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时间:2021-07-02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气氛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活动的机会多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多了,评价方式也多元化了,看起来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这“热闹”的课堂教学背后,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只是那些成绩优异者的声音,而那些待进生依然成为被遗忘的对象。这时,教师往往容易被这个“热闹”的假象所蒙骗,结果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低效,甚至是无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呢?下面谈一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合理设置学习目标,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合理设置学习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学生既是实施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的三维目标,确保学习目标的落实,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应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以及情感态度等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为新知识的传授提供真实的依据。例如:在学习同类项的定义时,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为整式的加减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我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判断同类项”作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把“通过观察、猜想、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探索出同类项的标准”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而把“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含义”作为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其次,应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富有个性化的方式造就个性化的学生,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同类项一课的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体会同类项的分类标准,特别是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更要让他清楚这样分类的理由,然后按照标准判断并找出同类项,达到本节课的最低要求,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基本运算能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密切相关,优化课堂教学就是使其每一个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尽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鉴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其教学环节应按: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的程序进行,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发挥每个环节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重视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有效教学

在教学中,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它对于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重视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科学组织、合理导入,实现知识的迁移,使新知通过同化或顺应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或以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帮助学生感性认识数学知识,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也可以采取趣味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

案例1:在学习“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做了这样的导入。

小明捡到一个里面有人民币35元的钱包,交给了班主任杨老师,杨老师叫小王写一个“失物招领”,以便失主认领,同学们,如果请你帮小王写一个“失物招领”,你准备怎么写呢?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言,有的说:“这好办,可以这样写:今拾到一个钱包,内有人民币35元,请失主速来认领。”有的说:“不行,有人冒领了怎么办?”有的说:“我有办法,写成:今拾到钱包一只,内有人民币a元。”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添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字母表示数时,不再感到枯糙无味,提高了教学效率。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独霸讲台”的局面,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同时也可以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独立完成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做法。《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真实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普遍缺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只是一个知识接受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让不同层次的人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案例2:同类项

一开始老师就提出一个生活问题,让学生利用简单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桌面上摆放着以下几样东西,请你对它们进行分类,并说说你分类的标准:①香蕉②小白菜③胡萝卜④鱼⑤苹果⑥梨子⑦虾。

学生经过简单的思考,凭借生活经验,马上就能对以上七种东西进行分类,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多项式3x+2x-5+4x-2x+3是几次几项式?

生:五次六项式,分别是3x、2x、-5、4x、-2x、3。

师问:那这个五次六项式应该怎样分类呢?标准是什么?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大致分为四种不同的情况:(1)含字母的一类,不含字母的为另一类。(2)系数为正的一类,系数为负的为另一类。(3)按项的次数进行分类。(4)含相同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为同类。

在分类讨论的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学生陈述自己的探究结果时,教师对学生的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回答适当的采用延迟性评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2、加强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因此,教师要经常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利用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带动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的本领。

案例3: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我从生活背景出发,创设如下的问题背景

(1)阿姨家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两块,要你帮忙到店里去配一块一样的,阿姨叫你把两块玻璃都带去,你觉得有必要?

(2)如果只带一块,应带哪一块?

在这个问题中,我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思想碰撞,想法一:根据全等的条件需要三角与三边对应相等,因此应把两块玻璃都带去。想法二:利用作图法,发现只带①实际上就是已知一角,然而不一定能等到全等三角形。想法三:如果只带②则已知二角一夹边,而这种做法将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得出结论。此时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想法三的做法,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六个减少为三个。

通过合作学习,不仅仅能提高学习效率,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在学习中与人合作的重要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在处理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时多想一想“我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这样干”,重视方式,讲究效果;重视设计,讲究效率;重视内容,讲究效益。恰当利用现代科学教育手段,采取各种教学策略,设计符合自己特点的个性化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尽可能地学到无限的知识。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