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物形象类改论文,关于《榆树下的欲望》到《欲海狂潮》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这是一篇关于人物形象类硕士论文范文,与《榆树下的欲望》到《欲海狂潮》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改论文专业与人物形象及戏曲及文学方向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人物形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川剧高腔《欲海狂潮》是对奥尼尔名作《榆树下的欲望》的“中国戏曲化”改造,使得中国普通观众能够更容易接近西方名剧,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文对改编版本与原作文本在戏剧主题、结构、人物塑造、观念形态、唱腔等上进行细读比较,认为戏曲改编者在奥尼尔戏剧之中所见到的其实是戏曲本土化的镜像,但通过选择吸收西方现代思想和西方戏剧形式,使得中国戏曲艺术也在经历新的转变.

“不仅仅是戏剧浓缩了时代的某些或琐碎或重要的特征,演绎出种种故事;某个时代也会演绎某些戏剧,成为某些旧故事的新的‘内容提要’”.[1]戏剧,就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在过去的百年中,西方戏剧文本在中国舞台上已经衍生出无数缤纷的镜像,其中美国现代剧作家奥尼尔留下的众多身影颇为醒目.2006年,他的同一部剧作以三种不同的面目,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相继出现,除一种为话剧演出外,另外两种均为戏曲改编,被改编的剧目是《榆树下的欲望》(1924),改编过来的剧种是川剧与河南曲剧.这两种戏曲的改编版本在1989年和1999年已分别首演,其演出史反映了中国戏曲在过去三十年乃至一个世纪里经历的变迁.其中川剧《欲海狂潮》是由川剧史上第一位女剧作家徐根据《榆树下的欲望》改编.这是中国戏曲、也是川剧第一次搬演奥尼尔的作品.徐是以改编是再创造的原则,以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重新确立主题、改写结尾并塑造新的形象.2006年,徐把1989年的版本进行了重新改编,改编过后的版本荣获了2006年“全国地方戏评比展演”一等奖、2007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剧目奖”和编、导、主演的单项奖.并于2009年获得了中国戏曲最高奖“中国戏曲学会奖”. 本文以2006年的改编版本与奥尼尔的原剧文本进行细读比较,认为戏曲改编者在奥尼尔戏剧之中汲取的营养,通过选择吸收西方现代思想和西方戏剧形式,丰富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样貌.


如何写人物形象一篇好的本科论文
播放:37249次 评论:6221人

一、话剧戏曲化

把《榆树下的欲望》话剧改成中国传统戏曲,这对作品内部形态的呈现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的中译本有40000余字的篇幅,《欲海狂潮》的剧本篇幅不足原作品的一半,只有13000多字,但是,在舞台演出时间上两者并没有太大差别,《欲海狂潮》的演出时间足有两个小时.短小的剧本篇幅并没有导致舞台演出时间的缩短,其原因就在于戏曲的“演唱”.戏曲的演唱与话剧的道白相比,有其善于抒情、长于咏叹的优势,但不利之处是占用时间较多.考虑到舞台演出的时间限制,徐在展示中国戏曲的吟唱魅力时,就不得不对全剧做压缩、简化处理.这是戏曲化改造必然带来的结果.《榆树下的欲望》中写了艾碧和伊本在财产占有欲、情欲以及爱情的复杂感情欲望纠葛中走向悲剧结局的过程.《欲海狂潮》虽然保留了这个过程的主要部分,但一些看似次要的部分则或被压缩,或被省略.这些省略虽说简化了故事进程,为演唱腾出了时间,但也舍弃了能使故事发展更加连贯、使剧情转折更具说服力的生动细节,使改编作品与奥尼尔的原剧相比,显得故事发展的前后呼应不够严密,剧情的转折因缺少铺垫而略显突兀.奥尼尔原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具有多面性格的形象,奥尼尔的戏剧人物,正面也像反面,反面也像正面,常常正反不分,剧中的父亲伊弗雷姆•,卡勃特,他一方面是自私、贪婪、冷酷和顽固的,但他另一方面也有清教徒的虔诚、勤劳、节俭和直率,他在一堆乱石之中,用一生的血汗建造出了一个美丽的农场,他的身体、心灵和生命都与农场融为了一体;女主人公艾碧也是如此,尽管她无拘无束、不顾一切,对农场有极强的占有欲,但她是一个饱经了生活风霜的女人,她自幼父母双亡,是个孤儿,只能干体力活来混饭吃,第一次嫁的丈夫是个酒鬼,病死了,连孩子的性命也没有保住,她是在完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嫁给了比她大四十多岁的伊弗雷姆•,卡勃特.这੫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