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利法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的法律效力探析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专利法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的法律效力探析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专利法及专利权人及专利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专利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是对专利权的有益增补,是对发明专利申请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有力均衡.专利授权之后的一项实施行为是从该专利的临时保护期延续到专利授权之后,亦或是仅针对在临时保护期内制造、销售、进口的产品,均不影响其侵权性质的认定.假若不适当地赋予临时保护新的法律效力,则既无充足的法律依据,亦无有力的法理支撑,将严重影响侵权行为的认定,背离发明专利临时保护设置的理念精神,不利于专利权人利益的保护.

【关 键 词】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法律效力

发明申请专利的临时保护主要依据于《专利法》第13条的规定.由于法条规定的笼统,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的法律效力边界一直处于一种模糊状态.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凭借其颁布的第20号指导性案例,试图创立一种新的规则,以明晰发明专利临时保护的法律效力边界.即认定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的临时保护期内制造、销售、进口的被诉专利侵权产品不为专利法禁止的情况下,其后续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即使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也不视为侵害专利权.然而这一规则的设立无疑突破了现有法律理念范畴,赋予了临时保护新的法律效力,损害了专利权人的利益,有悖于发明专利临时保护制度设置的价值精神.本文拟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第20号指导性案例为研究基点,对发明专利临时保护的法律效力进行探讨,以期对该问题有一个较为明晰的认识.

一、案情综述(指导案例20号)

(一)案情梳理

该案系深圳市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某自来水有限公司、深圳市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之间发生的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件经过一审、二审,最终诉至最高人民法院.双方争议焦点主要在于在涉案发明专利授权后使用其在涉案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内购买的被诉专利侵权产品是否侵犯涉案发明专利权,在涉案发明专利授权后为被诉专利侵权产品提供售后服务是否侵犯涉案发明专利权.

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最终裁判认为此行为不视为侵害专利权,但专利权人可以依法要求临时保护期内实施其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适当的费用.裁判理由如下:

1.依据《专利法》第11条第1款、第13条、第69条的规定综合考虑,专利法虽然规定了申请人享有请求给付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的权利,但对于专利临时保护期内实施其发明的行为并不享有请求停止实施的权利.因此,在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内实施相关发明的,不属于专利法禁止的行为,其后续行为,即使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也应当允许.

2.专利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以公开换保护”,且是在授权之后才能请求予以保护.由于专利法没有禁止发明专利授权前的实施行为,则专利授权前制造出来的产品的后续实施行为也不构成侵权.否则就违背了专利法的立法初衷,为尚未公开或者授权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保护.

3.专利法规定了先用权,虽然仅规定了先用权人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不视为侵权,没有规定制造的相同产品或者使用相同方法制造的产品的后续实施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但是不能因为专利法没有明确规定就认定上述后续实施行为构成侵权,否则,专利法规定的先用权没有任何意义.

(二)法条解读

涉及到专利侵权行为定性的法条主要有《专利法》第11条、第13条、第69条,而最人民法高院正是依据上述法条做出了临时保护期内的实施行为的后续行为不属于侵权行为的判定.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法条进行全面的解读.

在《专利法》中,第11条规定了专利权的法律效力,是专利权人寻求保护的法律依据.依据该条规定,判断是否构成侵权的时间界限以专利权授权公告日为准,专利授权后禁止实施的侵权行为主要有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五种.并且这五种禁止实施的行为是相互独立的,分别构成了单一类型的侵权行为.这也就意味着,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只要在专利授权公告日之后,实施上述五种行为都属于侵权行为.第13条则系发明专利临时保护的直接法律依据.而《专利法》第69条,则规定了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形,即在这些情形下实施的行为并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也没有支付使用费的义务,这是对专利权的限制.

因此,在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中,判定一项行为是否构成侵权,首先应当运用《专利法》第11条第1款进行判断,然后再判断其是否属于对专利权的限制情形从而从侵权行为中予以排除.易言之,对于在专利权授予后,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的行为,如果不属于第13条的例外以及第69条的情形,则必须承担侵权责任.

综上所述,一项发生在专利授权之后的实施行为,要免除其侵权责任,只有当这种行为属于《专利法》规定的特殊情形时才被允许.至于这种实施行为是从该专利的临时保护期延续到专利授权之后,亦或是针对在临时保护期内制造、销售、进口的产品,均不影响其侵权性质的认定.


写专利法论文的技巧
播放:21971次 评论:5687人

因此,最高人民法院赋予发明专利新的法律效力并无现实法律依据.

三、理论辨析

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赋予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新的法律效力是否具有有力的法理支撑,值得深思.

(一)如最高人民法院所言专利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以公开换保护”,那么“以公开换保护”的立法理念何在?专利制度的立法初衷是什么?最高院对该问题的解释是否会与专利制度设计的价值精神相悖?

依据《专利法》第1条规定:“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法.”可见,专利法的立法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利益,鼓励发明创造,另一方面则是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专利保护赋予专利权人一定期限的独占利益,以激励人们去进行科技研发与创新,是专利立法的首要之义.同时,由于推动发明创造应用的需要,将该发明创造的内容予以公开,便捷社会公众使用发明技术的可能性,则是专利立法的另一现实诉求.对专利的独占利益保护,意味着专利法首重保护专利权人的独占利益,对发明创造内容公开,便捷社会公众,则意味着专利法对社会公众利益的适当考虑.因此,专利制度的立法初衷在于,保护专利权人利益,同时尽可能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促使专利权人一定时间内的独占利益与公共利益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目标上得到协调和平衡.可见,“以公开换保护”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