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的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可是,这样的氛围对于教数学这种只与数字和公式打交道的数学老师而言可能吗?有必要吗?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与大家交流。
一、课堂上,教师语言以激励为主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上如果通过我们的表情、语言能让学生更主动地、充满信心地学习,而不是令学生有一种“负罪感”、“自卑感”而失去学习的信心那样该有多美妙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用语言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和练习情况要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一方面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对有创见性的解题方法应加以肯定,使学生在比较中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对于困难学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切忌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2.布置有针对性、适量的作业,让学生有反复巩固和练习的机会,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外由于学生层次不一,教师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面评和学法指导,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共同全面进步。让学生轻松了,让他们会微笑的上数学课了,这不好吗?
二、在作业中,给学生留下些许评语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判作业对学生的作业打“√”“×”号是我们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采用百分制量分,也是我们评价学生学习的常用方法。但随着学生反应的麻木,我开始尝试将富有感情的文字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既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长此以往,师生之间必然会自然而默契。学生会愿意做作业,期盼着早点看到老师用智慧和感情批改的作业。例如:当学生的作业出现观察、分析、计算或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教师要借助评语,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错误给予点拨、引导与评价。“一步错导致步步错,多可惜啊!”“仔细想一想,这个列式还有哪点没考虑到,只差一点点?”等等,这种评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很快找出错误原因,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提示”之后,教师的那份深情和厚望。对于学生的习惯,教师可试着使用“引导”法,“都会,写得更漂亮点那多好啊。”“不会的题能主动问老师,它就变成你的智慧之果了。”“你的作业真工整,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这样坚持下去,必然会引起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使学生逐渐改掉缺点,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在某一道题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思路清晰的学生,我会写上一句“与众不同的见解,会用头脑思考问题,你真棒!”“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方法真好。”等等。
这些评语中有提醒有批评,更多的是表扬和激励。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传递教师的激励与赏识,使得每个学生享受到教师的关爱与肯定。每天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留下点滴评价,留给学生的是不断的关怀,是无限的欣赏、信任与快乐。
三、在学生的检查中,多点说理
检查是我们让学生反省自己错误的一种方式,通常都是学生交了我们看了就结束了,但我试着添了一环节:写上自己的意见与他交流——评语。一次数学课,有几人因懒散迟到了,他们到时,大家都笑了,显然是有意的。我又不忍耽误大家课程,就简单的令他们写份检查教上。他们原本并不以为然,但当他们看到批有鲜红评语的检查被发下来时,有些不好意思了,他们看到:“你说的很好,只要用心改,用心调整,老师在心里并没责怪你,但是耽误的是你的同学,你们自己的时间,很可惜啊。”“你是个懂事的学生,老师不想责怪你,用心做好吧,提高你的成绩是我这么做的主要原因。”等等。自这次带评语的检查发回去后,再也没人喊:“报告”了。他们明白老师的用意了。
如果数学教师能做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接触,每一日作业都能用我们的表情,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文字,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从这扇窗中,让学生看到老师心灵深处的叮咛,看到老师真情的鼓励,看到老师深层的关怀与信任,那数学就不再只是数字、公式和逻辑,它的人文色彩将会通过数学老师传递给学生,从而给更多的人自信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