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学校论文范文,学校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提升能力服务地方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学校及新农村及区域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学校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1世纪初期,是中华民族发展难得的机遇期,浙江大学也面临着弥足珍贵的重大机遇.沐江南地域之灵气,循求是传统之文脉,我们要创新体制、精研学术、彰显文明,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不断追求教育卓越,使浙江大学成为群贤毕至、人才荟萃之地,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目标和战略,是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对研究型大学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肩负着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长期以来,浙江大学在教育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开拓进取,在办学实践中,努力一手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手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浙江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学科交叉,提升学校自主创新能力
浙江大学学科齐全,拥有覆盖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领域的200多个学科.如何发挥学科综合交叉优势,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整合,是提高学校创新能力的关键.近年来,学校抓住机遇,加快调整内部结构,集成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的力量,大力提高学校整体创新能力.
一是抓住“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契机,加快调整学科结构和层次.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在纳米、光通讯、集成电路、微系统、脑科学等领域组建了10多个自然科学交叉研究中心和文理交叉的研究中心.此外,“信息与控制”等13个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和“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也按照新的运行模式,采取更加灵活的用人制度和激励政策,汇聚校内外优势学术资源,突出培育创新团队,增强交叉集群创新能力.
二是以增强核心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与世界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优质创新资源,提升学校学术和科技创新水平.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领域,分别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国巴黎高师、国际电磁科学院等合作,建立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并采取积极灵活的政策吸引和支持国内外学者来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迄今为止,学校与国外60多所著名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并开展了多层次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三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已经达到55.3%.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3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名,“863”计划专家7名,“长江计划”特聘(讲座)教授4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2名,浙江省特级专家15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按照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学校注重将创新实践活动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1999年至今学校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7篇,居全国高校前列.2005年全校研究生参与研究,共发表SCI论文1425篇、EI论文1054篇.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已经成为学校学术和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本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449214.html
面向地方需求,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重大科技攻关
浙江大学地处经济活跃的浙江省和长三角区域,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为学校加强服务地方发展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浙江大学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服务地方发展的辩证关系,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重大科技攻关.
长期以来,学校主动面向区域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组织多学科的科技人才资源,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突破产业技术难题,增强区域集群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学校集中了电气自动化、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研究所的力量,取得了数码纺织产业链技术的整体性突破.其中,浙大为主制订的EPA标准成为中国第一个工业自动化国际标准制订者;“纹织CAD系统”至今已在浙江和全国范围内推广3000多套;“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技术产品开发系统”在轻纺、电子、家电、化工等行业的300多家企业应用;政产学研相结合的10多个“产品创新中心”,面向行业、辐射区域,服务企业近千家,有效提升了区域集群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怎么写学校本科毕业论文
播放:32894次 评论:3879人
同时根据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学校还致力于解决区域性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为浙江省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学校建立了40多个涉农研究所,跨学科组建了安全农产品交叉研究中心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中心.至今与浙江5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在全省基本形成了“龙头企业+研究所+基地+农户”的区域化、科工农贸一体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有200多项适用技术和农业高新技术在浙江各地转化、应用,培训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达10多万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组建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平台,开发了太阳能高效利用、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污染工业清洁生产、畜禽粪便循环化生态利用等技术和装备,经示范推广在全省各地应用.特别是城市垃圾焚烧发电的系统集成技术、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生态化综合处置技术及示范等,在余杭、义乌和嘉兴等地建立的垃圾焚烧工程和应用示范基地运行良好,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显著,为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生态省建设作出了积极探索.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学校类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7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政产学研结合,加快区域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浙江大学坚持“高水平,强辐射”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人才集聚、学科综合、成果丰硕的优势,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建立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组织架构与合作体系,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在开放交流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支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区域特点的一流大学建设的独特之路.
近年来,学校与杭州、宁波、绍兴等市和海宁、慈溪、余姚等县市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设了一批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创新服务平台,组织参与了百余次科技交流、技术咨询和项目对接活动,优化了区域科技创新环境.2006年,学校与各地方和企业新签科研合同超过6亿元.并校以来,学校共完成地方与企业的R&D项目1万余项,合同金额20余亿元,创造经济效益初步估计250亿元以上.
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平台,学校与全省各地信息、机电、生物、材料、化工、医药、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的100多家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和产品创新中心,有效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据统计,仅与宁波市企业的合作项目,五年实现新增产值159亿元,新增利税33.5亿元.
2001年建立的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入驻企业400多家,注册资本达到15亿元.同时,首创“一园多点”的建设模式,在宁波等地设立了分园,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技术创新辐射的功能.至今,已有300多项来自校内的科技成果在科技园转化和孵化,有50余家科技孵化企业毕业出园.
学校通过创新创业、孵化培育,向杭州、宁波等地输送了包括浙大中控、浙大网新、宁波天邦等一批在浙江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杭州市“二港三区”建设和IT产业发展过程中,学校主动谋划、积极参与,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不断创新和探索中,浙江大学的地方合作工作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数量扩张为主向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转变,积极争取大项目,形成大成果;从个体或小团队的自发合作为主向自发合作与学校有组织的合作并重转变,努力组织大团队,构筑大平台;从项目合作为主向项目合作与长期战略合作并重转变,着力构建合作新体系,开创合作新格局;从被动适应性合作为主向适应性合作与导向性合作并重转变,增强合作主动性,提升合作新境界.
发挥学科优势,助力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浙江大学学科齐全,综合实力居全国高校前列.长期以来,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的优势,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06年10月,由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浙江大学共建的“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是全国首家依托研究型大学,以东西部互动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围绕西部大开发中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养的学术性机构.研究院成立半年多来,各项工作进展良好,其作为桥梁、平台的功能初步显现.研究院参与制作的120集《西部档案》大型电视专题系列片项目已正式签约,该片将作为党的十七大的献礼片.为西部地区培养干部和急需人才的多个项目已经启动,其中第一期重庆市厅局级领导干部及直辖市所属各区县党政领导干部进修班已于2007年4月1日正式开班.研究院还积极开展东西部合作的研发工作,如目前正在积极推动金三角橡胶产业园、新疆建设兵团区域分布式煤电多联产项目、浙江省医疗强省经验向西部推广项目和西部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等多个项目.
浙江大学有着长期为“三农”服务的优良传统,学校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6年年初,学校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了《浙江大学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方案》,并经多次专题讨论和研究,提出了举全校之力,发挥学校综合优势,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学校以高新技术的引领示范、成熟技术的集成示范、阶段成果的熟化示范为手段,加强学校“十五”期间科技成果在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示范和推广力度,提升示范区产业层次和水平.2006年,学校与湖州市合作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把示范区办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展示区、“三农”改革发展的实验区和指导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学校与地方政府合力共建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区(点)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同时还在浙东沿海平原、浙中盆地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