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精密工程测量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的与应用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精密工程测量及施工测量及铁路工程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精密工程测量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各类铁路工程随之增多,由于高速铁路具有运行平稳、速度快等优点,从而获得快速发展,并成为我国铁路工程中的重点建设项目.就高铁而言,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轨道的高平顺性,而想要达到足够高的平顺性,就必须采用无砟轨道,这一观点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由于无砟轨道的铺设对精确度要求较高.为此,应当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基于此点,本文就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应用展开探讨.
关 键 词: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控制网
1高铁测量技术的基本要求分析
高铁的轨道是其核心部分,也是工程建设的重点环节.大体上可将高铁轨道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砟,另一种是无砟.其中无砟轨道属于整体轨式结构,由于它是以钢混或沥青混凝土道床取代有砟轨道的散颗粒体道床,故此,其较之有砟轨道的稳定性更高,连续性与平顺性也更好,这使得轨道本身的耐久性大幅度提升.但必须指出的是,无砟轨道对基础的要求相对较高,若是基础出现质量问题,如变形下沉等,不但修复比较困难,而且还会影响行车安全.所以在无砟轨道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对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1和表2分别给出了我国高铁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及轨道轨面高程、中线以及线间允许误差.
本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25798.html
由表1和表2中给出的数据可知,为满足高铁列车高速行驶的舒适性和平顺性要求,高铁轨道的铺设精度必须足够高,应当达到毫米级.此外,就无砟轨道这种形式而言,在轨道施工完毕后,除了凭借扣减对微量进行调整之外,几乎不具备其它调整的可能性,所以,为避免施工测量中的误差积累,并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高铁轨道控制网测量必须具备严格的控制网标准.
2我国高铁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的具体应用研究
2.1高铁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我国的高铁轨道测量平面控制网是以ITRF2005为基础建立的,参考椭球体为北京54或是西安80,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选取抵偿带坐标系统、任意中央子午线系统及其UTM投影到平面上.该平面控制网共分为以下三级:
2.1.1CPⅠ
该级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是为工程勘测、施工、运维提供坐标基准.CPⅠ采用的是B级GPS静态测量进行布设,网点间距约为50-100km,其在联测基准网点的基础上,每隔3-4km布设一个单点,布设相对比较困难的地段点间距不得小于1000m.同时,特长隧道以及特大桥梁附近应结合实际情况增设CPⅠ控制点.CPⅠ网的两个相邻点之间应当保证良好的通视,各个控制点均必须具备一个相邻的通视方向,以实现“三网合一”的目标.为了便于转换关系的确定,CPⅠ控制网应当至少联测3个国家或是城市的控制点.
2.1.2CPⅡ
该级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是为工程勘测与施工提供控制基准,它可以同时采用C级GPS静态控制测量与全站仪进行布设.网点的间距约为800-1000m,布设相对比较困难的地段网点间距不得低于600m.网点一般都是按照线路的走向进行布设,布设位置与线路中线之间的距离为50-100m,并选择观测条件相对较好的位置处布设网点.
2.1.3CPⅢ
该级控制网主要作用是为高铁轨道铺设与运维提供控制基准.CPⅢ建立在CPⅡ的基础之上,其平面常采用沿线路两侧布设五等导线测量的方法进行施测,高程控制为三等水准,其控制点多为嵌入式,嵌入墙体侧面的点位与高程位置均位于高铁轨道标记螺栓前缘的上侧.表3为我国高铁精度控制测量技术指标.
目前,我国的高铁高程控制网多以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方式进行布设,具体是以二级水准路线联测每间隔50-100km布设基岩标,其与线路中心的距离为200m.同时在联测沿线上每间隔25km左右布设深埋水准点,与中线的距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