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为大学类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大学的育人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可用于大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大学及文化及环境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 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大学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践和体现.学校教育无法摆脱校园文化的参与和影响,育人教育理念的实现不仅是有赖于学校的知识传授,更在于校园文化提供的文化环境.
关 键 词 大学理念 校园文化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ilosophies of Educating
People and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on Campus
ZHANGDan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09)
Abstract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universities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advanced philosophies of educating people. In the cours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influence cannot be avoided. Therefo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hilosophies of educating people relies not only on knowledge, but also on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university.
Key words university philosophies; university culture; higher education
教育的重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在一个科学与人文日益融通的当代社会,如何通过教育造就既有科学知识也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既是一个时代性的课题,又是一个无限延续的人类性课题.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大学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践和体现,如何使受到外界现实环境的影响下的高校的育人理念从专门化和技术化的倾向转向“成人”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以及所涉及的方面就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大学的育人理念
大学理念是教育理念体系中的核心范畴,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是对大学的本质、功能、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它所持的立场、观点必然要对其他教育理念的立场、观点产生影响.
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以人为本”在大学教育中,既是一种价值判断, 又是一种方法论.大学教育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延续和发展,教育目的最终是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实现的.对学校而言,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学校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组织起来的.当大学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能和教育目的时,那么其教育者和治校者首先要遇到的就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就是理念的问题.大学教育理念是对大学的精神、使命、宗旨、功能及价值等基本发展思想的综合性认识,它关系大学的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在规律及其所涉及办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强调学校的育人责任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做出规定.大学教育是要培养一个技术时代的“工具人才”,还是培养一个完备的“成人”,是当今大学教育管理者在“实利教育”的趋势下必须正面面对的问题.
尽管随着社会对大学的日益依赖以及大学自身的日益成熟,大学职能或功能的多样性成为必然,但其中心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育人.但在强大的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下,以其独特的个性及卓越的贡献成为社会最为重要的机构之一的大学开始强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忽视超越性的一面;强调学习和学术的生存目标,忽视教育完善人生、升华人性的功能.而一所真正对人类、对社会有高度人文关怀和责任感的大学,所培养的人才绝不是技术至上主义者,而是一个有着强烈反省意识的技术主宰者.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但在适应眼前的现实需要中,却逐渐远离了 “人”,从而淡化了长远的责任意识,高等教育重视的是“经济人”、“政治人”,而不是“完整的人”和“全面发展的人”.单纯的科学教育导致人文素质得不到养育,极端的甚至出现“知识病”或“科学怪人”之类的情况,甚至用高新科技作恶,损害人类的利益,大学教育如何摆脱这种状况而使“育人”成为其教育理念,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是大学精神的外在反映,校园文化参与和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它是作为一种以文化的形式参与的非强制性教育手段,主要通过创造一种教育的环境来达到教育目的、影响教育的效果.大学的中心任务是治学育人,学校教育目的的达成与否及其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校园文化创设的教育环境,因此需要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化氛围,为大学顺利完成治学育人任务营造一个高品位的自然美、人文美、科学美和谐发展的大学环境文化.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播放:21518次 评论:4763人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大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学年论文、硕士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5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2.1 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建构有利于学生文化增长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环境和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在一个群体中人们互相影响导致同化的力量,一个人置身于该群体,耳濡目染,就会感染上共同的风尚和气质,产生内部心理环境的变化,形成健康积极的文化意识.它不是强制性“灌输”、不是被动强迫性的,其内化过程是自发主动的,因而教育效果也更为持久深刻. 校园文化及其环境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支配力量.欲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其重中之首.精神文化形态反映了学校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表现出学校的价值观和目标追求,以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到每个学生,实现情感陶冶、思想感化、价值认同、行为养成的影响效果,体现于学生在各种校园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风格中,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学生、规范着他们的言谈举止,渗透在学生的意识中,促使他们“精神成人”,其能量是巨大而持久的.著名学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校园文化主体长期实践对其文化传统进行不断选择、提炼、发展而成的优秀文化积淀的结果,在于它们坚持和弘扬的优秀精神文化传统,使学生能在无形中给予自己陶冶和启示的精神氛围中成长并铭刻上母校独有的气质而赢得人们的公认.校训、校风等都属于校园精神文化的范畴,世界一流大学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剑桥大学的 “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清学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台湾淡江大学的“功在做人”等等都折射出学校追求的价值和精神,使学生终身受益,感受到一种特殊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校可以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创造气氛,营造良好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校训和大学精神有利于学生优良人格的养成;学术报告会有利于学生学术素养的熏陶;开学典礼、校史教育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育;也可由学校给学生提供平台,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组建各种社团,不断丰富校园的人文内涵,促进学生真正成“才”.
2.2 校园物质文化
“高等教育机构应当作为育人的环境去设想、去管理,而不是仅仅作为培训的场所.”①高品位的文化环境既是一种氛围,也需要具体的物质条件.每一所高校的建筑、绿化、雕塑、纪念碑等,都是其文化的直观展示,是校园形象和精神风貌的物质依托,它所蕴含的“精、气、神”呈现出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体现学校发展历史的延续性,体现学校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 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自然本身就是一种育人力量,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塑造是不容忽视的,而校园文化创设的环境对青年学生的教育于无形的感染与熏陶中产生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步入著名学府校园里总会有种奔涌、富有生命的东西撞击着你的心灵,让你感动,这种东西就是其特有的物质环境.学生每天生活在校园里,感受着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校园氛围,“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价值认同,作为养成的方式实现教育目的并影响教育”.②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乔丹在开学盛典的致辞中说:“这些长廊连同它们的华贵的圆柱,也将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每一块砌墙的石头必定会给学生以美和真的熏陶.”③事实也充分证明,斯坦福大学的校园建筑为其日后成为世界著名学府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2.3 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具有明确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是校园文化发展的保障.“学生不仅在课堂里成长,更主要的是在校园里成长”,④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是依据学校意识选择的,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从的文化类型,对受教育者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均起直接的作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两者间存在着互相转化和强化的关系,而人的发展和和完善并不是完全能自然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