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计算机有关论文答辩开场白,关于关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实施课程教学模块化的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计算机及实践教学及模块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计算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当前,不少职业院校对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着手尝试和推行专业课程模块化化教学,结合时展需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个人的合理化建议.
关 键 词:高职计算机课程模块化教学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30-01
一、模块化教学的特点
模块化教学法是以专业工种为模块,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它在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作为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模块化教学是建立在一批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较为成熟学科建设基础上,具有教学布局较为严谨,理论知识较为系统,教学流程较为规范,课程组合内在逻辑性、相互关联性和严密系统性较强、专业技能操作要求较高等基本特点.高职计算机专业推行模块化教学,教材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得以体现,避免了知识讲授的重复性,有利于提高教育者和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
计算机知识更新频繁造成其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更新,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是要依据当前的教学大纲或计划来制定的,而教学大纲或计划制定好以后,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
该文url: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44696.html
2.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填鸭式”教学和教学分离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只顾“传道、授业”,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对内容理解少,提不出问题,不能积极的融入到教学的过程当中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3.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误区
虽然,现在大多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是职业教育的一大进步.但是,不少教师要么把书本上的内容照搬到计算机上,要么网上拷贝他人的课件直接使用,不加补充和修改,呈现给学生面前的只是未作技术处理的大量信息堆积,重、难点不分,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重理论、轻实践”或实践教学时间偏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欠佳,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有益探索
针对近年来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缺乏针对性、知识零散、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专业技能训练不足,高素质人才难出等问题,高职院校不断探索,积极尝试,在专业教学中逐步推行模块化教学,使整体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得到明显增强.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8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1.教学模块的设置原则
高职实施模块化教学,本着实用性和操作性,培养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设置教学模块时应遵循:一是实用性和系统性原则.以计算机专业工种为模块,一个工种一个模块,凡是与该工种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要纳入模块中,并与技能考核挂钩,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内容的系统性,有的放矢地设置模块.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模块教学应在保证实用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兼顾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为了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其后续学习与发展,在设置模块时,对于理论知识,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专业模块要与基础模块和职业道德模块有机整合,合理建构高职生的知识技能体系;三是弹性原则.在教学模块设置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把专业模块划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分为专业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基础模块;选修模块则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职业需求设置,自主选择,为提高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服务.
2.实施模块化的教学思路
2.1精心构建课程教学模块
准确把握专业技能培养目标,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理论的逻辑性、知识的关联性、结构的严密性、能力的发展性来精心设置若干课程教学模块.将各模块内容制作若干专题,加以优化组合,使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形成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模式.
2.2合理设计教学步骤
创设教学情境: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操作演示:按照“知识迁移”要求,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选择合适的任务(项目),并演示完成过程;自主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