内容是: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积极稳妥地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该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baoxian/sx/442792.html
三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重新定位与制度创新.无论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出发还是从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的需要出发,都应当积极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明确政府责任,既要强调筹资以个人缴费为主,又要落实政府补贴,鼓励集体补助;明确其保障对象是农村居民或尚未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的劳动者,坚持自愿原则,当然也必须强调正确引导甚至强制;制定新的待遇享受标准,确定合理的缴费基数、缴费比率;建立政府财政补助机制,合理确定政府财政投入的比例,充分体现政策扶持,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拓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渠道,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整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源,例如:计划生育养老保险、义务兵养老保险等;保持政策和业务的稳定性、连续性,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四是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包括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医疗保障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制度,以解决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鼓励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用于解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以外的医疗费用负担.逐步建立主要由政府投入支持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体特别是经济困难的老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各级财政应当安排医疗救助专款,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对医疗救助资金的投入,提高医疗救助的力度,制定政策支持民间医疗救助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是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要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构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居家养老是我国绝大多数老人的选择,家庭在情感寄托、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养老功能是其他机构难以取代的;构筑“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日益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家庭养老资源正在萎缩,有必要通过相关政策构筑“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支持、维护甚至放大家庭养老的功能;实施国家“星光计划”,从中央到地方,民政部门把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的福利金的绝大部分用于资助城市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和农村乡镇敬老院的建设,认真实施“星光计划”,使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需要的服务.
六是构建新型的多层次的养老机构体系.以往的机构养老基本上是救济性的,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和“三无”老人.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的多层次的养老机构体系.第一层次为“救济型”.具有特殊困难的老人仍然必须由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收养,除“五保”老人和“三无”老人外,经济上有困难的老人,入住费用可以参照最低生活保障线予以减免.此类养老机构的经费应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同时鼓励慈善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第二层次为“福利型”.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政府应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合作兴办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养老机构,以满足普通百姓的需要.此类养老机构具有一定福利性,老人入住需办理一定手续,并缴纳基本费用.养老机构的基本设施、人员配置、日常管理等应设立一定标准,定期评估,并向社会公开.第三层次为“市场型”.此类养老机构主要是为了满足一部分高收入者的养老需求,可以按市场原则运作,以高标准收费维持高质量的服务.为了鼓励企业界参与兴办养老事业,政府应给予经营者一定的优惠政策,包括减免税收、低价提供土地、降低公用事业性收费标准等,以促进新型的多层次的养老机构体系逐步完善与健康发
老年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参考文献:
[1]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J].人口研究,.2004(1).
[2]郑京平.“银色浪潮”考验养老大堤[J].中国社会保障,2002(1):16~18.
责任编辑:李建君
相关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