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环境伦理学类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实践性:中国环境伦理学的重要属性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环境伦理学及应用伦理学及环境保护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环境伦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环境伦理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其实践性兼具道德哲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双重特征.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实践性研究体现在生活、生产、建设、教育、环保、制度等方面.在“创建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的宏伟目标下,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实践性研究应把握更深层次的方向.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环境伦理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专科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2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关 键 词:环境伦理学;中国;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B82-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74(2011)05-0038-05
基金项目: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0XZX0011)
这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106426.html
作者简介:李广义(1973-),男,山东郓城人,哲学博士,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自上个世纪80、90年代环境伦理学在中国“落户”以来,关于中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与争议就相伴而行.在研究领域,受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影响,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与自然权利、环境正义等方面;在争议领域,结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主要围绕定义、范围、资源等方面展开.近几年来,关于中国环境伦理学缺乏实践性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强烈,认为中国环境伦理学移植痕迹明显,缺少“自产”与“创造”;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曲高和寡,缺少“问题意识”与“实践取向”.基于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实际以及环境伦理学研究日臻完善的背景,学者们也开始反思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的缺憾,关于中国环境伦理学的实践性研究越来越得到学术与政策的双重重视.对环境伦理学的实践性进行研究,客观地指出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所存在的诸多不足,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实践”的缺场与遮蔽给环境伦理学带来的尴尬与困境,意义与价值重大.
一、环境伦理学实践性的哲学底蕴
认识与实践是哲学的两个重要范畴,“实践出真知”道出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中国哲学史上,实践是人生的代名词,它具有“实行”、“践履”、“行动”等含义,追求“知行合一”是中国人生哲学的至高境界.在西方哲学史上,实践是自由的同义语,属于道德伦理活动,最有代表性的是康德的实践理性,认为在实践理性的指引下,人的意志得以规范,从而达到自由意志的境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的范畴首先是社会历史观的范畴,其次才是一般哲学的范畴.”[1](P326)离开社会性的物质存在这个历史舞台,实践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的根本地位,实践的观点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从这个角度看,环境伦理学研究应该是“实践理智”的,即从经验性的社会性物质存在中寻求适度的普遍性.
100多年来,在“科技至上”观念的支配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颠覆式变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水资源匮乏、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种丧失等等.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背后是自然恶化的沉重代价!科学技术的控制征服大大超出了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更令人担忧的是,以自然蜕变为代价的经济不正常繁荣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反而“立刻造成了一种富足的幻想,为个人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让他们以为有了汽车、信息网络等等,他们就能摆脱一切控制”[2](P89).这种“富足的幻想”日益暴露出人们无限膨胀的物质贪欲!环境伦理学正是基于全球环境日益遭到严重破坏的社会背景而出现的,把道德关怀的领域扩展至人与自然之间,试图建立一种全新的伦理、价值体系,以彻底(或部分)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境.“伦理判断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指导实践.”[3](P2)所以,环境伦理学是一门寻求解决方法的实践之学,其目的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在实践中落实环境保护行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认识―实践”的一般规律,环境伦理学来自于实践,理所当然应回归实践,指导实践,关注社会发展,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它的唯一出路.只有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模式,环境伦理学才不至于“抽象地、孤立地理解自然”.环境伦理学的实践性是合生态规律性与价值目的性的有机统一,“它既是实践的哲学,又是哲学的实践,它在理论与实践两大谱系及其相互关系中回应环境道德哲学的奠基性难题.”[4](P59)
大多数学者认为,环境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应用伦理学根植于实践哲学的传统,在运用理论解决道德实际问题上具有创新性与优越性.首先,应用伦理学是哲学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其次,应用伦理学直接关注现实的具体道德问题;最后,应用伦理学特别关注那些在大众和社会各界明显有争议的道德问题.总之,应用伦理学的应用不是工程技术上的操作性应用,也不是纯粹的“案例分析”式的应用,而是批判性、反思性的应用.应用伦理学不能割断与道德形而上学的思想联系,不能放弃对一般方法的研究.[5](P144)由此我们说,环境伦理学的实践不是一般意义上具体操作性的实践,它兼具有道德哲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双重特征.“一种实践的内在的善或目的就在于那种活动进行和完成的出色和优秀,即它进行和完成得合乎德性或具有德性.”[6](P54)学者们虽然对环境伦理学的实践“维度”与“路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大相径庭,但基本上认可环境伦理学在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精神,即:我们分析研究环境伦理学的实践性,其目的就是期望通过环境保护实践的多元化获得实践生活的善,并由此极大地丰富和完善我们的德性和人生.
二、中国环境伦理学实践性研究的主要表现
在环境伦理学实践性得到学术界重视后,人们纷纷把环境伦理学研究的视野转向社会热点,“实践”逐渐成为“生态(环境)伦理学新的理论增长点”[7](P1).笔者认为,目前关于中国环境伦理学实践性方面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一)环境伦理学走向现实生活,倡导绿色消费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物质能量,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希望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少些噪音与污染,多些绿化与安静.动物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人具有改造环境的能动性.所以,人们的生活方式将直接影响环境质量的好坏,其中,价值观是指导人们选择生活方式的主观因素.在西方“消费至上主义”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的大众消费观念曾一度沦为“攀比”与“奢侈”.21世纪是一个“人类生态学时代”,人们面临着生活方式的转变
环境伦理学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实践性:中国环境伦理学的重要属性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