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教学与个性化学习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是我校09年11月申报“十一五”淮安市重点课题,在研究中我们主要探索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学生个性的分类
如何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教学,如何促进不同个性学生在不同层面上都得到发展,我们只有科学的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分类,才能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为此,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根据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我们尝试着将学生的个性分成活跃型、能力型、完善型、平和型四大类。
平和型,这类学生大多是抑郁质的人,性格内向,感情丰富,思想清晰,但为人胆小孤僻、敏感、怯懦;完善型,这类学生大多是粘液质,人安静沉着,动作迟缓而不活动,情感发生慢,认真踏实;活跃型,这类学生大多是多血质,表现为活泼好动,情感发生迅速而不能持久,思考问题敏捷,但做事常出错,他们不能长时间专注做一件事情,做事马虎不认真,他们的房间时常杂乱无章、书包乱七八糟、时常找不到东西;能力型,这类学生大多是胆汁质,人精力充沛、情感言语强烈、迅速难以控制,在生活中表现勇敢、顽强、竞争心强,但平时做事急躁而粗糙,脾气暴躁。
二、关于个性化学习课堂的教学及策略
如何在班级教学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学习,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在课堂上,这就需要一个载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结合学校实际及学生特点,我们确立了以下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操作程序
(1)模式的总体框架:启→学→辩→练→知
(2)模式结构:启(3分钟)→学(14分钟)→辩(10分钟)→练(9分钟)→知(4分钟)
(3)教与学活动的特点及表现
教师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表现特征
激趣→活自学→新旧知联系
辅导→准探究→寻找新旧知识的渠道
讲解→精生成→构建新知体系
点拨→巧练习→概括运用新知
评价→扬明理→分层次掌握新知
教学模式操作要点
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改变。本模式的基本原则是使学生学会自己学,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实践中教会学生学习,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形成新的学习能力,求得主动发展,简言之,教是为了学。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为学生的主动发展,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本模式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更难了,教师在备课时除了把握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把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基本技能训练点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点融为一体之外,更要突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个性特征,要关注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还要关注学生可能有的潜能,有的放矢,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达到发展,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课堂组织形式的改造。首先是教师用来讲授新知的时间,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要逐步减少,一般来说不超过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因年级不同、课型不同适当调整),教学模式每个环节设计的时间不是固定的,而是一个概数。第二是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主动地学习。第三是把小组活动引进课堂,使学生互学、互查、互帮、互评,为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教学模式的变式。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的理性概括,也是教学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模式,应用于各年级、各学科、以及学科的各种课题时,又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多样性。依据年段学科、课型的不同特点,必然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式,经过一年的改革实验,现在基本模式之下,已形成了多学科的子模式群。
三、关于个性化课堂评价
如何科学的评价班级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是否和谐发展,如何观察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效果,如何改进提高不同个性学生与课堂教学相融合,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细则。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精心制定了“四星级个性化课堂教学评价量表”,量表分八大项三十个小项。其中七、八两大项是描述性评价,具体细则如下:
1、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愿望和自信心。
2、对授课教师的尊重、喜爱、崇拜。
3、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探索的精神。
4、在解决难题获得成功和喜悦、兴奋的表情。
5、获得老师表扬后的学习状态。
6、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7、认真积极地参与全程学习。
8、听课认真,倾听时能全神贯注。
9、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善于质疑。
10、积极参与课堂中的每一次活动。
11、主动完成每一次练习,练习后能主动分析。
12、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过程清晰。
13、有独立思考能力,质疑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
14、发表的观点有创造性,挑战性。
15、有一定的推理、判断和迁移能力。
16、不盲目从众,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17、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
18、交流中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19、能解决在每一次交流中的分歧,并达成共识。
20、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方式进行合作。
21、有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22、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3、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25、有一定的操作和实践能力。
26、自学时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27、回答问题过程中喜欢与众不同。
总之,以上是我校在个性化课堂教学中的一点想法与做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