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传播及文学名著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化传播相关经典论文范文,关于易中天:传统文化不能当励志书看相关论文范文集,对写作文化传播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范宁,80后,武汉媒体文化记者.来自三湘四水,遍访文化名家,问道、修业、解惑,从文化的视角看世界,乐得其所.
易中天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江湖仍然流传着他的传说.
正如他几年前对我说过的那样,将来可能不会再过多“曝光”——除了此前答应过的“文债”、“稿债”或“讲座债”.现在,年逾花甲的易中天,自然还是有许多的讲座、座谈和活动,自然还是要登上各个地方的文化讲坛,自然还是会出现在央视,被人视为“救视(救市)”的灵魂人物,但他在家中也多了外孙女的牵绊,要开始做一个外公.
现在还在看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观众,还会啧啧称奇地回味起2006年.随着《易中天品三国》的播出,不仅《百家讲坛》收视率攀升,主讲人易中天也炙手可热.五六年时间,从大学教授,到畅销书作者,从电视文化节目主讲人,到博客和微博上的“公知”,易中天并不高调地推进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转型.
这条轨迹看似喧嚣而复杂,其实静谧而简单,那就是一个获得话语权的知识分子,以自己的方式发出声音,无论是推广传统文化,还是提升公共意识,在现代传媒的平台上,“易中天”成为了一个注脚,一种方式.
一
走上央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大多会被贴上“传统文化”的标签.易中天也不外如此.他与于丹、王立群、钱文忠等一批学者,以大众传媒为平台,掀起了重读传统文化典籍的热潮.
如何解读这种热潮?如何领会传播者在推动其发展时,背后的苦心?还有如何逾越“普及”层面而进入“深读”和“精读”?在文化讲坛节目火爆过后,主讲人们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问题.其实在几年前易中天已经在思考,毕竟,传统文化解读本成为畅销书,不应成为传统文化热的最后结果,终极目标依然是国学大师们常常提倡的那个——回到典籍,回到经典.
范宁(以下简称“范”):无论是《品三国》,还是《读论语》,在“三国”和“论语”之前,都有一个动词,“品”或者“读”,这是后人在对前人经典咀嚼之后提供的读本,并非经典本身.那么,如何破解这样一个命题——读者究竟是要读一个解读本,还是原作典籍本身?
本文来自:http://www.sxsky.net/jingdian/433273.html
易中天(以下简称“易”):正如我的《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不是讲儒墨道法留下的结论,而是他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遇到困难、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回过头去想一想,我们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那些思想家,他们当年是怎么想问题的.
我在书中采取了问答的方式,把读者在阅读中可能想到的问题先替他们想到了,然后用辩论的方式讲出来.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把经典变得好读.解读经典有三道工序,首先梳理它,提供所有相关注释;然后把它转换成大家可以接受的话语;第三,融入自己的看法,不做简单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