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方法相关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方面论文目录怎么自动生成,关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方法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责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当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的情况较为严重,笔者认为主要是由大学生自我关注意识的增强、对亲社会行为的认知水平较低、社会焦虑感增强等原因造成的.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需要从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价值取向、树立亲社会榜样、训练移情能力、提高道德认知水平等方面入手.

【关 键 词】亲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大学校园作为国家的小社会,构建和谐校园,对于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严重,如:90后实习生以“订盒饭不是我实习的内容”为理由拒绝帮忙、复旦大学黄洋被毒害案等,这与我们倡导“和谐”的音符不相匹配.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作为校园的一份子,培养其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顺利地过渡到社会,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亲社会行为是指意在帮助别人的行为.包括助人、分享、谦让、合作、安慰、捐赠、自我牺牲等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进化理论认为:我们的助人本能是能够通过遗传获取的,通过激发我们内心的本能,可以提高我们的亲社会行为;社会文化理论则强调了社会规范的重要性,要求通过社会规范促进人的亲社会行为;而学习理论则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可以提高亲社会行为.正是基于此,大学生能够通过特定的后天学习和社会体验等促进个人的亲社会行为.

二、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的心理分析

(一)“自我中心”观形成

千百年来,我国一直奉行集体主义的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一直鞭策着中国人民要互助互爱、友好合作.在强调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人们会比把个人主义放在首位的西方人更加强烈地支持社会责任规范.社会责任规范内在地规定了人们在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如跌倒在地的老人、公交车上需要座位的孕妇等,社会责任规范引导我们对其做出帮助行为.但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主体性观念悄然出现.随着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盛行,主体性观念也被错误地理解为人是万物之灵,一切都是为人而存在的,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思想可塑性较强,容易受到主体性观念的影响,过于强调自我的主观意识、思维等精神性的东西;过于注重自身的内部精神世界,忽视外部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把对社会关注的焦点转移到自我身上,自我关注的强度不断深化,“自我中心”观形成.大学生过分关注自我价值、思想和情感,导致社会责任规范意识减弱,因此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下降,进一步导致亲社会行为的缺失.

(二)社会价值认同危机

亲社会行为是大学生个人社会化程度高低的衡量指标,它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实现个人理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仁爱”等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其中的“大爱无疆”、“舍生取义”、“尊老爱幼”、“与邻为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精神正是给予了亲社会行为以深厚文化内涵的诠释.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欲和贪婪占据了人们的心灵,利益至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的观念充斥其中.南京“彭宇”案引发了社会对见义勇为和尊老爱幼道德精神的怀疑.社会道德被颠覆,社会的价值认同出现了危机,引发了社会道德失范的现象,社会公德滑坡.下面,是在社会价值认同产生危机的情况下,人们决定自己是否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心理流程图:

流程图上只有一条路能导致人们做出助人行为.其他的路,或因为认识水平不高的原因,或因为受到社会道德危机、社会价值认同颠覆的影响,助人者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因此,大学生认为即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了亲社会行为,但有可能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被人误解、冤枉、好心没好报等.社会公德沦陷,致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下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使得亲社会行为缺失.

(三)竞争环境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下,个体对不同类型的利益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导致个体以不同的行为方式衡量其中所付出的代价和将要获得的利益.随着中国大学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扩招,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已失去了“天子骄子”的称号,大学生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竞争压力逐渐加大.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行为变得功利化.当大学生在做出谦让、合作、帮助和共享等亲社会行为时,会对该行为是否能获得利益或者是否有利于自身发展进行衡量,当助人的代价超出助人的利益时,大学生会减少亲社会行为.同时,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无形的压力,引发其不同程度的焦虑.为争取奖学金的名额、为争取保研的名额而发生的同学之间互相残杀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研究表明,人们在做出亲社会行为时会感觉到提升了自我的价值感,内心得到了回报,但是,社会的焦虑感掩盖了这些内部回报.当人们处于消极的心境时会减少助人行为.因此,竞争激烈的环境和日益增大的焦虑感均会导致大学生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关系时的敏感性下降,因而减少人与人之间的谦让、合作、帮助和共享的行为会发生.

三、建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心理疏导机制

运用实践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亲社会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