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心理学方面有关论文摘要,关于心理学的文化转向的回顾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心理学及自然科学及文化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心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心理与文化的关系自心理学创立之日便紧密相连,虽然有段时间文化因素被忽视,但并不证明二者之间没有联系.文章从文化主义取向的视角,探讨心理学从个体主义向文化主义的转向,以及在文化主义取向下心理与文化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在文化主义取向下心理学的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 键 词】文化主义取向;心理;文化
自冯特创立心理学之初,他就把心理分为两大领域,即实验的个体心理学和文化的民族心理学,前者运用实验的方法从个体本身说明个体低级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后者通过群体心理的语言,神话,风俗等的研究,探寻人类高级心理行为的文化特有的性质和特点,可以说,冯特的民族心理学是心理学关注文化意识的开始.然而,遗憾的是,冯特在有生之年没有将二者统一起来,心理学后来的发展也只推进了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作为主流心理学沿着科学主义的道路越走越远,民族心理学“第二心理学”其中的文化意识受到了忽视.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心理学研究范式的生成和转向,即从个体主义转向文化主义,是从冯特的民族心理学开始,心理学对文化的重新审视.本文从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入手,探讨文化转向的基础,以及将来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心理学从个体主义向文化主义的转向
个体主义和文化主义是西方心理学的两种研究范式.个体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即冯特创立的作为主流心理学的个体心理学(又称实验心理学),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个体身上,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主张运用实验的方法,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忽视了一定群体中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情境.文化主义取向的心理学认为人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强调心理与文化的互动,主张从人文的角度研究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心理与行为.心理学对文化的关注产生了从个体到文化的转向,这种转向不是偶然的,他有其特定的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
(一)转向的哲学基础――实证主义的衰弱
个体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即主流心理学走的是自然科学的道路,自然科学是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在它的影响下,心理学的研究崇尚观察,实验等研究方法,强调方法中心,认为社会文化等因素是无法控制和操纵的,因此应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外.在研究的过程中,科学家被看成是“中立的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把价值观、情感和文化因素都排除在外,客观地探讨不受任何文化因素干扰的心理现象.
波普证伪主义哲学对实证主义的“中立”提出了挑战,波普指出,科学观察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决定,任何观察者都不可能是中立的.经验世界庞大复杂,任何观察只能选择其中有限的部分,选择什么和不选择什么,完全取决于观察者的价值观、意识思想、社会需要等,这样观察的结果必然不是中立的,而带有了社会文化的色彩.波普的观点第一次动摇了心理学家对实证主义客观模式的信念.
(二)转向的心理学基础――主流心理学的退让
主流心理学追逐科学模式,遗弃文化因素的做法,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超越和遗弃文化的倾向,认为对人的心理现象的研究应是在无文化、反文化和超文化的情况下进行的,忽视了个体心理与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二是导致了文化沙文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科学心理学起源于西方文化,因此它的理论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然而在当时科学主义的模式下,这些理论被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从而把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国家,这是一种文化的霸权现象,可想而知,其结果必然是不准确的.实际上,这些理论反映的是西方国家的价值观,目标和问题,不能类化到其他的国家,不具有普遍性.针对这种情况,在心理学内部,越来越多的心理家对主流心理学提出了质疑和批判.他们开始重视文化问题,呼吁心理学的研究应走出实验室,改变“文化迟钝”现象,从而导致了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三种研究心理与文化关系的研究模式的出现.美国心理学家Pedersen指出,文化主义范式的心理学研究构成了心理学史上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之后的“第四个解释维度”.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0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三)文化主义取向下的心理与文化的关系
心理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主义取向下的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心理学家对二者关系的探讨,经历了一个从开始关注到忽视再到重新审视的一个过程.主流心理学一直把心理学的研究看做是在无文化、反文化或超文化的情境下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而忽略了人的文化属性,在文化主义取向下的心理学发展前期,例如跨文化心理学,它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义出发,认为文化是自变量,心理是因变量,二者的关系是可以分离的.在文化主义取向下的心理学发展后期,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的心理既具有生物属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文化属性,文化是人的本质特征,由此开始重视心理与文化的双向依存关系.文化和心理是相互建构的,心理过程影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文化也影响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文化是人的心理的重要决定因素,人的心理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产物.二者是一体两面.在建构的过程中,由于人具有能动性,因此,人对文化具有理解和解释作用,可以看出,文化不仅是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出现的,而且是作为人对文化的理解的结果,内在的融入到了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
三、文化取向下的心理学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注文化不陷于“文化主义”
怎么撰写心理学毕业论文
播放:26304次 评论:3519人
主流心理学为了步入自然科学的殿堂,紧随自然科学的后尘,陷入了“科学主义”的漩涡,在此基础上,在文化主义取向下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应遵循“适度”原则,反对主流心理学的个人中心,不压抑个人的自由和能动性,反对本质主义而不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否则,对实证主义的过分批判,会导致“文化主义”,从而否认了主流心理学一百年来研究的科学性,“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会损害心理学的科学地位”,“使心理学回到哲学思辩的老路上,只能损害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重视文化的人文因素的同时,不忽视科学的实验方法.(二)注重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和研究者的文化负载,实现二者的整合
这篇论文出处: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23239.html
众所周知,任何心理学的研究都是在特定的文化中进行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下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同样,心理学的研究者也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构建自己的心理和进行实验研究的.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更多的突出了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忽视了研究者自身的文化负载.田浩认为,研究者与通过某种媒介进行沟通的,比如心理学研究中的访谈,问卷,观察等,无不体现着研究者的价值观念.基于此,心理学的研究是不能剥离研究者的文化负载去研究客观的现实生活的.因此,应关注研究对象的文化内涵和研究者的文化负载,实现二者的整合
强调文化差异性,注重多元心理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心理学的文化转向的回顾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