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幸福悖”的积极心理学:我们如何更加幸福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是一篇积极心理学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关于“幸福悖”的积极心理学:我们如何更加幸福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积极心理学及身体健康及社会保障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积极心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幸福悖论在发达国家是经济足够发达之后的产物.中国目前出现的“幸福悖论”现象虽然表现为不随经济发展而幸福感增高的所谓“悖论”,但深入分析后发现,经济不够发达仍是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幸福悖论的产生也与我们过分重视客观经济因素而忽视主观心理因素,以及人们的攀比心理有关.积极心理学的幸福可持续模型从社会和个体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改善环境因素,如继续发展经济、提升社会保障、调整分配机制等;二是改善主观意识活动,如改变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变国民生产总值为国民幸福指数,提高个体自身的意向性努力(如运用积极的思想、投入地做事、提升身体健康、追求成功的意志活动等),多方位多手段让我们更加幸福.

关 键 词:幸福悖论;伊斯特林悖论;积极心理学;幸福;GDP;GWB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13)06―0136―10

一、引言

中国经济以大于8%的速度逐年稳步增长,从1990年到200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总额已经增长了至少4倍.人们希望,幸福感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但是人们感到,手里的钱多了,幸福感却没增长多少.这种现象被称为幸福悖论,_又称为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Paradox),或“幸福一收入之谜”(Happiness―ineparadox),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Easterlin)在1974年的文章《经济增长极大提高人们的快乐吗》中提出的.美国和日本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

这种现象违反了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财富增加将导致福利或幸福增加”,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发展到3,000美元的时候,就会产生剧烈的社会心理变化,突出表现就是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不再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伊斯特林和其合作者在2012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刊上的对中国1990年到2010年长达20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收入增长了,可幸福感却下降了,突出地表现了幸福悖论.还有研究及大规模的抽样调查结果,例如Brockmannetal.(2009)和曹大宇的研究(2009)也有类似的结论.

有研究表明:金钱与幸福之间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成正比关系,两者之间只是轻微的正相关,相关值大约0.25.身无分文的人对于幸福的满意度趋近于零,当人们手中开始有钱,刚刚脱离贫困线的时候,幸福感几乎与金钱成正比增加,但是到了纵轴的0.25处就变成了与横轴不相干的水平线.纵然是横轴上的金钱以百万、千万、亿万的速度成倍剧增,但金钱与幸福的关联不会再超越0.25.这种现象被称作“金钱的边际效应递减”.有学者认为这个金钱和幸福的相关系数更小些,是0.17,另外一些研究者也得出了大致类似的结论.总之,不管这个相关系数是多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在金钱积累的初期几乎成正比,而金钱超过一定数额之后,就不太相关了.

那么,中国幸福悖论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收入到达一定数额,幸福感就不再增加?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经济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吗?深入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并不是这么简单.财富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幸福感的增长,对富裕阶层,确实出现了所谓“幸福悖论”――经济增长对幸福的增长贡献已经很小.但是对贫困阶层而言,经济问题仍然是制约幸福感的重要问题.在考察“幸福悖论”的同时,我们也不禁反思,无论是富裕阶层还是贫困阶层,共同的一点是:幸福并不会随着财富的积累如期而至,拥有财富也不等同于拥有幸福,幸福是需要特别的努力来争取的.所以,即便是已经富裕起来如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近年发起了一项追求幸福的运动,“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课程)超过在哈佛大学独占鳌头多年的“经济学原理”一度成为选课人数第一的课程.在网易公开课上,这门课的点击率长期居高不下.幸福课之所以炙手可热,也是在追求经济发展之下,人们追求人生幸福的表现.中国政府也将建设幸福中国写入了十二五规划,近年的“两会”,也把提升人们的幸福作为讨论的焦点.让人民幸福,已经成了中国解决温饱之后的重要目标.本文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幸福悖论”进行解读,寻求在当前中国的大环境下,社会经济层面和个人心理层面提升人生幸福的途径和方法.

二、解读中国的“幸福悖论“现象

(一)中国“幸福悖论”的特点:高低收入人群表现不同

伊斯特林等对中国1990年到2010年长达20年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的经济收入增长了,幸福感却下降了.数据分析发现,1990年,收入最高的1/3人群和收入最低的1/3人群的生活满意度分别是68%和65%,相差还不是太大;但到2007年,高收入人群的生活满意度达到71%,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满意度直降至42%.高收入人群的生活满意度轻微上升,而低收入人群生活满意度下降.这说明,中国的“幸福悖论”贡献者是低收入人群!导致中国出现幸福悖论现象的,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是收入提高了,生活好了,幸福感不随之增长,而是收入尚不够高!而国内学者的研究也有发现,低收入者的幸福感要显著低于中等收入者和高收入者.

(二)金钱对幸福的贡献

我们应该肯定金钱对幸福的贡献关系,而不是弱化这种关系.大量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确实带来幸福感增加.这也是中国政府发展经济的初衷.金钱与幸福感相关,符合传统经济学的假定,即财富增加将导致福利或幸福增加.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出:

首先,在一个国家内部,富裕的个体会报告更高的生活满意度.例如Easterline等人(2012)的研究中报告,收入最高的三分之一人群的生活满意度都要比收入最低的三分之一人群的生活满意度高.国内学者研究也发现,低收入者的幸福感平均数显著低于中等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工资收入高的人相对更加幸福,中产阶层比工薪个体幸福程度要高.第二,富裕的国家比不富裕的国家生活满意度也较高.盖勒普(Gallup)调查发现,中国的幸福指数在124个国家中排名第92,只有12%的中国人描述他们的生活是繁荣(flourish)的,这一数据和埃及、利比亚、也门和巴林相同等级.丹麦排名第一,有72%的人报告繁荣昌盛,而美国的数值是59%,排名第12.这些数据提示,富裕国家人民的生活满意度也较高(May16,2011;LosAngelesTimes).在中国,富裕的地区也比不富裕的地区生活满意度高.

第三,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也会报告更高的满意度.国内研究认为,我们的经济增长与国民幸福感指数是成正比关系的,比如,邢占军(2011)对6个省会城市的调查数据,以及来自山东省城市居民连续7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收入与城市居民幸福感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高收入群体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群体.经济的减退则导致幸福感指数降低,如,英格勒哈特等人的研究发现,从1979年开始的几年里比利时国民收入出现下滑,幸福感指数也相应地降低.

(三)幸福悖论现象的心理解读

但是,在富裕阶层和发达国家,确实出现了幸福和金钱关系不大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呢?我们可以从两种观点来看:

第一种观点,忽视变量说.经济学关注收入、财富和消费,并不关注影响人们幸福的其他方面,如激励与创造、健康、政治参与、社会渴望、自由、利他主义、不平等,等等.特别是,如果这些非经济因素与收入、财富和消费等经济因素呈负相关时,那么随着GDP的增长,许多影响幸福的非经济因素会下降(比如

1 2 3 4

积极心理学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幸福悖”的积极心理学:我们如何更加幸福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

审计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 论文

园林毕业论文

网站设计的毕业论文

电大毕业论文要求

大学生就业前景论文

大学学士学位

大学生就业工资

毕业论文附录范文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