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一篇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作文教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小学作文“作后指导”相关学士学位论文。适合不知如何写作文教学及学生及老师方面的改论文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作文教学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现有的作文教学往往仅重视作中指导,忽视作前、作后的指导,导致作文教学效率的不高.因此,我们在作文教改过程中,在注重作中指导的基础上,既注重作前的指导,又重视作后指导,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在此本人就作文教学的“作后指导”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作文教学职称论文撰写技巧
播放:39971次 评论:7308人
小学作文; 作后指导【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04-01
本篇论文来自:http://www.sxsky.net/gai/424634.html
作文是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小学阶段要求会写简短的记叙文.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现有的作文教学往往仅重视作中指导,忽视作前、作后的指导,导致作文教学效率的不高.因此,我们在作文教改过程中,在注重作中指导的基础上,既注重作前的指导,又重视作后指导,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在此本人就作文教学的“作后指导”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1找准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帮助学生修改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改.”采用面改,就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口头批改.当面批改作文,针对性强,便于因材施教,也可密切师生关系,增强感情.但面改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不可能过多地进行.我们一般对以下几种类型的作文进行面改:1.立场模糊,观点错误,情调不健康的作文.2.内容有较大的问题,需要了解一下情况的作文.3.写得过分差的作文.此类作文往往问题较多,三言两语讲不清,也不能拿出来评改,因为会被评得一无是处,使学生失去写好作文的信心,而且容易造成对立情绪,产生消极影响.4.水平较高的作文.此类作文,书面批改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这些同学大都语文学得好,课外阅读广泛,语言基本功扎实,观察思维能力强.但他们的作文也易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如塑造人物易脱离现实、脱离生活,选材立意的角度不确当等,这也需要进行面改,指出其不足,给他们架起继续攀登的云梯.面改作文可以弥补书面批改和讲评课之不足,这样点面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选取典型作文进行评价,长善救失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习作是为老师而写的.老师的评价对孩子的观念、心理、行为等产生极大的影响——或积极的、或消极的,比如,老师一句赞扬,可能使孩子从此喜欢作文;老师一声斥责,可能使孩子从此厌恶作文.我们认为,老师主要应从欣赏、鼓励等积极方面来评价孩子的作文,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张扬之,同时提炼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让孩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欣赏孩子的习作、鼓励孩子进步,其实质是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创造,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真诚地、真心地夸奖孩子,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孩子在你的表扬中渐渐地自信起来,才能越写越好.”夸奖是手段也是目的,说它是“手段”,因为老师在夸奖中有指导,让孩子明白老师为什么夸奖、从中吸取什么经验;说它是“目的”,因为符合“人性”——人天生渴望得到认可、得到赞赏,何况是孩子.苏霍姆林斯说,一个孩子如果在两三个月内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效果,那么他的热情就会消失.当然,夸奖之后,不忘纠正、点拨、示范、提炼等等,长善救失. 3注重学生参与和学生的个别指导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研究生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0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帮助他们写好文章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改作文是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应该采用让学生多思考,多交流的做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文评改,我一般采用让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多反思的做法.
3.1让学生多思考.在作文评改中,教师不能独包独揽,应先由学生独立探索,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从而养成独立探索的良好习惯,所以,教师要多置疑设问,激疑引思,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总之,在激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学生的思维定能击破“定势”的屏障,迸发出一个个耀眼的火花.当然,对于一些优秀习作,同样采用上述方法,让学生思考他们的成功之处,让他们在鉴赏中得到提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