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有效性教学的界定
这个概念一般被界定为,老师付出较少的精力和花费较少的时间来获取比原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并顺利完成本学科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当然,这种教学效果的取得要在不违反相关的教学原则及规律的条件下。纵观现在的高中数学教育,我们可以发现不少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吸引了国内的相关学者对其研究分析。其研究、分析结果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方面存在问题;二是师生之间的交流问题;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老师教的很累,学生也学的很累,老师没能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学生也迷失了自我发展的方向。要想改变现状,作为数学老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他们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将课堂变成一个师生互动的新型课堂。
二、提高高中数学的有效性的应对策略
(一)设置发散思维型题型
我们应该明确,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可以举一反三或是一题多解型的题目来对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进行训练。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师要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和相关的探究思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应改变以往的题海战术思维,多设置一些发散思维性的新题型,来使学生具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能力,加强学生对题目的独立探究和思考,提升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举例来说,这儿有个简单的数学题目:求过一个点(2,3),同时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保持相等的直线方程。学生们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会将截距是0这种情况忽视掉。我们知道,这道题应该有两个符合条件的答案,即x+y=5或3x一2y=0两个直线方程。如果高中数学老师经常性的设置这样一些具有发散性和灵活度的题目给学生思考的话,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无疑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注重情与境相结合
这里的情境结合是指教师应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置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情境,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老师和学生都过于强调题海战术,结果使得他们都身心俱疲却未能获得理想的结果。要进一步实行新课程标准,必须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教师应自觉放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采用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对所接受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
(三)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
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到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无疑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它能使抽象单调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与灵活,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满足,便于学生多渠道接受信息,扩大了学生的信息接受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图像的立体展示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当然,多媒体技术也不能过多使用,否则则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以至得不偿失。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在几何相关章节。当老师在教授点、线、面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呈现相关图形,使学生得以直接观察多媒体上所呈示的几何元素的位置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与相互关系,提出当几何元素的各自位置改变时,想象其投影如何变化的问题,让同学们先自己进行空间想象,再用多媒体呈示答案,这样做,一方面锻炼的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所呈示的答案具有立体性、直观性等特点,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点、线、面的特点及相关规律。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当老师在教授三垂线定理时,他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制作一些立方体幻灯片,然后将其转动,让学生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它,并画出所看到的垂线。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获得对抽象图形或定理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一言以蔽之,如果高中数学老师能够使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得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还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