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博士生类论文查重,关于管理学科生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培养机制变革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博士生及社会实践及科技创新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博士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研究生教育对创新能力的要求和管理学科的新情况需要一套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本文对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各个指标进行归纳,设置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利用对某大学管理学科研究生的问卷调查,评价了研究生的总体创新能力和各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对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变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 键 词]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12)02-0116-06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改革开放以来,管理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迅速发展,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数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管理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照搬西方管理学理论,不能很好地与我国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了培养具有应用技能的高层次人才,国家也在有意识地调整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因此,对管理学科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也理应作出调整.我国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遭遇的瓶颈,归根到底是研究生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国内学者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做了一些研究.李晓娟总结出提高理工科博士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包括注重创新品格、创新思维的培养、重视科研实践、开展学术交流以及严把学位论文选题及评审关.杨春梅、陶红认为需要通过保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重视研究方法的训练和采用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方式,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李海波、董维春认为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自由的学术氛围需要通过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建设创新型导师队伍、构建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平台、完善服务体系来实现.已有研究多属于观点陈述型和经验总结型,实证研究稀少,研究的客观性不足.此外,国内学者还没有专门针对管理学科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与管理学科研究生数量迅速增加的情况不相称,更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创新型管理人才的强烈需求.本文将借鉴其他学者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尝试构建管理学科研究生评价体系,并结合某大学管理学科的具体情况,对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二、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些能力难以用精确的数值来衡量,因此给测定带来了难度.实践和经验表明,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科研行为和科研业绩来体现.本文拟定了以创新基础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为一级指标的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下又设置了二、三级指标(见表1).其中,创新基础能力主要通过课程成绩和课外阅读情况来体现.专业课学习是研究生从学习知识到开展科学研究转换的重要阶段.通过专业课学习,研究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同时能够培养其科研能力,包括文献搜集、处理和阅读能力,文献综述写作能力.将课程成绩划分为专业基础课成绩和专业选修课成绩.课外阅读是研究生完善知识体系,把握学术动态的重要手段,课外阅读包括阅读专业著作与阅读中英文期刊.
学术论文、科研项目是科学研究的直接产物,而科学研究的过程实质上是知识创新的过程,因此,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反映研究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在设置的三级指标中,既有体现量的指标(发表论文数、参与项目数),又有体现质的指标(发表论文所在期刊级别、参与项目级别),还有体现参与程度的指标(作者顺序、项目报告贡献排名).
学术交流能力也体现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学术会议场所是一个富有民主气氛的场所,研究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学术交流,一方面报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成果,让同行了解、评价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又可以与同行学者直接交流沟通,学会怎样评议科研工作.由此可见,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的高级形式,参加学术会议的次数、级别、学术会议投稿及被录用情况间接体现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博士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 大学生适用: | 专升本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5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创新实践能力是指研究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主要通过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来体现,在这两个二级指标下也从量、质和参与程度三个方面设置了三级指标.
(二)指标权重系数设置
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之间既存在质的关系又存在量的关系.指标体系结构模型的建立已经解决了各个指标之间质的关系,剩下的量的关系需要通过设置各个指标的权重来实现.本文采取层次分析法设置各级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见表1.
三、某大学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为弄清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对象为某大学管理学科各年级研究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硕士研究生227份、博士研究生20份(只涉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与企业管理两个博士专业),工商管理硕士(MBA)40份.回收问卷296份,回收率为98.7%,其中有效问卷总数为288份,有效率为97.3%,问卷总体的有效性良好,数据较为完整,同时调研涉及管理学科的多个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专业)(见表2),使调研效度大大提高.
该文来源: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64002.html
本文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量化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级量表形式,各项指标的测度采用五分制.严格的五分制形式为最终的计算与总结奠定了基础.依据以上赋值,通过计算,最终结果见表3.
如表3所示,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总体得分为0.65.具体到一级指标,创新基础能力得分为3.46,知识创新能力得分为0.64,学术交流能力得分为0.25,创新实践能力得分为0.26.第一项指标得分相对较高,后三项的得分很低,这表明研究生具备了较强的基本能力,基础知识扎实,课程学习成绩良好,但是在知识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较欠缺.博士生作为高一层次的科研人才,优势显而易见.博士生的总体得分0.77高于硕士生的0.63,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