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类有关论文例文,与兄弟档案期刊集萃相关论文发表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是一篇企业档案类有关论文发表,关于兄弟档案期刊集萃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企业档案及电子档案及档案保护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企业档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档案托管安全第一

蔡盈芳在《中国档案》2014年第4期撰文,企业档案托管工作,在我国开展得很普遍.其档案托管现状:一是涉密或敏感信息档案违规托管;二是对档案托管机构背景及其档案保管条件缺少必要审核;三是托管方对所托管档案缺少定期检查机制;四是委托销毁档案缺少监管.其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档案托管方安全意识薄弱;二是托管机构服务质量亟待提高;三是缺少统一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其档案托管方应采取的措施:一是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加强对档案托管服务机构遴选过程中的审核把关;三是加强档案托管合同协议管理;四是加强档案托管运输过程管理;五是加强档案托管期间管理;六是加强档案托管管理制度建设.其档案托管服务机构应采取的措施:一是库房等硬件配置符合标准规范;二是托管管理过程规范;三是加强托管人员管理.其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措施:一是制定档案托管业务规范;二是将档案托管纳入档案检查范围.

大连港集团加强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实践

徐国际在《中国档案》2014年第5期撰文,就如何加强企业档案编研,首先,提出了建立有利于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具有监督和指导职能的档案编研专门机构;二是建立了档案编研工作协调联动机制;三是组建高素质的档案编研工作队伍.其次,提出了以利用需求为导向,确立编研工作的方向和内容:一是主动出击,深入了解不同利用需求,编写出具有特色、实用性较强的企业档案编研成果;二是在做好基础性档案编研的同时,注重编写高质量、深层次的档案编研成果;三是结合大连港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纪念日和重大活动等需要,开展现实性和针对性较强的档案编研.最后,提出了树立“大编研”的工作理念,为集团和城市文化建设增添活力:一是建设集团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等多个专题数据库,对档案编研信息进行有效组合;二是积极探索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新形式;三是积极参与城市历史研究,为城市留下完整的历史记忆.

数字档案灾难防治研究

唐跃进在《档案学通讯》2014年第3期撰文,首先,指出造成数字档案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存储载体的损坏、硬件故障、软件故障、人为因素(误操作等)和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洪水等).接着,作者分析了数字档案灾难成因:一是离线和在线存储载体存在安全风险(主要是:1.离线存储载体不能实时监测;2.RAID磁盘阵列在线存储存在数据安全风险;3.磁带库、磁盘库和虚拟磁带库不能防病毒入侵);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坏以逻辑损坏为主;三是硬件故障造成的损坏以物理损坏为主;四是软件故障造成的损坏以逻辑损坏为主;五是自然灾难对系统的损坏是毁灭性的.鉴于以上原因,作者提出了数字档案灾难防治对策:1.存储载体是数字档案保护的核心;2.保护存储环境是数字档案保护的基础;3.防治技术是数字档案保护的保障;4.标准与规范是数字档案保护的关键;5.管理制度是数字档案保护的手段.

论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思路与途径

郑仁淑在《档案学通讯》2014年第3期撰文,指出,近年来,我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因破产企业对职工档案管理不善,造成职工无法正常办理退休及相关保险业务的诉讼案件.如何规范改制或破产后企业职工档案保管与利用?如何将企业职工档案处置纳入企业改制或破产清算流程?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应承担什么样的职责?扮演什么角色?作者首先作了背景分析:一是企业职工档案处理监管缺失,处置随意性强;二是企业职工对自身档案缺乏保护意识;三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其次,提出了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介入企业破产清算整个流程:一是企业破产清算前档案部门的工作职责,主要是介入企业破产清算组,负责破产企业档案及职工档案的清查,提出档案保管及保护方案;二是企业破产清算中档案部门的工作职责,主要是核实企业档案和职工档案的数量并进行登记造册.三是企业破产清算后档案部门的工作职责,主要是确定企业档案和职工的归属与流向(国有、集体和非公有制企业档案与职工档案的归属与流向不尽相同).最后,提出了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保障措施:一是建立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与接收监控机制;二是建立破产企业档案接收中心,集中保管破产企业的职工档案;三是制定并出台相关法规,使破产企业档案接收程序化、规范化与法制化.

我国档案网站检索系统的不足与发展策略

赵屹在《档案学研究》2014年第2期撰文,指出我国档案网站检索系统存在7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数据量没有达到规模(我国网上开放档案目录才3000余万条,而美国国家档案馆的ARC一个检索系统的数据量就高达99亿余条);二是数据著录标引质量低;三是检索对象缺乏一次信息;四是检索途径设计不合理;五是检索功能设计不完善;六是检索结果形式单一;七是缺乏必要的指南和帮助.同时,作者提出了我国档案网站检索系统的发展策略:一要加强资源建设;二要提高数据质量;三要优化检索途径;四要完善检索功能;五要提供指南和帮助;六要增强检索结果处理能力;七要加强多媒体技术研究;八要扩大检索范围;九要丰富检索系统形式.

兄弟档案期刊集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档案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信息技术外包控制流程研究

王凤娇、刘洪在《浙江档案》2014年第4期撰文,提出了技术外包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及策略,即档案部门作为技术服务的需求方,在与服务商合作的过程中,要掌握外包管理的控制权.指出了现行技术外包的弊端及潜在风险:一是服务商存在着不了解档案部门业务流程,提供的系统要么落后于档案部门的现有技术条件,要么十分超前;二是档案部门长期将信息技术业务外包,容易造成服务垄断技术,离了它不行.为提高技术外包的管控水平,作者提出了规范技术外包流程控制的措施:一是确定技术外包方案;二是选择优质服务商;三是签订外包合约;四是实行信息技术外包;五是技术外包过程管控;六是规范技术外包产品或服务验收程序.

略论档案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方德生在《档案时空》2014年第4期撰文,指出档案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一、档案具有文化记忆功能,是文化存贮的重要载体.包括两方面:1.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了档案具有记录和贮存文化的记忆功能;2.档案具有系统记忆、永久贮存文化的特性,适合作为文化存贮的重要载体.二、档案具有文化延续功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包括四个方面:1.档案是文化传承的桥梁和纽带;2.档案具有特殊的文化教育功能;3.档案可以直接参与文化建设;4.档案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三、档案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