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壮观方面论文查重,关于自然壮观和环境伦理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壮观及环境美学及自然环境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壮观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从十八世纪自然壮观(sublime)理论淡出主流关学理论以来,自然壮观就受到了三个方面的质疑和批评:第一,历史发展使得自然壮观体验不再重要;第二,关学取消主义对壮观体验的形而上学因素的批评;第三,自然壮观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本文系统回应了这三种质疑和批评,考察了自然壮观与环境伦理学的关联,并指出自然壮观的价值在于突显了人类介入自然时的一种独特的紧张审美,以及其中蕴含的关学一道德关系.它体现了人类面临自然的威胁和压迫时,在谦虚与对人类自身的肯定之间取得平衡的一种关学回应形式,也表达了一种更具挑战性的环境体验,为人类敬畏和尊重自然的道德态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基础.
关 键 词:自然壮观;环境关学;环境伦理
中图分类号:B82-058;B83-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13)01-0054-13
一、自然壮观有现实意义吗?
十八世纪美学理论的全盛期之后,自然壮观已不再受人青睐.那么它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呢?关于自然壮观的学术研究已相当广泛,文学理论、文化批评理论、艺术理论、心理学、景观研究和建筑学等学科中都有涉及.欧陆哲学已经注意到壮观这个概念在美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自然和艺术中,但这一概念却被英美哲学传统忽略了.本文认为自然壮观的概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大意义.环境美学和环境伦理学这两大哲学领域是自然壮观概念的发源地,这两个领域都将一系列问题和困境归因于人与自然的互动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和审美的价值.我认为,从历史角度看,自然壮观一直被视为人面对自然环境时的挑战和谦卑体验进行分类的美学鉴赏.自然壮观使我们在美丽与宁静等感受之外体会到高耸、昏眩、爆发、混乱等某些令人“难受”的审美特质,且对这些特质在情绪和想象上进行回应.除此之外,我认为这种审美模式会造就一种独特的美学-伦理关系,且这种关系能够促进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伦理关怀.
为了让自然壮观以“环境壮观”的形式重新焕发生机,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为什么自然壮观这个概念被认为过时.为此,我将概述性地回应三个批评意见:(1)基于历史的批评;(2)形而上学的批评;(3)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
二、基于历史的批评
基于历史的批评是指依据历史的理由说明自然壮观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在《现代哲学中的自然壮观:美学、伦理学和自然》一书中,我对壮观这一概念进行了梳理.从它的修辞学起源,到十八世纪在英国和欧洲理论中的全盛时期,再到被纳入英国浪漫主义和北美荒野美学,一直到最后自然壮观这一概念淡出理论视野.自浪漫主义时期以来,除了被后现代主义和艺术理论重新阐释之外,这一概念一直都不是主流美学范畴.
壮观在美学理论中的变迁无疑有很多原因,我仅举其一二.在关于壮观的经验和理论基础中,我们都能找到壮观被忽视的原因.在欧洲,壮观概念早期从文学领域发展到自然疗法,随后被浪漫主义者广泛颂扬,都意味着它已经与自然事物和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在艺术史(理论)中,从具象艺术到当代表现主义和先锋艺术转向,在某种程度上要对自然美学在哲学中的备受冷落负责.随着美学理论和艺术风格的演变,对景观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许多著作都论及了欧洲人和北美人对景观的审美品味使得人们对壮观的欣赏变为可能.他们面对群山、沙漠和其他荒野之地感受到的不是恐慌和憎恶,而更多的是赞叹和敬畏.后来,各种经济、社会、宗教因素使人们能够直接并且相对安全地涉足这类地方,感受这种壮观体验.关于壮观的理论伴随着这种转变也重新兴起,让更多的人(特别是精英阶层,但也有中产阶层)去欣赏壮观的大自然而不是简单地畏惧大自然.
关于壮观的哲学论述的减少,是否反映了人们对壮观事物的审美兴趣和体验也在减少呢?可以说因为很多文化和社会似乎并不那么敬畏自然,所以拒绝了欣赏自然壮观的机会.随着操控和管理自然的技术手段的发展,我们面对自然时就不会感到恐惧了.巍峨的高山和无边的大海在许多人的心中已经不能激发起人类面对自然壮观时产生的紧张与焦虑.就此而言,许多人认为他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个“麻烦事”了.这样,尽管人类面对自然时可能会产生敬畏、雄伟和惊奇等,但却不是真正的壮观体验(如果按照历史上对壮观含义的理解).那么,由于过去普遍的壮观体验已经不复存在或即使存在也非常少见,所以自然的壮观在理论上与当今的社会就不具有理论相关性了.
但是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变得安全,技术也使我们能够涉足荒野,这都为人类产生体验自然的壮观留下了空间.虽然荒野的概念极富争议,我们仍然能够体验极度荒野之地并感受自然的壮观.浩瀚的海洋和辽阔的沙漠提供了壮观的空间.抬头仰望,我们能发现陡峭巍峨的高山和深邃广袤的夜空.再进一步讲,因为很多人能更安全地涉足各种地方,也就拥有了比过去更多体验自然壮观的机会.曾经遥不可及的地方现在通过探险旅游而变得可以亲近.
各种极限运动的出现也提供了一些似乎不再危险的途径.这种较低的危险系数(除非像康德说的想象的恐惧)对体验壮观来说至关重要.极限运动本身不是壮观体验,但是它能为体验壮观创造条件.虽然在一些情况下科技能够把我们送到壮观的地方,但是科技还不能和自然力量相媲美.比如我们还记得2010年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喷发,它导致英国和其他几个欧洲国家的航班中断.气候变化是另一个有趣的例子,虽然它看起来似乎介于壮观和悲剧之间.比如对现在和将来影响深远的物种大规模灭绝、极端天气和人类大规模迁徙,这些都是无法阻止和令人不安的.虽然我们还是能观察到在面对巨变时一些动物和生态系统(也许人类也是)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但是从一种更可悲的角度看,我们更多的是感到人类无法改变历史,可怕的后果会持续到将来.
当代壮观的体验并不仅仅局限在极端条件下,或者在非常遥远蛮荒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荒野的地方体验壮观,甚至在人造的环境中也可以体验.也许一个我们更常见的壮观体验就发生在远离灯光污染的明朗的月夜,当我们仰望遥远的夜空――正如康德赞美的“头顶繁星璀璨的天堂”.就算我们能利用谷歌地球之类的地图用手指游走整个地球,但这正说明了我们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体验与壮观相关的现象.因此,我们将这个概念应用在自然环境中,在当代还是有重大意义.这个结论对理论探讨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我认为壮观应该在当代美学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和优美形成对照时.自然壮观以自然中能够被感知和表达的高耸、广袤和巨大威力等现象为主要特征,具体地讲,包括巍峨、硕大、无边无际、雷鸣、风吼、混乱、狂暴、爆发力、活力、喧腾等自然的壮观在人类的心中产生紧张的、交织着被征服、忧虑、兴奋和愉悦的情感回应.就此而言,壮观与和谐、秩序以及文雅之美形成了对比.在十八世纪的理论中,无论是极端体验的壮观还是相对平和的壮观,壮观始终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
正如三百多年前壮观被运用于描述所谓“原始自然”时一样,今天它依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们对自然中具有挑战性的美学特质的欣赏.露西利帕德(LucyLippard)在大峡谷中获得了切身的壮观审美体验,她在精彩的散文《不可思议的大峡谷》中写道:
每一块岩石,每一处峭壁,不管大的小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前后上下左右的风景、与仙人掌和各种野花、与无望地伸出来的瘦弱枝头上的红花、与渡鸦、峡谷鹪鹩和海鸥尖利而又绵远叫声,争奇斗胜,共竞风骚.脚下崎岖不平的路面
壮观方面论文例文,与自然壮观和环境伦理学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