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生物学及现代文学及语言艺术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生物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美言:经典之翼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生物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意大利的卡尔维诺曾经说过,所谓“文学经典”,乃是那种你不会说“我看过”的作品,而是会说“我又看了”的著作.①在当下文化生态中张爱玲热持续延烧之时,另一才女作家依然令笔者难以释怀,她的才情与作品同样独一无二,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样无可替代,她就是三十年代中国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箫红.这位英年早逝的柔弱女子在只有短短9年的文学生涯中,以其洋洋百万字的创作征服了一代知音,其中,《呼兰河传》是她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作,亦堪称中国现代文学中一道璀璨的极光.
这部散文化小说饱含悲悯情怀,以孩童的视角和画家的笔墨,从容、细腻地勾勒出一幅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画卷,其展示的芜杂、逼真的生活图景和栩栩如生的凡人群像生动自然,呼之欲出;它素朴清婉的叙述语言,馨香如兰.尽管几十年来人们对《呼兰河传》的写作动机、表现主题、作品基调等有诸多争论甚至曲解,但有一点是无法否定的:小说的艺术性!今天,在“又看了”小说之后,笔者更加肯定,多样化的语用形式正是成就了这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②的重要因素之一.细细品味《呼兰河传》,不难发现它在语言运用方面有如下几个主要特色.
一、穿插方言旧语点画时地背景
《呼兰河传》表现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东北小镇的乡土生活和风情习惯,作者不失时机地调用适量的方言、旧语,穿插于作品各处,随意自然地点画着时代和地域的背景.
这些方言、旧语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表示该地区特有的事物
(1)一回头,看见了冯歪嘴子的那张小炕上挂着一张布帘.(第192页)
(二)该地域不同于官话的称谓或说法
(2)白旗屯(村庄)泥人子昨送地租四百三十四吊.(第20页)
(三)旧有事物的称谓或说法
(3)后边磨房里的磨倌还在打着梆子(打更).(第185页)
上述语词或带有地方色彩,或留有历史的遗迹,彼此呼应,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久远年代定格记忆,让人一望而知是何地的风土画,又似何时凄婉的歌谣!
二、短句为主,明快简洁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呼兰河传》通篇难觅词语众多、结构复杂的长句,也找不出佶屈聱牙的表达形式,多为平易简洁的短句.然而,作者并未停留在纯粹自然语言的层面上,而是对日常口语进行了不露痕迹的调整与修饰,美而不艳,朴拙而不失清新.
(4)过了十天半月的,又是跳绳的鼓,当当地响.于是人们又都招了慌,爬墙的爬墙,登门的登门,看看这一家的大神,显的是什么本领,穿的是什么衣裳.听听她唱的是什么腔调,看看她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跳到了午夜时分,又是送神回山.送神回山的鼓个个都打得漂亮.
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
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她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似乎下回再有打鼓的连听也不要听了.其实不然,鼓一响,就又是上墙头的上墙头,侧着耳朵听的侧着耳朵听,比西洋人听音乐会更热心.(第39-40页)
例(4)于疏松的散句之中间隔使用若干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整句,以集中表现那些一辈子过着平凡卑琐生活的小镇人们对于实际上单调重复的精神生活的“盛举”之一――“跳大绳”所倾注的极大热情,同时也着意凸现出雨夜送神归山的鼓声之悲凉.这悲凉与其说来自凄风苦雨中的鼓声,不如说来自人们空泛、悲苦的心灵.
三、修辞式丰富多样巧调遣各扬所长
《呼兰河传》带有极强的自传色彩,可以说由作家儿时记忆的片段连缀而成.它是透过孩子的眼睛观察人生百态的,因之,作者巧妙地选择了十分贴合四五岁儿童认知事物感性为先、喜欢重复相同的言语行为和具象思维活跃等特点的多种修辞方式,利用其不同的形态与效果,扬其所长,尽其所能,达到了与作品深邃思想的珠联璧合.
小说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比拟
(5)那房子实在是不像样子了,窗子本来是四方的,都斜得变成了菱形的了.门也歪斜得关不上了.墙上的大柁就像要掉下来似的,向一边跳出来了.房脊上正梁一天一天地往北走,已经拔了榫,脱离别人的牵掣,而它自己单独行动起来了.那些钉在房脊上的椽杆子,能够跟着它跑的,就跟着它一顺水地往北边跑下去了;不能够跟着它跑的,就挣断了钉子,而垂下头来等(第101-102页)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生物学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本科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5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例(5)也是赋予破草房以生命活体的行动,看似有趣,实则写尽了漏粉人生存环境的恶劣、危险.
(二)比喻
(6)有二伯的行李,是零零碎碎的,一掀动他的被子就从被角往外流着棉花,一掀动他的褥子,那所铺着的毡片,就一片一片好像活动地图似的一省一省地割据开了.(第169页)
例(6)把有二伯破烂不堪的“毡片”比作“活动地图”,并且还“割据开”来(这里又借助了比拟),生动具体地描述了他的窘困生活.
(三)排比
(7)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了.一会半紫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第31页)
(四)反复
(8)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也是为着神鬼,而不是为着人的.(第57页)
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第62页)
诚如(8)所反复表达的那样,呼兰河的民间风俗大都与鬼神有关:跳大绳是人扮神,赶鬼治病;放河灯是在七月十五的鬼节把灯放给鬼,让鬼们顶着灯去脱生;秋天的野台子戏是唱给龙王爷的;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也是烧香磕头祭鬼等等作者不惜重墨,细细描述这些节日隆重的场面,表现人们对鬼神的敬重,一方面固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另一方面则不禁让人探寻那表面热闹的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意义:人不如鬼,生难于死.这层涵义恰恰应和了作者的“人生是苦多乐少”⑤的慨叹.
(五)对比
(9)a.假若有人问他们(扎彩匠),人生是为了什么?他们并不会茫然无所对答的,他们会直截了当地不加思索地说了出来:“人活着是为吃饭穿衣.”(第24页)
b.家里边多少年前放的东西,没有动过,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怨无尤地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第78-79页)
上例反映了呼兰小镇上两种人的生活态度,a是扎彩匠一类的底层人民,b是上流社会的富人.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着物质生活贫乏与富裕的差别,但就本质而言,他们都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活着,一天天消耗着口粮,一年四季“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地过着⑦,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不预约希望,也没有追求.生活就像呼兰城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一样,谁也没想去填平它、改变它.通过两种人的对比,比出了他们的一致性,这是正比.小说中出现更多的是反比.如:
后花园是一片自由的天地,是一颗寂寞童心的憩园.和它一样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有它的老主人――“我”的祖父.跟“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手指”⑧相比,“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⑨.
祖父的仁爱不仅仅是对“我”,也延及他人,尤其是不见容于世俗社会的孤立无援之人:当满院子的人都说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太大方了,不像个团圆媳妇”⑩时,祖父却认为她“怪好的”11;老胡家常常痛打小团圆媳妇,祖父几次上门“让他们不要打她”12;老胡家把小团圆媳妇折磨得奄奄一息,便想“休妻”13,祖父“以为老胡家那人家不大好”,“把人家的孩子快捉弄死了,又不要了”,意欲“二月让他搬家”14.祖父对冯歪嘴子一家也是如此.冰天雪地,磨房掌柜就要赶走刚刚生产的磨倌妻子和新生婴儿,是祖父借出草房容留了他们;左邻右舍对磨倌一家除了鄙视、嘲笑,就是造谣生事,幸灾乐祸,唯恐他们好好活着15,祖父却常常接济他们.
凡此种种,作者凭借一系列对比,使祖父形象与周围那群爱心不足、冷酷有余的小镇人形成鲜明对照,祖父的身上闪耀着人道的光辉!
(六)讽刺
在这部回忆性小说中,没有关于人生哲理的宏篇大论,也少有抨击黑暗现实的慷慨激昂之辞.作者一方面用无心插柳式的笔法,冷静客观地描摹旧中国北方偏远小镇闭锁、衰败的景象,叙述小镇的芸芸众生平板、卑琐的生活,也反映小人物不自觉的反抗(如:小团圆媳妇挨打后咬她婆婆,并喊着要回家16;老胡家大孙子媳妇在小团圆媳妇受虐致死后跟人私奔17),表现原始的生的坚强(如:磨棺冯歪嘴子承受了丧妻的打击后,于众人绝望、惊诧的目光中“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负着他那份责任”,“喂着小的,带着大的,他该担水,担水,该拉磨,拉磨”18);另一方面,多处将讽刺的笔锋直指不仁社会和国民的劣根,颇有鲁迅之风.
(10)年轻的女子,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指腹为婚)的命,于是往往演出悲剧来,跳井的跳井,上吊的上吊.
古语说:“女子上不了战场.”
其实不对的,这井多么深,平白地你问一个男子,问他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敢的,而一个年轻的女子竟敢了,上战场不一定死,也许回来闹个一官半职的.可是跳井就很难不死,一跳就多半跳死了.
本文地址:http://www.sxsky.net/jingdian/374226.html
《呼兰河传》是小说,也是散文,亦似叙事诗,它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中心人物,然而,作家却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珠连起貌似芜杂的记忆碎片,透过孩子“像末日审判的时候,天使的眼睛”19观察众生百态,审视古老北国千年文化的历史惰性,悲悯情怀统摄全著,形散而神聚.如果说《呼兰河传》以其思想的深刻即对人生生存形态的关注而稳稳地立于中国文学之林,那么,萧红式别具一格的语言艺术更助其成为不可复制的文学经典!
注释:
①南方朔:《不可思议的感性》,见张爱玲:《张看》,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②茅盾:《〈呼兰河传〉序》,见萧红:《呼兰河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③-18萧红:《呼兰河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8页.
19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