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图书馆相关论文提纲,关于书香滋养出的大家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图书馆及工作及索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图书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编者按】
杨殿,男,1910年3月出生,河北无极县林中村人.中国国家图书馆资深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著名图书版本学专家、著名目录学专家、著名金石专家.1997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所编《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石刻题跋索引》等著作得到学术界好评,曾不断再版.
穷家出了个念书娃
1910年,他出身在河北省无极县林中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当时,农村的生活非常艰苦,一般的农家,连温饱也难以维持.因此,在当时,很少有农家子弟读书识字的,或者虽认识几个字,也不过是自己的名字、钱额大小之类,只有有钱的人家才供得起孩子读书.
在他们家庭,共有二三十人.父亲在他们几个兄弟中是老大,因此承担着管理这个家庭的责任.杨殿的同胞兄弟共有四个,他是最小的一个,另外还有一个姐姐.在他们家,孩子到识字年龄时,都送到村里小学去读书,但是没几年,也是因为家里穷,便得回家务农了.因此,在他小时候,并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认为只要识几个字,不致于把自己的名字弄错就可以了.
当他到上学年龄时,他先在村里小学读了几年,那时叫初小,以后经过考试,他的考试成绩还不错,家里又送他到离家三十里以外的县城去读高小.这在当时,对他来说,已经是“格外的幸运”了,但是到高小毕业时,他又因考试成绩很好,而被送上了中学.他上的中学,是当时的河北省第七中学,设在保定市.在中学读了大概四年.
本篇论文url 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1517.html
当时,像他这样普通农家子弟能读完中学的很少,整个农村中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也很少.因此,当他中学毕业回家时,他自己,连同家里人都认为如果再去当农民种庄稼就有点太可惜了.但是要找到一个适合他干的工作,一下子也很困难,因为农村毕竟需要较高文化程度的工作不是太多.他因为没事可做,情绪不好,因而在家生起病来.所谓生病,很大原因是由于心理因素,一旦有了机会,看到了希望,病情自然就减轻,慢慢恢复了健康.
当时,有一个熟人来到他家,把他介绍到县城工作,虽然收入很少,但也可以勉强养活自己,并补贴一些家用.过了不久,一心向学的他便来到北京准备报考大学.
这可能是他一生做出的最重要的决定了.他以后的生活,都与这有关.他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小县城,来到北京这样一个大城市,开始了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新生活.那年,大概是在1929年夏天,他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是在预科班读了两年,后来又读了四年本科.
与北京图书馆的相遇
说到杨殿与北图的关系,那是1931年冬天,在他预科班毕业以后.当时,为了不再向家里要钱,也是为了找一份比较稳定、理想的工作,经一位朋友介绍,到了北京图书馆谋职,被接纳了.就在这年的十二月份,他到北京图书馆工作了,每周是工作六个半天,另外六个半天在师范大学继续读书.
他到了北图以后,先在索引组工作.那会,北京图书馆新建的大楼已经修建完成,可是索引组的办公地点,还留在了中海怀仁堂西四所,办公室的门上,悬有“增福堂”三个大字的匾额.索引组的组长是王重民先生,他是编纂委员兼索引组组长,当时在索引组工作的同仁,连同组长不过五位,杨殿到了以后,又陆续来了四位.当时,他对编制索引工作,在脑海里还是个空白,一切都要从头学起.组长叫他先把组里已经出版的《国学论文索引》和《文学论文索引》的初编,仔细地从头至尾翻阅,为的是使他对于索引的编制和用途,有个初步的了解.
每当工作做了一些日子之后,组长便要分别谈谈话,问问对工作的意见,有什么具体困难和要求.杨殿记得有两次谈话印象特别深,有一次他说到写卡片的工作简单而且枯燥,另一次是说到他想了解清代文集的大概情况.这两次谈话对他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他的思想解决了许多过去不了解的问题,让他茅塞顿开,对于写一张一张的卡片,也不再感觉是枯燥无味的了.从此以后,他还逐渐地对清代文集索引编制发生了兴趣,也渐渐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
在平日里,组长还经常鼓励工作同仁们写点读书笔记,或者把自己的一得之见写成文章,在本组的工作计划之外,编制一些规模较小的索引.他们都明白,这是组长鼓励大家在工作之外,多读一点书的有效办法.
杨殿在北平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索引组,一开始是半工半读,直到1935年在北师大毕业,正式转为北平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经过半工半读几年的学习和工作,杨殿在学识上有了很大进步.除圆满完成大学中文全部学业,还阅览了大量清人文集和各类业务参考书籍,掌握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分类和编制索引的方法.为后来开展图书馆工作和研究图书版本学、目录学打下了基础.特别是他先后编辑了《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193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和《石刻题跋索引》(194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普遍得到学术界的好评,为学术界开展学术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曾不断再版.
通过做索引这样一些基础的工作,他也慢慢摸到了一点治学的门径,学会了利用工具书,并对做学问渐渐产生了兴趣.在这几年,他也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如在《图书馆学季刊》上发表的《跋四部丛刊本文南文案》、《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上发表的《跋缪辑集古录目》和《石经论著目录》等.
后来,王重民先生被派到法国国家图书馆工作去了,馆内也没有派新的领导,在各种工作告一段落之后,便迁移到本馆来办公,不久因为工作的需要,把原来索引组的同仁,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因而原来的索引组,就暂告结束.此后索引组又成立过,但参加工作的已不是原来那班人了.
索引组解散后,文津街馆内的办公室差不多他都呆过.起初是几个人在一块,后来是到中文编目组,但不是去做编目工作,还是做索引.过了一段时间,馆里安排他到中文采访组,主要是买新书.但是,不久就发生了“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事变后,中文采访组的人事也有所变动,他一度被临时任命为代理组长,以后,中文采访组不但要采购新书,练旧书即线装书也要采购.凡是中文图书的采购,都由中文采访组负责,他在中文采访组的时间比较长,直到它被取消.日本占领北平期间.由于北平图书馆是中美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资助协办的,日本人未能接管.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日美正式宣战,日伪政府才委任周作人为馆长,接管了北平图书馆.但实际上他是有名无实,很少过问具体事务,大多由他派来的一位秘书主任来管,这人倒成了实际上的馆长.
这时,中文采购组已经被取消,杨殿一度被调到庶务组工作,后来又调到金石组,那时大家都是混日子.上头教育总署署长换一次,北图的馆长也换一次,庶务组的成员也换一次.那个时候,能活命就不错了.
这期间杨殿的生活很艰苦,精神备受折磨,在抗日救国的思想感召下,杨殿利用图书馆的工作岗位,曾为中共地下工作者多次传递情报.解放后,这位地下工作同志曾向北图党组织做过反映.80年代以后这位同志又向文化部反映情况,并开具证明.后来按公安部有关文件,定杨殿为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享受离休待遇.
从1937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杨殿陆续发表了《跋四部丛刊本<,南雷学案>,》、《石经论著录》、《佛教石经目》、《宋代金石书目考》、《宋代金石佚书考》、《中国家谱通论》《馆藏方志待访目》、《馆藏川滇黔桂所著诗文集》、《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续编拟收目录》、《历代名人年谱目录述译》等论著.
在老先生影响下工作
杨殿刚来到北京图书馆时,主持馆务的就是袁同礼先生.起初,因为所在的索引组不在文津街馆内,也就轻易见不到他.直到19
关于图书馆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书香滋养出的大家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