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幼儿园方面论文格式,关于影响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因素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幼儿园及教育发展及储备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幼儿园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截至2010年,我国民办教育机构有119万所,但目前上市的却只有十几家,而且都是在国外上市.哪些因素影响了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本文分析影响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的主要因素,通过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找出关键性因素,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政策提出建议,以期为准备上市的民办教育机构提供借鉴.
关 键 词:民办教育机构;盈利;上市;招生规模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3-0061-06
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19万所,在校生达3393万人.[1]我国民办教育发展速度非常快,但自2006年6月东方纪元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以来,目前仅有新东方等十几家民办教育机构上市并且都是在海外上市.中国民办教育机构数量如此多,为什么真正规模较大,能够上市的机构又如此之少呢?
一、影响民办教育机构上市
的主要影响因素1融资困难
民办教育机构就是由民间资本出资组建的教育机构.民办教育机构的性质就决定了其资金来源是由其自身筹集,办学校的费用完全依赖学费.而学生与家长是否选择一家教育机构,主要取决于这家机构的品牌、教学质量、在校或已毕业学生的口碑等.一家教育机构的品牌不可能在短时期建立,教学质量的检验也要等毕业的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的口碑宣传也是极其有限的.这就意味着,民办教育机构靠自身的招生获取到的利润进行扩张,速度是极其缓慢和有限的,必须借助外部资金的注入才能迅速发展,而目前大多民办教育机构在融资方面都遇到极大的困难.
民办教育机构获得银行的贷款非常艰难.民办教育机构特别是民办培训机构,大多选择用租来的房子作为办公和办学场所,租用的房子不可以用作抵押贷款.也有的民办教育机构特别是民办院校,为了吸引学生,买地建房,在硬件上加大了投入,但这些民办教育机构在学生还没进校时就已负债累累了.
也有很多民办教育机构为了解决资金困难问题不通过风险投资机构来融资,有的甚至从民间借高利贷.这类教育机构为尽快收回资金,采取向学生收取高额学费、选择质量不高的学生进校、减少师资投入等手段弥补资金不足,减少实验实训等硬件投入,这样的方式影响民办教育机构的品牌与声誉.
2民办教育机构之间的竞争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民办院校,近年来民办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云南省2005年不到10所民办院校,2012年就增长到20所.民办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在生源有限甚至下降的情况下,大多数民办院校不要说扩大招生规模,就是维持前几年的招生人数已非常困难,很多民办院校的校舍因为招生人数不足出现大面积闲置,院校也濒临倒闭.
3公办教育机构的影响
近年来很多公办教育机构也开始办“民校”及各类培训,由于公办教育机构资源优质,家长及学生对公办教育机构的信任度高于民办教育机构,这给民办教育机构来带来很大冲击,很多民办学校被击败.
随着国家每年在教育上加大财政投入,推行中职教育免费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全免费,甚至一些财力较好的省份与地区,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展到学前教育阶段,再加上公办中学及高校也允许自主招生,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学历教育机构的生存空间令人堪忧.
以生源大省山东为例,在2012年专科第二次征集志愿,文理科56万个计划缺额,却只投出了不足3000人,文理科均有300余所院校遭遇零投档.山东省内100余个参与征集志愿的院校中,仅有29所完全“吃饱”,至少有19所院校计划缺额都在千人以上.如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在山东省内3次投档仅有200多人,缺额1000多个计划;而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在省内3次投档都只投出了不足百人.[2]
4国家政策的影响
按《担保法》第九条和第三十七条规定:教育是公益事业,公益资产不能用于抵押贷款;《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规定,教育投资人不能以营利为目的.[3]2002年年底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以“合理回报”解决了盈利的问题,在2004年4月开始的《实施条例》中,又规定出资人“可以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从民办学校的办学节余中按一定比例取得回报”.但是,这“一定比例”是多大,没有规定,也很难操作,这样极大影响了民间资本的投入热情,事实上,民办教育机构回报的问题也就是盈利的问题如果不明确,会使他们处于尴尬境地,这也是目前很多民办教育机构选择国外上市的主要原因.
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文件首次将民办教育分为四大类别:分别是“捐资举办的学校”、“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经营性教育机构”,并强调给予不同的扶持政策.“捐资举办的学校”和“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这两类学校是不可能有高额盈利的,能够盈利的只有“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和“经营性教育机构”两种类型的教育机构.但依照文件“三十条”的规定,民办学校如果是“出资人要求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的类别,其回报标准为:“合理回报额度一般不得超过学校当年办学结余的30%,并不得高于当年学费收入总额的5%.”[4]这样的回报标准是比较低的,很难使这类民办教育机构能有高额的盈利能力.那么现在唯一有可能取得高额盈利的学校只有“经营性教育机构”了.“经营性教育机构”受政策影响更是比较大,一旦相关政策有变化,即便是比较大的教育机构也有可能出现严重亏损甚至倒闭.
赫赫有名的中国民办教育第一品牌南洋教育集团,曾经在全国拥有12所幼儿园到高中的学校,2003年总资产已达13亿人民币.但2006年,南洋教育集团因为无法偿还到期的教育储备金而全面崩盘了.所谓教育储备金,是从1993年开始被民办学校广泛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其操作模式:家长一次交一笔费用,以后不再缴纳学费、住宿费等,学生毕业后,学校将不加利息如数把所交费用还给家长.当时,教育储备金还被当作“先进经验”在民办教育界推广,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近千家民办学校都用教育储备金的模式进行融资,但后来很多学校因为使用教育储备金而无法继续运营.为什么当时这么多民办教育学校愿意采用教育储备金进行融资,又为什么很多学校因为教育储备金而倒闭?这是因为民办教育机构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比较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银行利息高达10%,教育储备金只存在银行不动,仅利息就够学校日常的开支.但1998年起,因为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内需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央行为鼓励消费,连续降息8次.降息后,学校靠教育储备金的利息来运营学校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很多使用教育储备金的学校出现资金链断裂,此时各地教育厅也纷纷发文叫停教育储备金,这更是雪上加霜.教育厅叫停教育储备金的公告一出,家长们恐慌起来,纷纷要求归还教育储备金.广东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信力建记得,当时使用教育储备金的民办学校大部分都死掉了,活下来的不超过10%.
5招生规模难以持续扩大
一家民办教育机构如果保持持续高额盈利,其招生规模必须不断扩大,但民办教育机构不同于普通民办企业,其招生规模很难无限扩大下去.民办教育机构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办的幼儿园、中学、专科院校、本科院校,一类是各类的民办培训机构.
民办的幼儿园、中学、专科院校及本科院校招生规模是不可能持续无限扩大的.[5]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对照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1998年以来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我国小学生在校生规模连续15年减少,初中在校生规模连续8年减少.为了保障教育质量,国
关于幼儿园方面论文例文,与影响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因素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