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建筑材料类有关论文下载,关于中国古代地下的建筑技术材料进步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及建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建筑材料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建筑的发展首先是物质生产的产物,无论哪个方面要求都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才能得以实现.从历史来看,中国古代地下建筑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材料、结构、施工等方面的进步变革而展开的,但同时,人工建筑材料与砖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又为地下建筑空间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基础.
关 键 词:中国古代;地下建筑;防潮;防水;建筑材料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5(2011)02004403
地下建筑的产生和需求是地下建筑技术发展的动力,而地下建筑技术尤其是砖石结构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刺激了中国古代地下建筑的蓬勃发展.
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土木结构技术、砖石结构技术、材料加工与生产技术及安装施工技术的发展都曾获得辉煌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功能不同的建筑,木结构体系因其符合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生活境界,广泛运用于地面建筑,如宫殿、住宅、庙宇等[1];砖石结构在居住建筑中是被排斥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人未掌握高超的砖石结构技术.地下建筑要求坚固、长久,于是它选择了砖石结构技术.我们也可以从多姿多彩的砖石技术中窥见中国古代地下建筑技术的大智慧.
一、选择地下建筑的原因
地下建筑在中国古代的生成及发展有其独特背景.
(一)生的居住――较好的防护性能和营建便利
穴居是文明初期(新石器时代至奴隶社会)较低的营建水平下可能具有较好防护性能的建筑.较之先前出现的地面窝棚,穴居具有可靠、防火、防寒、御热等好处.而且,这种建筑形式还利用了土壤的热工性能,冬暖夏凉,也便于营建.这一时期是建筑技术萌芽的阶段,萌生出了一些人工建筑材料.
(二)“死”的安置――视死如生与坚固
建筑不仅是人类“生”的生活空间,在中国古代由于受生死一体化的影响,它也作为“死”的生活空间.厚葬之风导致中国古代的地下墓室建造技术极为发达,并由奴隶社会渐渐兴起,至封建社会逐步成熟.作为帝王陵墓的地宫,常深入地下数十米,面积数十至数百甚至上千平方米.地下墓室为防潮固久,往往采用砖石这类材料.砖在中国发明后随即广泛用于地下,砖石结构技术首先在地下空间中得以发展成熟.可以说,中国地下建筑技术是由中国人营建地下墓室的热情所激发的,这和西方人对基督教的激情使中世纪的人们创造了宏伟的哥特建筑一样,都是意识促进了发展.
本文出处: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105708.html
随着地下建筑的需要,地下建筑技术和人工建筑材料也逐步发展起来了.
二、地下建筑的防潮防水处理措施的演进
地下建筑的围护性及安全感较好,还能隔音、防寒、防热,主要的缺点是潮湿,于是防潮、防水成为古代地下建筑突出的技术问题和要求.中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逐渐摸索出一些地下建筑的防潮、防水的成功经验.
(一)防潮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穴居,虽形式简陋,但由于居住舒适的需要,已开始探求各种方式对居住面进行防潮处理,且主要针对地面的加工.土壤的潮湿,部分是由于毛细现象,所以人们采用夯土地面、草泥地面、红烧土地面来防潮.其中,最早采用的防潮技术是将居住面分层夯实的做法,这种做法提高了耐压能力和防潮性能.而后,人们发现对居住面进行烧烤处理,并涂抹白灰也有较好的作用,而且烧烤之后,地面毛细现象降低,有较好的隔水作用.烧烤居住面的做法孕育了人工建筑材料的产生,主要启发了石灰和陶质材料的出现.这些异于自然材料的人工产品,增强了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