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阶段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而探究式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就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学习活动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因此,寻求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之策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探究式学习表面化、形式化
在课堂上,教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或抛出一个数学问题后,马上安排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和开展探究活动,然后请几位学生起来作答,如果这几个学生都顺利地把问题答对了,老师似乎就相信全班学生都会了,然后就紧接着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确实轻松愉快,却容易造成课堂“表面繁荣”的假象。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大多数学生是否也进行了独立思考,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内容,我们都不得而知,探究性学习活动可能完全流于形式,成为典型的“课堂秀”。这样的探究学习就只能是“有形无神”的模仿。
(二)探究式教学内容空洞
在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然后提出问题、描述探究的步骤,最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材料进行探究。但是,多数学生不能围绕中心问题开展积极有效的思考和探究,而是“各抒己见”,以至课堂秩序十分混乱,课堂探究形式大于内容。同时,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缺乏趣味性、实践性,与学生的实际不相符,也会造成探究内容空洞的状况。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如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缺乏足够的课堂调控技巧,学生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围等。
二、开展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
小学数学教师承担着儿童理科启蒙教育的重任,更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由数学课程本身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因材施教,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究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达到巩固新知识、提高能力素质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充满求知欲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有力保证,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和思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对有趣的问题情境:假如你是一个银行职员,客户到你处来存取款,金额如何计算,利息如何计算?通过这些综合性的问题,可以将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学习的一些如人民币、加减乘除、小数、分数等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参与问题的解决,这样对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有积极的作用。
(三)设计教案
教师要充分挖掘小学课堂的教育资源,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促进其探究精神,重点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探究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活动,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重点关注的是:①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探究目标,如何向学生呈现这些目标任务;②本节课应该引导学生回顾哪些旧知识;③采取哪种方式导入新课;④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⑤如何设计探究学习活动的步骤;⑥安排哪些习题让学生练习,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有哪些;⑦探究成果是否得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氛围如何等。
(四)及时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教学反思和评价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在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结束后,及时肯定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努力,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教师也应该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向学生反馈意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真正发挥评价的信息反馈作用,从而促进探究性教学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
三、结语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优选。探究性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探究性教学活动,才能让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完整的建构,才能真正被学生掌握。
参考文献:
[1]王树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式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09(10):56-57.
[2]吴玉瑾.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职业教育,2013(433):218.
[3]宋强.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浅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6(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