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文

时间:2021-06-07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和挑战等方面。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数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过程中的畏难心理;根据学生学习风格实现因材施教,才能够塑造高效合理的数学教学课堂,同时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数学教学改革;应用途径;

一、引言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教学改革,倡导教与学并重的教学理念,鼓励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塑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在国家实施大力改革的当前,数学教学的变革与更新尤其重要。现有的数学教学模式中,知识与课堂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往往因数理知识枯燥无味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于是无法很好地吸收上课所讲的知识,从而引发数学学习恶性循环。对此,如若教师能够熟练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激情的课堂教学,并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塑造融洽的师生关系,那么枯燥的数学课堂将会焕然一新。

二、教育心理学理论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优势

相比普通的教学模式来讲,将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课程改革中,有着更大的优势。

其一,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可以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式,培养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吸收课堂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其二,教育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勇于克服对课程学习的畏惧心理。同时,老师也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给予学生更多鼓励和积极反馈,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不再对学习产生畏惧感。

其三,教育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风格与认知方式,从而能够因材施教,更好地实现个性化的学生指导,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和优势。

三、教育心理学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途径

1.引导与鼓励并重,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机

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促使学生能够产出丰硕的学习成果。学习动机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主要是学生受到来自外界家长或者教师的期许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内在动机指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本身有兴趣而产生的动机。这种活动能使个体获得满足,也是对个体的一种奖励和报酬。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建立学习自觉性。那么,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并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激起学习数学的热情,并逐渐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利用情景故事和趣味知识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生动、具体而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讲授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2.注重学习反馈,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

不喜欢学习数学,害怕做数学题,恐惧数学考试等都体现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也成为了当前学生群体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然而,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那么,要想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就要对症下药,找准学生畏难情绪点。

学生为什么会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呢?笔者总结了如下原因:

第一,失败过多,自信心丧失。学习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失败也可谓是家常便饭了。然而在多次的失败与打击下,学生便会开始逐渐丧失信心,出现对数学学习的畏难与厌倦。这时,由教学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知,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很低。因此,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培养起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是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的第一步。学好数学看似很遥远,但这遥远的距离就是由一个个的小目标组成。教师可以从一个教学难点出发,通过定小目标的方式帮助学生逐级攻克难关,从而一点一点的靠近自己的终极目标,建立起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另外,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做积极的引导与暗示,让学生可以对数学有更大的学习信心,从而逐步克服数学学习的畏难心理。

第二,学法不当,出现知识断层。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考试失败的情况?虽然题的难易程度,或是学生当天的状态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考试。但最重要的,一定是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打好了基础的学生,在做题或考试方面,一定比基础不牢,知识点没掌握牢固的学生失败的少。因为他们可以更熟练地运用知识点来解题运算,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般,找不到头绪解好题目。因此,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学习基础打牢,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做到解题时能够举一反三。作为教师,应该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基础打牢,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储备,为后面学习难度更大的知识做好铺垫。

第三,评价失效,缺乏正向反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热情是作为教师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好的教育是要有一定情感基础的,作为教育者,每个老师都应该放下自己老师的架子,主动亲近学生,比如平时多些关心与问候,多一些鼓励的话语,多一些赞许的目光,多一些满意的手势,以此来激励学生。此外在学习方面,给学生多一些好的评价与反馈,使学生更有信心,也更有兴趣去学好数学。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还可以采用精神榜样激励法。比如看到一篇很励志的文章可以鼓励学生认真研读,作为日后激励自己的精神榜样,或者也可以引导一些中差等学生向班里面其他优秀学生看齐等。这些方式都可以使学生得到更有效的反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学得好,更爱学。

3.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教育的责任之一就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其才智可以充分得以发挥。如今的教育中,学生的成长有快有慢,存在极强的个体差异,因此有的学生会因跟不上学习进度自信心受挫,而有的学生则会觉得知识过于简单而无学习上的进取心。因此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教师们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努力实现个性化教学。

按照学习风格不同,学生可以分为场独立型学生和场依存型学生。场独立型的学生往往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也非常擅长抓住问题的关键,并能够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场依存型的学生则善于与人合作,在与其他学生共同讨论中汲取学习营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留给场独立人一些独立思考空间,在遇到难题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他们少讲多思。另外,对于场依存型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结成学习对子,让他们在与其他人的互动中快速掌握知识和解决难题。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在数学教学改革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中,我们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数学教学课堂相结合,对现有教育系统进行优化。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引导和真诚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同时,及时有效的学习反馈会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对数学的畏惧心理,让学生不再害怕数学,学习起来也更有信心;最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风格,对学生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学课堂,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与特长。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科学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娟.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7,(10):226

[2]梅波.如何克服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畏难情绪[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5):159+161.

[3]刘文光.教育心理学在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山海经,2016(01):82.

[4]任静.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与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194.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