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源于我国充足的劳动力。但是近年来,就业难的现象一直存在我国就业形势当中,而且还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这两种现象都对我国的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劳动力;现状;微观经济学;对策;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人口众多,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于就业择业当中,然而从2005年开始,又出现与就业难逆向发展态势的现象,那就是“用工荒”现象。根据权威报告表明,从2005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城市,本来是属于劳动力密集的,却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劳动力缺口达到30多万人。这一现象清晰了表明了我国劳动力出现了转型,从劳动力充足型转向了劳动力短缺型。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难和“用工荒”都属于我国劳动力问题。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结论分析,本文接下来主要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对此进行论证。
1就业难的微观经济学原因分析
1.1二元劳动力市场造成的工资差别
我国市场经济属于二元化结构,一个是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科学技术水平比较先进、薪酬较高的工业体系;另一个是技术比较落后、薪资比较低的传统农业体系。这两种体系劳动者的薪资差别较大,因为从劳动力人数上来看,前者要远小于后者。
1.2行业垄断导致就业难
在我国劳务市场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而劳务市场的分割又促进一些工业行业的垄断。一些垄断国企他们的高薪资令人眼红,这误导了求职者,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面对低于自己期望的薪资不愿意接受,垄断企业是基于在该行业中,他们的劳动力所组成的以追求最大效益为目标的团体,此外,垄断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中本来也处在垄断地位。
1.3基尼系数偏高带来的影响
基尼系数可以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富差距。该系数偏高说明小部分人在支配国家的大部分财富,人均消费比较低,产品滞销带来更多的人失业,进而导致市场经济的不景气。
2“用工荒”现象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2.1用人单位的微观原因分析
出现“用工荒”的现象,一部分原因在于用工方,他们对求职者提供的薪酬比较低,员工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岗位的工资与生活成本不匹配就是直接导致“用工荒”的出现,岗位工资比该地区的人均收入低暂时不会导致劳动力短缺的发生,但是在劳动力的实际价格下,劳动力增长下降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2.2劳动者自身偏好的原因分析
有些情况下,劳动者是否接受这项工作还跟工作环境有关,并不是只跟工资有关。例如,现在公务员的工资并不高,然而还有一大批人去追逐国考,这就是因为公务员的工作环境好。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导致很多公司业招不到专业型的人才。
2.3劳动的供给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在流向城市的过程中,由于户籍的限制,劳动力分配机制没有办法正常运行,这就会挫伤农村劳动力的求职积极性,从而导致就业困难以及企业的“用工荒”。另外,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还不完善,企业参保成本增加以致有些企业无法承受,这不利于企业的招聘也不利于劳动力工资的增加,最终导致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积极性下降。
3解决“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对策
3.1削弱“二元化”劳动力资源的负面影响
对于有些实施行业垄断的企业,要上缴行业垄断利润,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大力支持非垄断企业在行业里面的发展,在非垄断企业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国家政策上要给予一定的优惠。另外,企业还要适当的提高劳动力的薪资标准,这虽然在短时间内会带来企业成本的增加,但对于企业的研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3.2积极走扩大内需的路线
扩大内需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还可以使一些行业难以进行行业垄断,这样可以从本质上改变“二元化”市场现象,达到市场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到达平衡。对有些单个企业而言,通过内需带动经济,企业发展的侧重点也会改变,从压缩劳动力成本转变为抢占更多的内需市场,以此来提高企业竞争力。之前靠压缩劳动力是站不稳脚跟的,只有通过对劳动力的培养以及待遇提升,产生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才能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3.3促进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流动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能够达到平衡是一种市场自主调节的现象,也是劳动力市场对企业薪资的反映。政府首先要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规模和流动方向有整体把握,让它与我国地区经济规划、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另外还要在政策上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优惠,比如在民工的户籍管理、医疗保险、子女上学等问题。以此来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4结语
劳动力是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向前发展的推动力量,对于近年来出现的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劳动力现象,我们可以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引导劳动力正确的就业择业,保证劳动力的合理利用。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可以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芬.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时代,2011(20).
[2]刘湘丽.中国工业劳动力供求现状与解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3(18).
[3]翟伟峰.就业难的微观经济学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6).
[4]杨庆稳.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用工荒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