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员工从众倾向的方法研究

时间:2021-06-10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对于不同的群体和事件,从众的比例是不同的,个体的从众行为也并非是一贯的。本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个体特征和区分不同事件,阐述从众倾向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实证研究的数据讨论从众行为与个体职业与身份、行为的可欲度、群体特征等因素的关系,最后指出企业的管理方式会对员工的从众倾向产生很大影响。
[关键词]员工从众倾向从众心理群体特征

对于从众行为,各个专业皆有不同的研究成果,称谓上也存在差异。在社会学领域,称其为“集体无意识”,研究公众行为倾向。在哲学领域,被称为“理性的有限性”,探讨思维问题。在经济学领域,叫做“太阳黑子效应”,研究公众期望问题。在金融证券行业,也有学者称其为“羊群行为”,形容投资的盲目性。名称虽有不同,研究的实质却是相同的,即群体行为的产生对个体行为的牵引作用。在分析中,企业往往会将员工从众的原因单一的归为个体缺少自我决断能力或缺乏信息、组织群体中存在公共期望等。但这样的分析,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控制员工的从众倾向产生了困难。为此,本文试图从个体特征和区分不同事件入手,研究控制员工从众倾向的一些方法。
一、对员工从众倾向的研究原则
从众行为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只研究行为本身或只考虑事件本身都是不可取的。
这种行为的产生,不仅与个体特征有关,还与事件本身、组织群体特征等因素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分析中,应当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重点研究不同情况下的员工特征。原则有以下几点:
1.分析员工的特征与分析组织群体特点相结合
在Myers和Graves的实证研究成果中提到“从众型人员不太能忍受不确定性,排它性强,不能接受抱持和自己不同价值观的人,常企图别人能接受自己的价值观。”这个成果与我们的理性经验存在着不同,我们常常假定从众型的人员是很容易改变自己的观念,不容易与别人产生冲突,用从众行为来降低风险。但从此成果及相关资料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从众型人员在群体行为产生时,倾向于从众。在个体交往过程中,倾向于保持自我的价值观。当事件存在风险时,行为倾向于选择从众或逃避。”
Myers和Graves对于从众行为的研究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它将从众问题的研究从行为本身拓展到了个体领域,试图分析出从众型人员的心理结构与价值体系。但是,他们在四年的研究过程中并未涉及到组织群体特征对从众行为的影响。事实上,不同的群体,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正如不同的组织文化产生不同的员工行为和态度,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对于个体行为的牵引力量也是有不同的。一个倡导创新、自由、民主、公平、公正等价值观的群体与一个趋向封闭、保守、惧怕风险的群体相比,可以假设前一个群体中的从众行为会较少一些。但实际情况如何,还需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二者的关系。
分析员工的特征与分析组织群体特点相结合是一个分析行为环境对个体影响的过程,这个原则保证了研究过程中对人员分析的相对准确性。
2.分析员工的特征与分析事件本身相结合
正如我们无法去消除近因效应或投射效应,当我们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时,也很难去改变从众行为。我们可以控制的,也许只是事件本身的发展。Davis在对等推论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模式,证明了对于不同的事件,个体所做的解释与态度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分析事件本身正是为了去寻找出这一系列的规律,这些规律会告诉我们事件与行为的关系,进而解释为什么事件的不同会导致从众型人员所占的比例发生改变。借鉴Davis的对等推论,为了方便起见,且将事件类型简单分为以下三类:行为可欲度高的事件;行为可欲度低的事件;无倾向性的事件。
3.综合考虑多因素的相互关系
事实上,组织群体的特征也会对事件本身产生影响,同时,事件本身也会影响到组织群体的发展。并且,即使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保持不便,在员工不同的职业历程中,其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家庭或晋升情况对个体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其心理状态的改变。在实践研究中,需要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考虑不同情况下因素的相互影响,从中得出准确的规律。综合考虑多因素的相互关系这一原则可以使企业的分析更准确,更利于从整体的观念上理解此问题。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