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提高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读讲精练教学法”,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目的,以言语和思维的内在联系为理论依据,以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为途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等数学能力,进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从现代课程观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看,“读讲精练教学法”就是要达到文理结合、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读,灵活多样化
思维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人的理性的思维,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说认为:智力的发展要经过活动的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的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阶段。可见,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对智力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读也是一种知识积累,学生只有读懂教材,才能了解知识的大体脉络,从而形成最初的知识表象。为讲和质疑做好材料铺垫。因此,读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眼睛,眼不明则心不亮,只有读得透彻,才能讲得精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读,但一定要抓住所读内容的重点词语、句子,深入理解体会,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我们可以进行兴趣朗读、个人阅读、大家齐读、同桌之间互读等多种形式进行阅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潜移默化地为进一步的“讲”做好准备。
二、讲,训练系统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为了使教学能按自己预先设计的程序“顺利”地进行下去,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剥夺了大多数学生讲的机会,通常是提问中等以上的学生,从他们那儿得到教师满意的答案后,充其量让其他学生模仿着说一下,这种做法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把讲的训练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以个别学生的“讲”代替大多数学生的“讲”。
讲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要转变教师角色,把讲的内容留给学生完成,变教师讲解为学生汇报讲解。语言要标准,理解必须要深入,只有深入了解知识的涵,语言表达才能有感而发,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不断说,在一步步的实践感知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听别人讲,弥补自己的语言不足;进行争论,强化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通过实践,学生就能形成一种数学化的语言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不同,还要从不同的侧重点训练学生讲的能力。
1、在一般概念教学中,训练学生表达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讲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语言表达是否严密,反映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程度。
2、在公式、性质的教学中,训练学生讲推导过程。公式、性质教学,要展开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意为创设生动的探索情景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对感性材料进行概括。例如,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先让学生把一个圆硬纸片剪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让学生思考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然后学生准确地、完整地表述: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即:=π×r,近似长方形的宽刚好是圆的半径,因此,有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得出圆的面积=π×r2,由此,学生就经历了圆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圆面积公式的理解。3、应用题教学,训练学生讲解题思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大胆的讲和说,不但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更训练了学生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练,层次分明化
练,是学习的高潮部分,它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读、讲效果,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更加高涨,给整个教学过程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因此,数学练习内容必须要有层次,体现练习内容的深度和梯度,使学生能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做到“课后延伸,加强实践应用”
在课堂上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所以就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人人都有成功的体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回顾了已学过的知识,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技能或本,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中去。
亲口尝梨乐趣无穷的滋味。学生亲自探索获得知识,胜似老师讲千遍。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读讲精练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培养学生听、说、理解等各方面的能力,是值得教师借鉴和学习的一种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它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相信通过使用,我们的教学水平一定会得以快速提高,学生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