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教学现状与变革论文

时间:2021-06-12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第1篇: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现状与变革方向

高分子化学课程是高职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中的专业课程。目前,高职课程中的高分子化学可以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力求实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全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性。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为学生将来从事高分子的合成、设计、成型和加工应用等奠定基础,所以该课程的教学是整个高分子材料专业课程教学的关键。本文结合现行的课程教学现状,提出有效的变革措施,为材料系复合材料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经验,满足学生的根本需求。

一、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分离式教学

分离式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出现在高分子化学课程中。以某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的乙酸乙烯酯溶液聚合为例,该课程每周安排了4个学时,教师采用两周8个学时的方式,理论与实验按照4+4的课时安排,1周学习理论,1周学习实验,无法保障教学的紧凑性,导致理论与实验严重分离,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学时不够

实验学时不够是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现状中很难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受到化学本质的影响。如甲基丙烯酸甲酯实验设计中,课时总长约2个小时,但是升温聚合的反应就消耗3个小时,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实验教学,教师课程紧,无法预留充足的时间,学生不能学习整个实验操作,教师只能简化实验安排,将实验中的部分知识利用理论知识代替,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缺乏课程创新

高分子化学课程的创新不够,容易降低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质量。高分子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过程慢、反应时间长,期间引起教学枯燥,无法保障教学的质量。高分子化学教学中,一直提倡课程创新,用于改进现行的课堂状态,改变被动式教学的方式,有目标地完成课堂教学。

二、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的变革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指在教学变革中,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如聚合物成型加工实验中,教师准备好教学的理论知识,以高分子材料、聚合物成型加工为基础知识要点,设计全面的知识体系,融入实验教学方式,注重教学综合性。

(二)素质目标

素质目标主要是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高分子化学课程的主要认识。高分子化学课程变革中,树立了素质目标,学生要具有节约、安全、环保的意识,不论是学习中,还是从业后,都要遵循课堂中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三)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对高分子化学人才的评估。如某高职院校的高分子化学课堂,教师在PPT理论教案中,专门写出了教学改革后的能力目标,每学期设计能力评估,以打分制的方法,评估学生能力,要求学生掌握高分子化学合成的基本知识,能够自主完成聚合物的制备,独立解决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学会使用化学新技术。

(四)价值目标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价值性,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价值目标,明确掌握高分子化学课程潜在的价值。因为高分子化学课程并不是单一的教学内容,其中包含非金属、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等多方面的内容,存在多样化的价值,所以教师主动挖掘出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价值,传递到学生群体内,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明确价值目标的含义。

三、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的变革方向

结合高职院校中的高分子化学课堂教学案例,明确课程教学变革的方向,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现状,提出变革的措施。

(一)优化设计教学课程

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应该准确定位专业人才,设计符合人才培养的课程。如某工科高职院校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同样是每周4个学时,该院校教师采用“2+2+4”的模式,两周结束教学,2+2是指理论与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和实验知识,教师不能仅仅按照课本教学,还要进行课外延伸,注重课堂知识的压缩与导入,丰富学生的能力,第二周的4个课时,教师选择指导型教学,学生可以去图书馆、相关生产企业了解教学中的高分子化学知识。例如,该工科高职院校教师带领学生去周围的化工企业,专门参与玻璃钢成型加工的工作过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复合材料的加工和应用,进而实现教学中的“理实一体”,全面优化教学课程。

(二)拓宽实验教学学时

高职院校在实验课程教学不够的情况下,提出了拓宽学时的教学安排。因为高分子化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知道化学结论,实验是一项验证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设计实验课程时,针对耗时比较长的实验,提出拓宽课时的改革策略。如安排学生参与到实验的准备工作中,教师根据实验教材,制定灵活的实验方案,前期准备工作由学生辅助完成,促使学生可以准确掌握实验的要领,而且学生参与实验教学和准备,还能起到监督的作用,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大量学生参与的实验教学,都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既能完成实验教学,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教师将学生分组,大概10-12人一组,以实验竞争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根据课本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可以自由查阅书籍,咨询教师,主动安排实验设计,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的实验记忆。

(三)推进创新型变革

以某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例,分析高分子化学课程变革的创新性。该院校积极推进各类课程的创新变革,其中高分子化学课程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该院校教师在高分子化学课堂上,开发了应用型实验,将教学中固定的实验,结合到化工生产、化工制造等产业中,不以单纯的实验教学开课,而是以工厂生产为实验背景,要求学生掌握实验与生产的关系。该院校与多家企业存在校企合作的关系,所以将高分子化学专业的学生送入与生物材料、化学合成、高分子研究等相关的企业中,让学生在就业中体会高分子化学知识的应用。该院校注重课堂知识的实践性、创新性改革,不约束学生的学习范围,而是利用校企合作的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拉近教学与就业的距离,利用应用型实验教学,一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实现教学的创新变革。

(四)多维度教学变革

高分子化学课堂应该注重多维度教学变革,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多维度结合,变革课堂教学的方式,积极改进原有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维度教学渠道,更有利于课堂的变革。所以,高分子化学课堂变革中,推进多维度教学变革,体现多维度教学方式的优势和价值,满足高职课堂的需求,解决传统课堂单调教学的弊端。

(五)变革考试方式

高职院校的高分子化学课程目标是培养全面性、多才能的专业人才。教师在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结合相关企业的实际生产,规范了科研教学,提出变革考试方式的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课堂中的高分子化学知识。以某省级高职院校的复合材料教学为例,分析考试的变革方式。该高校在高分子化学课程中,提倡“全面性一体化”考试模式,采用分散考核的方法,提高知识的稳固性。例如,该高校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考试方式,根据实验课程,设计课后作业、课后专题调研考试、期中考试、专业考核、期末考试等多项考试指标,学期内分多次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每次考试完后,教师主动分析考试质量,提出“定性与定量”的变革方式。定性分析是指教师对考试整体提出改进意见,执行到日常的理论和实验课堂内,定量是指统计学生的考试成绩,寻找学生的薄弱点,安排强化教学的方式,促进课堂变革。考试结束后,教师将反馈的信息重新纳入课堂改革中,积极寻找最适合高分子化学课堂的变革方法。

(六)引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常用于文科课堂内,理科课堂应该积极引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多媒体课件主要以视频、图像、表格、动画的方式表现,增加教学的方式,利用最生动的表现,展示化学课堂。例如,某高职院校教师在高分子化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课件,该教师提前利用课余时间,针对每节课堂的内容,制作动画演示课件,如聚合反应、缩聚反应等,均可通过动画演示的方法教给学生,而学生也能根据动画中演示的操作,掌握课堂内容,该教师将此类课堂教学积极推广,已经在全校展开应用,推进了高分子化学课堂的教学变革。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不仅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课件具有传播的优势,教师将课件放在教学系统内,学生可以登录系统,下载教学课件,随时观看多媒体课件,巩固课堂内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促进了高分子化学课堂的多样性变革,教师利用互联网,收集网络资源,延伸高分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范围。

总之,高分子化学课堂变革,是现代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课堂的现状,全面落实变革措施,促进高分子化学课堂的顺利改革。高职院校做好高分子化学课堂的变革工作,才能为社会输送技术型的人才,推动化学行业的发展。

第2篇:高分子化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科学的三大领域之一,它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工艺。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反应、物理化学、物理、加工成型、应用等方面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高分子化学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领域。如今,建立了颇具规模的高分子合成工业,生产出五彩缤纷的塑料、美观耐用的合成纤维、性能优异的合成橡胶。高分子合成材料,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并列构成材料世界的三大支柱[1]。

高分子化学作为高分子学科的重要分支,高分子化学被称为第五大化学,在高等学校化学相关专业培养体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高分子科学可以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新材料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得高分子科学发展飞快,新的理论、聚合方法和机理不断出现,因此,将高分子化学理论联系实际更能适应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要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和学习能力,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高分子化学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桥梁,但只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会没有学习此门课程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能使学生成为研究此学科的高知识分子。因此要调动学生的学习高分子化学飞的积极性,就要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是高分子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2-3]。

1高分子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

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的知识与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数学联系密切,知识点丰富。如果只是一味的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那么课堂气氛必定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学生学习此门课程也就缺少了兴趣和积极性。而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一个学生一旦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这门课程的讲授目的便不会达到。只有使学生对高分子化学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何使学生产生这个兴趣,那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学生在生活中确实可见或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东西。

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如穿的衣服、用的水杯、化妆品包装、有机玻璃及生活常识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课中穿插一些小知识,小故事如诺尼龙的发现、诺贝尔获奖的事迹、定向聚合催化剂的发现、导电高分子的发现、四氟乙烯聚合反应的发现等,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调动了学生探知高分子知识和应用领域的兴趣[4]。好的教学效果是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培养出他们的自学能力及创新精神。

2高分子化学理论与实际科研的联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分子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还应将理论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科研工作联系在一起。结合我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研究特色,我们将高分子化学与矿物材料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不仅验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为与科研相关的研究性实验,给学生设计好题目,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确定自己的实验条件,如选用引发剂、分散剂、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确定实验步骤,然后写出书面实验方案,交给任课老师审核检查。实验方案以学生为主,支持学生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实验,鼓励设计方案在符合科学的前提下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之处。研究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书面知识和科学研究紧密的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进一步认识,同时激发和促进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在研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掌握了实施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科学方法,从而形成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研究性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更强调研究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5]。总之,把高分子化学实验和科研紧密结合,运用科研成果推动和促进教学,不仅拓宽了科研领域,而且加大了教学的深度,提高了教学水平。

3结语

高分子化学是面向大学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这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来说,将自己大学学到的知识运用的实际生活中,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通过此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科研锻炼,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和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总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需要高校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和宽广的知识面,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与探索,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