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一篇天下论文范文,关于天下方面论文范文文献,与务出己见为至文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天下及车辙及圣人方面的改论文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天下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中,苏洵显得颇为特殊.一是功名最薄,惟独他不具进士出身资格,仅在暮年做过卑微的小官,故其始终以“布衣书生”自居,平民意识特强.二是传世文章最少,不过百余篇,单从数量而论,远远不及另外七家.诚如佚名《老苏先生会葬致语并口号》所道:“书虽就于百篇,爵不过于九品.”
然而尽管如此,苏洵之文却能以鲜明的特色和卓越的成就屹然自立;而苏洵其人不仅生前就已名满天下,而且身后更被奉为一代文豪,与其二子苏轼、苏辙并占八大家之三席,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苏洵为文鄙弃因袭,贵在独创,强调“得乎吾心而言”,故曾巩在《老苏先生哀词》中盛赞其“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迹”.其文得以“自为一家”,主要特点是别出心裁,见解独到,自然简切,博辩宏伟.其作《仲兄字文甫说》、《名二子说》不过是说明改字命名用意的两篇短文,却也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先看《仲兄字文甫说》:
洵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曰: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盖余仲兄名涣,而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无为我易之?”洵曰:“唯.”
既而曰:请以文甫易之,如何?且兄尝见夫水之与风乎?油然而行,渊然而留,洄汪洋,满而上浮者,是水也,而风实起之.蓬蓬然而发乎大空,不终日而行乎四方,荡乎其无形,飘忽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纡馀委蛇,蜿蜒沦涟,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而如鳞,疾而如驰,徐而如徊,揖让旋辟,相顾而不前.其繁如,其乱如雾,纷纭郁扰,百里若一.汩乎顺流,至乎沧海之滨.磅礴汹涌,号怒相轧,交横绸缪,放乎空虚,掉乎无垠.横流逆折,旋倾侧,婉转戾.回者如轮,萦者如带,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鹭,跃者如鲤.殊状异态,而风水之极观备矣!故曰:“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天下的论文范例 | 大学生适用: | 学校学生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3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
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与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惟水与风而已.
昔者君子之处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成,则天下以为贤;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则天下以为口实.呜呼!此不可与他人道之,惟吾兄可也.
苏洵仲兄即苏涣(1001―1062),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及第,官至都官郎中、利州路提点刑狱.为官谨正,奉职守法,有“循吏”之称.苏涣初字公群,后由苏洵易为文甫.为了说明替兄改字的来由和用意,苏洵特作此文.
“涣其群,元吉”乃《周易》第五十九卦《涣》之六四爻辞.“涣”义为水流涤荡,“涣其群”是以水流涤荡污垢喻指圣人清除群众德行之邪恶,推行德教以统一天下.所以说苏涣原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者以自命也”.古人对命名取字极为讲究,决不马虎从事.字与名实相表里,在意义上具有某种关联.苏涣之名与字皆出自《周易》,不但其来有自,而且意蕴高远,政治色彩极为浓厚.这原本是很高尚的.然而在苏洵看来,却以为不妥.据苏辙《伯父墓表》:“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甫.”可知苏洵为其兄改字之时,苏涣已为官多年.虽然他“以进士得官,所至有美称”(苏轼《苏廷评行状》),但毕竟远未达到“涣其群”的理想境界;并且“以圣人之所欲”而“自命”,未免妄自尊大,有所不妥.所以苏洵征得其兄同意,为之改字.
考虑到名与字的意义关联,不更名而仅改字,自有相当难度.苏洵拓宽视野,别开蹊径,于是从《涣》卦的《象》传“风行水上,涣”中得到启发;更从风水相激而自然成文的现象观察,悟出一个“文”字,乃将其兄原字“公群”改为“文甫(‘甫’为男子美称)”.这不仅将原先志在政治德教的意趣转移为“文”,而且借此生发,阐明了“文贵自然”的主张和顺其自然而不刻意追求立功、立言的处世态度.可以说,苏洵借替兄改字,实际上表明了自己的文学观和人生观,其用意不可谓不深.
苏洵学杂纵横,文章亦具纵横之风.其文纵横驰骤,气势磅礴,恣肆酣畅,雄辩滔滔,颇有战国策士之辞的风神.《仲兄字文甫说》词藻华丽,工巧壮美,为后世文人所激赏,堪称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文刻画水之态,风之状,以及风水相激的壮观,铺陈夸张,妙喻连篇,穷形尽相,绘声绘色.
值得注意的是,苏洵把“风行水上”似的自然而然之文,奉为“天下之至文”,并在写作实践中,力图攀达这一境界.《仲兄字文甫说》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正如明代林希元所评:“风水相遭,心态千变,不求文而文生焉,诚天下之至文也.然非老泉之胸襟笔力,孰能形容到此!至以立功立言结束,此尤高世之论,非止文章之士矣.”(《静观堂三苏文选》)
如果说《仲兄字文甫说》是苏洵借替兄改字表达自己非凡的见解,并遵循“文贵自然”的主张而写出的名篇,那么,《名二子说》则是苏洵寄望于二子,专就命名轼、辙之义立论,且联系二子性格特点,以形象之笔而写就的诫子佳作.
其文曰: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