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2012年暨第三次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的结果。对高校化学学科三次评估结果排名前十名比较并结合多年来的观察发现,各校化学专业研究生生源组成及本科质量对研究生培养和质量的影响程度关系密切。可以这样说,学科水平反映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科生质量。教育部多次强调要教授特别是“名教授”、“老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也恰恰说明本科生质量对学科水平的重要性。本科生质量特别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取决于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就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而言,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术。大学本科课程建设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基础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建设对提高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谈起,或许对其他课程建设同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分析化学课程重要性及其与学科水平的关系
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存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是一门综合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为一体的化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对化学专业学生整体知识构成、实验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长期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本科教学质量为己任,进行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对武汉大学分析化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学科发展反哺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全面促进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和分析化学教学水平提高。
二、分析化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方面
1.教师队伍建设
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知识水平,注重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梯队层次和年龄结构等。分析化学课程主讲教师全部为教授,为国内名校化学本科毕业;除两名老教师外,均具有博士学位,都有出国留学经历,有利于课程教学和对学生因材施教及个性化学习指导。教师队伍年龄层次合理,分布于30~60各年龄段。注意主讲教师的培养和传承,坚持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对青年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开展教学咨询等。严格、系统、全面地培养训练青年教师的本科生课程教学基本功,鼓励年轻教师参加课堂讲课教学比赛。教学教师必须要参加科研,承担研究课题,以科学研究反哺教学。
2.教材建设(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
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最重要工作,能使教师专业知识系统和熟练,有利于提高主讲课程教学效果。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分析化学课程教师与兄弟院校合作先后编写出版多部分析化学方面的教材,仅《分析化学》就已是第五版。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分析化学》(第五版,上、下册)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以及医药学、环境科学等专业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内容编写的,是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分析化学名牌课程优秀项目”,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之一。《分析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包含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仪器分析比重大大超过化学分析,目的在于要让学生多了解掌握现代分析仪器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充分体现了仪器分析的新颖和超前的知识。要不断编写出受欢迎的好教材,教材编写注意突出重点、特点和保持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不同院校学科同仁合作编写教材,是一次交流和共同提高教学和课程建设的最好机会,值得提倡。在征求学科同仁对《分析化学》(第五版)意见的基础上,列入“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分析化学(第六版)正在编写之中。
3.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课程设置目的和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解该课程内容以及与其他课程和科学知识的关联,积淀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对课程中哪些知识点、难点、重点明确掌握,思考题和习题都会独立正确完成,如果有学生不听课保证可以获得修课通过,教师可以同意其不上课。考试成绩绝大多数优良。按照这样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精心进行教学和精心检查教学。
(2)教学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课程教学内容,课程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性教学内容要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熟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原理和操作技能,准确树立“量”的概念和具备实现“量”的能力和技术,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实践课程教学比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实践加深理论课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操作技能和技术。
(3)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提倡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的交流,促进学生的本科教学课程知识与学科科研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既打下扎实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基础,也尝试检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①课程教学实行责任教授和主讲教师两级负责制。一门课程两个人讲授,分A、B角,采用课程教学组负责制,责任教授负责推荐主讲教师和抽检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责任教授是由全体教师推举产生。
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新开课、开新课试讲制度。几位主讲教师同讲一门课,学生可任选听课,促使教师潜心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优化,有利于学生学习。
③加强基础和突出重点与解决难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特点,首先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计算的系统学习,实行将课程知识学习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化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启发、激励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学术领域,促进师生互动。课堂强化训练,随时布置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看书,不可讨论,当堂交卷。也可专门进行课堂教学讨论,随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答,比如“分析化学”(上)中的络合反应与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系数。
④坚持集体备课与教学讨论相结合。定期进行答疑和习题课,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分类讲解,如概念类、原理类、反应类、方法类、浓度类和计算类等。提出难题供学生练习。
⑤主讲教师参加实验课教学。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理论课生动有趣。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该课程树立“量”的正确概念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开展大教学组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比如根据学生用高锰酸钾间接氧化还原容量法和草酸钙重量法测定标准样品石灰石中氧化钙百分含量实验,将理论课和实验课融合在一起教学,诠释了分析化学理论课部分重要内容,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理解,有许多的体会与启示。
⑥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紧密结合。主要是板书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结合运用,优势互补。多媒体信息量大,不易记录,学生拷贝后也不一定看,所以还要运用板书,加强学生记忆和逻辑推理。
⑦请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课堂讲课。多年来坚持邀请武汉钢铁有限公司钢研所、湖北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中心实验室、湖北省卫生监督局及疾控中心、湖北国土资源局地质研究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课,结合生产与课题实际讲授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和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内容。
⑧改革课程考试、考核和课程成绩构成。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讨论和统一评卷。分A、B卷命题,统一考试时间,做出标准答案,统一评卷。由于主讲教师所讲班级不同,有利于检查、比较、评价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课程成绩由课后作业、课堂练习、期中考试与阶段考核和期末考试构成,期末考试比例最大。
4.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从严要求进行教学和评价教学效果与质量,是课程建设的宗旨。要实行课程精细化管理,强化质量评价,建立符合课程特点的有公信力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从不向学生划定课程考试重点,哪怕占课程成绩比重大的期末考试(按规定最少占50%),提醒和告诉学生课程知识重点随时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四基”从严要求和练习,每次课堂练习就是相当于一次考试。
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重点及难点的关系。基础知识有许多是重点,重点也包括难点,有些难点不是重点。首先要学生掌握好课程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牢牢记住重点,能够理解难点。考试和考核内容就是重点知识和基础理论。如影响定量分析结果的因素、仪器分析方法原理与应用技术、滴定原理和指示剂指示终点、基于四大化学平衡分析方法的副反应系数影响和分析误差及测定数据处理等。
学生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对主讲教师和课程进行评价。教学态度包括备课充分,有责任心,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学内容熟练,讲述重点突出,理论结合实际,维护课堂纪律等;方法多样,有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各教学环节(作业、实验、考试等)的设置合理;开学时公布教学计划和告知教学目标、考核方法与学习任务等。评分全部在9分以上(满分10分),最高达9.9分。
三、对今后分析化学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思考
不管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最终都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培养优秀人才为目的。所以质量是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生命。可是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加强。
国家精品课程,其与所在的学科水平有紧密关系,教学及其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水平高才会有高水平课程教学。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应在全国高水平的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笔者认为今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进行分析化学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
(1)正确处理好学科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提高和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从师资力量和资源配置体现以本科教学为中心,让最优秀教师“用心”为本科一年级新生上课,实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院系和专业定期检查课程教学质量。
(2)建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评估体系和质量标准。对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应以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考试成绩作为基础,可随机实行检查。建立课程质量检查体系和标准,以维护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声誉和影响。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设立具体考核标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评选实行滚动制或淘汰机制,维护课程示范作用。
(3)建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教学中心。按地域建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教学中心,吸收在分析化学教学方面有特长和特点的教师加入,也可以吸收其他地域的名师加入。已经建立了专门开设实验课教学的实验中心,建立理论课的课程教学中心已成必然。可以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不断吸收基础知识扎实、科研成果突出的年轻教师进入课程主讲教师队伍,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4)不断加强分析化学教材建设,加大教材的改革创新力度。好教材的编写出版是扩大精品开放课程影响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一部好的教材可以辐射全国很多分析化学课程。实行多单位和多作者编写,群策群力。学科水平高才有可能编出高水平的教材,教材的编写既要体现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又要体现学科的创新成果。
(5)不断升级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切实建设好优质课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平台。一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要放眼全国或地区高校同专业学科的学生教育培养,要注意加强相近地域地方高校建立课程联盟和高校间共同学科课程开放与合作。课程的转型升级核心在于内容的优化更新,从而适应教学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步伐。同时要建设好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这样才能发挥国家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但要注意是哺养,是共同提高,不是代替。
(6)建立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基地和加强实验课训练力度。结合课程教学的知识重点和培养要求,按照不同行业部门、方法技术特点和对象,选择大型厂矿、科研技术单位,建立教学基地。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提高。也为就业和单位选材扩大渠道。
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不断努力。关键是引学生教学为己任,有教无类,持之以恒,精心设计,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