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类有关毕业论文网,关于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视角述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及理性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人性问题历来是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点和出发点,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性的解读内容和方式不同,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无论是古希腊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性的哲学审视,还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性自然性的追问,以及启蒙运动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的理性的彰显,都十分关注人的存在,注重以人性的视角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其中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
关 键 词: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人性;世界观;国家观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7-0093-04
在西方思想文化史上,从来就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对人性十分关注,以人为出发点展开其教育历史画卷.古希腊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强调在哲学思维中对人性的审视;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注人性自然性的存在;启蒙运动时期,高调彰显人的理性,这都表明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一、古希腊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性的哲学审视
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奴隶制国家,十分强调人的政治性存在,认为只有参与政治的人才是道德的人,国家才能成为道德的国家,国家是实现美德的伦理共同体,政治伦理共同体与个体的善密切相关.但道德人、政治人的造就必须依靠教育,只有依靠教育才能“维护这个政体实力”.[1]由于“伦理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政治科学.这决定了在政治思想上必然把城邦、国家等共同体看成是伦理的共同体,这也是古希腊为什么把教育看成是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2]古希腊之所以创造了世界文明,就在于他们对智慧的热爱,对民主的觉悟,对人性的觉醒;在于承认物性论的同时,并没有将物性与人性对立起来.人具有物性,同时更具有超越性.自从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标志着古希腊由以自然为研究重点走向以人为研究中心,特别注重对人的探讨,展现了多视角的人性曙光.
1.审视人的价值尺度.希波战争后,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较为成熟,许多自由民只要拥有以修辞学和演讲术为基础的公共表达技能,就可以参与政治和文化活动,不再依赖旧的权威.在这种背景下,希腊城邦极端重视个人的政治技艺教育,并且使教育对象突破门第、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制约.每个人凭着自己的各种技能取得城邦生活的话语权,个体成了教育者和政治家关注的中心.这一点最著名的结论莫过于普罗塔哥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3]53以人的思维和意志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把此前城邦中一直奉为先天价值评判标准的“神”拉下了神坛,代之以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体的“人”作为评判的标准.
普罗塔哥拉公开声明:“我承认自己是一名智者和教育家.”[4]437就是表明,人可以教人以智慧,而且人都是可以教的——德行可教.人的“这种美德并非天生的或自然而然拥有的,而是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获得的”.[4]444通过学习和教育而成为有教养的人,而且他把道德规范存在与否看作是根据“人”这个尺度衡量而定的,提升个体人在知识中的地位和价值,知识习得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智者这种德行可教思想在现代似乎没有了什么惊人之处,但在智者时代,却反映了旧贵族与伯里克利民主制下新阶层之间的教育思想间的冲突,以及当时雅典智慧治国、民主立国和人性觉醒的社会进步.
2.凸显人的理性曙光.自从智者创造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产生事业产生以来,却遭到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批评,他们认为智者主要教授修辞、辩证和诉讼等知识内容是伪知识,因而辩论不是教人以知识和追求事物的真伪,而是力求说服他人,引导人们走向感觉主义、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人们通过辩证、演讲,彰显自我.“这一切都不错,但有人觉得这一切辉煌显赫,对于雅典人来说并非好事.雅典人变得消极、懒散、饶舌和贪婪.实际上缺少一样东西,这就是人们没有受到任何道德教育.有谁向希腊人指明正义之路,教导人们分辨各种善行的价值,揭示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呢?”[5]苏格拉底既反对把自然物性作为万物尺度,又不满足于智者将人的感觉看作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思维和理性是万物的尺度.他的灵魂说已把物质性灵魂变成精神性灵魂,精神灵魂中特别重视精神的理性方面.这样“认识你自己”就是认识人的理性精神本质.通过理性反观自己,便可获得灵魂的美德,并且提出“德性即知识”命题,明确肯定理性知识在人们道德行为中的决定作用.“善出于知,恶是出于无知”、“无人自愿作恶”是苏格拉底著名的推论命题.尽管有其局限性,但它却使西方的伦理道德建立在知识论基础上,在西方德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既然“美德即知识”,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为“假定美德就是知识,则无可怀疑美德是由教育来的”.[3]72于是,苏格拉底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因此,手工业者、政治家、艺术家、妓女都可以成为他的教育对象.正如他说的:自己愿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的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都乐意奉陪.
柏拉图教育是立足于人的本性,以人的心灵天赋来观照教育,在他看来,教育是心灵转向,人的灵魂不沉溺于物欲,而是潜心追求真善美,使人把追求最高的善——善的相作为人生重要目标,维护人的最大利益.在发展苏格拉底德性主义人性论基础上,提出他的人性三分说: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理性在灵魂中居于统治地位便造成智慧;激情执行理性的指示,帮助理性控制欲望而达到勇敢;有效地控制快乐和欲望是节制的美德.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培养、造就理性驾驭情感、控制欲望的人,使全国人民以“理性”处世,以“公道”行事,为理想国服务.理性就是要起到“引导”人的灵魂的作用.但这种“引导”不是强制灌输.他说:教育不是“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6]说明灌输式教育方法有违人本性.主张教育由灌输走向引导,由独白走向对话,由统一走向个性.有这样可靠的教育制度作为保证,正义的国家就一定能够实现.亚里士多德肯定人是理性动物,理性是人的决定性形式或思想.他的灵魂说不同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灵魂肉体二元论的思想,而是以他的质料说来说明灵魂与肉体的关系,质料和形式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种因素,只有形式才能使它成为现实的存在.灵魂不能离开身体而存在,他把灵魂分为营养灵魂、感觉灵魂和理性灵魂.与此对应的是植物、动物和人.正是人的理性灵魂的能动性对情感、欲望的“过滤”和德化,使人通过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视角述相关毕业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