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为关于知识类本科论文范文,与知识内化的角度审视大学英语教学相关毕业论文网站,可作为大学毕业论文专业知识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知识及学生及结构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在英语教学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素质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知识内化的角度阐述了内化是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关键,并进而提出了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知识内化;大学英语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讨论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孰轻孰重的问题,多数学者认为发展能力重要,但知识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上的基础性作用谁也无法否认.英语教育也担负着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任务.素质教育并不排斥知识传授.探讨如何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素质的途径,可以避免“轻知识重素质”或“重知识轻素质”的教学倾向.
一、知识内化与素质教育理论述评
法国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迪尔凯姆最早提出内化这个问题,其含义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亦即社会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植于个体意识之内.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让内也对内化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接收成人强加于他们的各种社会行为而加以内化.前苏联维烈鲁学派,如维果斯基就赋予内化概念新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高级心理机能最初都是作为外部的人际交往形式表现出来的,后来由于内化的结果而转化为个体的心理过程,即内化为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部智力动作的转化.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的本源既不是从客体发生的,也不是从主体发生的,而是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知识的发生过程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不断建构的过程.其实,内化不仅仅有知识的内化,凡是外部的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内部主体的东西,就叫内化.也就是说,从内化的内容看,还包括道德内化、知识内化、智力内化等.知识内化成学生素质是内化的完整过程.知识内化就是把教材中的外部知识经过学生的认知活动重新组合转变成其内部的知识,也就是使教材新知识与学生主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建立内在联系,形成其新的认知结构,即实现知识结构向认识结构的转化.
知识的内化需要主体自身的主动参与,要求主体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主动学以致用,从而将死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活的素质.正好像是人饿了,就会去主动找食物,这样吃起来很香,也容易消化和吸收;如果不饿或者不是特别饿,就不会主动地去找寻食物,即使吃东西,也不会吃得很香.学习动机是知识内化的关键.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序,又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序,运用知识内化的机制指导学生在获得新知识时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整合,促进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的有效转化,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学生知识内化的条件
学生知识内化是一个积极的主体性活动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活动把当前教材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和规律尽量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内在联系,改造旧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在这活动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
知识内化是学生建立内在联系的过程.新知识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满足建立内在联系的标准,即学习材料要有逻辑意义.所谓逻辑意义,是指学习材料本身与学生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可以被理解.逻辑意义并不是哲学上的含义,并不是说具有逻辑意义的材料必须是真理;错误的东西如“地球是平的”也可以被人们理解,也具有逻辑意义;但是,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字表之类的材料同任何人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都不能建立内在的联系,因而这类材料缺乏逻辑意义.学生学习的教材知识,是人类知识世界的概括,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晶,因此,一般来说都具有逻辑意义.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是学生知识内化的客观条件.
(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适当的基础结构
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不一定人人都能理解而内化为自己头脑里的智慧,同一个材料有的人理解内化,有的人不能理解内化.要能实现内化,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这是知识内化的内部条件.关于原有知识在新知识的学习或知识内化中的作用,我国古代有“以其所之,喻其不之,使其知之”的说法.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根据统觉论,认为新知识必须融汇于原有统觉团内,新知识才能学得而内化.这些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把学生原有知识在新知识的学习和内化中的作用强调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说“假如让我们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日:影响学习惟一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由此可见,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内化知识的关键,也就是起固定作用.它要与新知识之间发生各种关系,如类属关系,总括关系,组合关系或兼而有之,这时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对学生来说就有了潜在意义.同时学生认知结构内部也不断经历综合贯通,系统化,从而完善自身的过程.
(三)学生必须有主动加工活动
有了适当的外部条件和原有知识基础,如果缺乏学生的主动加工活动,就只能依靠强记硬背,知识内化也不可能发生.主动加工活动是指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内在联系,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被掌握获得实际意义.主动加工是知识内化的决定性条件.学生的主动加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学习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学生会更加努力和集中注意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二是指加工信息的策略.这两者相辅相成,学习的强烈动机有助于学生选择高效的加工策略,反之,高效加工策略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内在联系,学生可增强自信心,继续努力学习.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知识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0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三、英语知识内化为学生素质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还课堂与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要从转变观念抓起,要实现由片面追求高分或英语四、六级过级率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根本在于彻底转变观念.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理念.当前学校和社会视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为宝.英语教师应明白教育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淡化选拔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少讲一些,让学生多说一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才是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角,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重要.
(二)优化课堂结构,为学生参与课堂提供时间与空间
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教师在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活动.让学生预习在先,课堂展示在后,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预习―展示―反馈这三个环节,就成为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课堂教学的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现出了学生的参与,预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主角.展示环节更是学生展现自己所学、所思、所惑的空间,反馈环节也突出体现了学生所学的情况.这样的课堂结构有了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基础,有了参与课堂的机会,有了参与课堂的动力,课堂结构的改变为学生成为主角的课堂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与传统课堂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能将教与学紧密结合.这种学习方式让教学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一是小组内成员之间的独立学习、交流与讨论,二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三是教师与小组及全体师生之间的关系.以这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参与学习和交流讨论,这样的方式更利于学生参与,从而形成任务引领型课堂,改变那种学生参与不够、要靠纪律整顿的现状.小组合作学习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学习,相互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教师而言,小组合作还使教师从教变为导成为可能.
(四) 向学生提供有序化、整合化的教材内容
学生能否有效的实现知识内化,首先取决于以何种方式和顺序呈示教材的知识结构.只有最适宜的有意义的教材知识结构,才更有助于学生知识内化.因此,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组织最佳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设计最佳的知识呈示序列就成为教学的一项首要任务.第一、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既是新知识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固着点和依托,也是教师设计最佳知识结构序列的依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呈现何种知识结构之前,应该先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比如,在备课中要花大量的时间反复琢磨学生:琢磨学生各种可能的心理反映,可能的做法,可能的困难问题,可能的错误;琢磨哪些问题适应反映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此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