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压力感调查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大学生心理压力及人际交往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对180名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压力感整体水平居中,心理压力感在性别和生源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关 键 词: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年级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一、导言
心理压力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境反映而形成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变化的一种身心持续紧张状态.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涵义:心理压力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压力是对威胁性事件或情境的反映而形成的;心理压力表现为认知、情绪、行为的有机结合.
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交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社会经验缺乏,生活阅历不足,面对复杂的问题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导致较大的心理压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调查研究,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及时缓解、消除压力,最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研究被试与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方法,从廊坊师范学院抽取180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每个年级各45名学生,最终获取有效问卷165份.
(二)测量工具
采用田澜、沈国成等编制的大学生压力感量表,共40个项目,将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分为五个因素,采用0-4的5级记分法.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三)研究程序和方法
问卷采用随机发放,个体施测的方法,由主试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并宣读指导语后,被试独立完成.最后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与讨论
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总体状况调查表明,师范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整体水平居中,其中人际交往压力感最高为1.829.740(M盨D),学习压力(1.726.793)、就业心理压力(1.715.057)、经济与地位压力(1.077.686),体能与生活压力感(0.867.693).
大学生本科论文初稿怎么写
播放:37537次 评论:7865人
大学作为从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其人际关系比起中学来相对复杂很多,而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又是独生子女,不太习惯集体生活,可能造成人际交往压力较高.由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就业难问题相当突出,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较高也不难理解.而且大学生精力充沛,大部分同学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家里支付,加上国家对大学生的奖助学金机制健全,造成其体能与生活压力相对较低.
(二)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在不同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1、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性别和生源地差异比较(见表1)
调查显示,男生心理压力感得分低于女生,但是就总体而言心理压力总分及因子分在男女性别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心理压力感总分和各个因子上,女生压力普遍高于男生.这可能是由于:首先,师院女生人数比较多,同一个竞争的岗位女生比男生面临的压力更大.其次,还可能与男女生的性格差异有关,男生性格天生大多比较外向,女生大多比较敏感,多愁善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而产生压力.
同时,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心理总压力和各个因子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来自城镇的学生心理压力感得分稍高于来自乡村的学生.这可能跟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的政策有一定关系.随着科技发展,交通的便利,我国社会逐渐缩小了城乡差距,同时,城市的生活成本高,竞争激烈也造成来自城镇的学生心理压力较高些.
2.师范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年级差异比较(见表2)
调查显示,不同年级的心理压力感得分有显著差异,其中大三的心理压力值最大,接下来依次是大四、大二、大一.事后检验得出,大二和大三在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体能与生活压力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一和大三、大四在就业心理压力、人际交往压力上存在差异.
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压力总分上,大三压力值最大,这可能与学生进入大三后学习任务加重,同时面临考研就业的严峻选择有关.大一和大三、大四在就业、人际交往压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因为大一刚进入大学,还处于适应阶段,暂时还不用考虑就业问题.而大四在面临找工作和恋爱的问题上变得现实导致分手,这也是在就业心理和人际交往导致压力比较大的原因之一.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 大学生适用: | 大学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8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技巧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技巧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四、结论与思考
本研究表明: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压力感整体水平居中;在性别和生源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最显著的因子为人际交往压力.
因此,未来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促进其身心健康:首先,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压力,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其次,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最后,社会、家庭要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系统,为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