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物流的发展趋势探讨
作者:未知[摘要]本文通过对保税物流的概念、功能、特征和表现形式的详细阐述和分析,探讨了我国保税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保税物流今后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保税;物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0033-02
1保税物流概述
1.1保税物流的概念
保税物流系指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包括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监管仓、公共保税仓等,从事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方案设计等物流相关业务,企业享受海关实行的“境内关外”制度以及其他税收、外汇、通关方面的特殊政策。
保税物流在国际贸易,加工贸易方式转换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保税物流的功能
保税物流的功能包括: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检验检测;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物流信息处理;口岸;入物流中心出口退税,真正解决了一般贸易出口退税,加工企业进口料件保税;同时不受地域、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保税物流的运作实际解决了跨国企业的国际采购与销售问题,可以实现四流(信息流、资金流、单证流、物流)合一。
由此可见,保税物流的产生其实就是国际化分工的结果,是制造、研发、采购、销售分离的结果,同时也是国际间税负(包括关税,增值税,消费税)不均衡造成的。
1.3保税物流的特征
保税物流是物流分类中的一种,符合物流科学的普遍规律,但同时具有不同于其他物流类别的典型特点。
特征一,系统边界是交叉的。国内物流的边界是从国内的任意地点到口岸(装运港),国际物流的边界为从一国的装运港(港口、机场、场站)到另一国的目的港。保税物流货物在地理上是在一国的境内(领土),从移动的范围来看应属于国内物流,但保税物流也具有明显的国际物流的特点,例如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及区港联动都是“境内关外”的性质,所以可以认为保税物流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接力区。
特征二,物流要素是扩大的。物流要素一般包括运输、仓储、信息服务、配送等,而保税物流除了具有这些基本的物流要素之外,还包括海关监管、口岸、保税、报关、退税等关键要素,两者紧密结合构成完整的保税物流体系。
特征三,管理过程是线性的。一般贸易货物的通关基本程序包括申报、查验、征税、放行,是“点式”的管理;而保税货物是从入境、储存或加工到复运出口的全过程,货物入关是起点,核销结案是终点,是“线性”的管理过程。
特征四,监管效率是瓶颈。在海关的监管下进行物流运作是保税物流不同于其他物流的本质特征。海关为了达到监管的效力,严格的流程、复杂的手续、较高的抽查率必不可少,但这与现代物流便捷、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要求相悖,物流效率与海关监管效力之间存在“二律背反”,在保税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海关的监管效率成为保税物流系统效率的“瓶颈”。
特征五,平台式服务是趋势。保税物流是加工贸易企业的供应物流的末端,是销售物流的始端,甚至包括了生产物流(如VMI)。保税物流的运作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生产与供应链正常运作,构建通畅、高效率的保税物流系统是海关、政府相关部门、物流企业、口岸等高效协作的结果。完善的政策体系、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必不可少,例如集成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物流中心将是保税物流的主要模式之一。
1.4保税物流的形式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海关不断完善“以保税区区港联动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为枢纽,以优化后星罗棋布的出口监管仓库和公共型、自用型保税仓库为网点”的多元化保税仓储物流监管体系,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保税物流网络,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国际物流发展需要。目前,我国主要的保税物流形式有保税仓库及保税工厂、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等形式。
(1)保税仓库,保税工厂,保税集团和监管仓库
保税仓库的特点是免纳进口税,免领进口许可证件,有公用型和自用型两种。保税工厂是保税、监管、加工相结合,有出口型和保税加工型。保税集团是由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牵头,进行同行业多层次、多工序的连续加工的企业组成的联合体。
(2)保税区
保税区一般与外贸港口距离较近,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免证、免税、保税”,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兴起,保税区原有简单的保税仓储功能逐渐演变为以配送为主的现代物流。
(3)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是“境内关外”政策最优惠、服务最便捷的工业生产经营区。投资企业以外国企业为主,可在中间产品的进口、公司税、基础设施供应,以及在该国其他地区实施的行业管制的解除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出口加工区与装运港之间开设高效、快捷的物流通道,手续简便、通关快捷;通过区内企业、区间企业的转厂可实现“零库存”、VMI、JIT等现代化的生产模式。
(4)保税物流中心
保税物流中心的出现是由于传统的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功能单一。它实行二仓合一,集成口岸、商检、税务、外汇结算等功能。解决一般贸易退税、保税问题并且不受地域限制,物流与保税相结合,针对跨国企业和国际采购。
(5)区港联动
“区港联动”是在港区划出特定范围,保税区与港口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在全封闭的监管条件下,海关通过区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通关模式,最大限度地简化通关手续,实现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区功能。区港联动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园区管理,卡口管理,港区管理融为一体”的监管模式、“EDI无纸报关,无人自动卡口放行,无EDI事后放行”的信息共享模式,实现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四大主要功能。
(6)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是指缔约方境内的一部分,进入这一部分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而言,通常视为在关境之外。其特点可概括为自由、便利、通达、境内关外,实质就是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
2保税物流的发展现状
2.1我国保税物流的管理法规配套尚不齐全
在海关的监管下进行物流运作是保税物流不同于其他物流的本质所在。我国保税物流的宏观管理主体有海关、工商、税务、外汇、商务、商检、边检、交通运输、铁道等多个部门,政出多门,削弱了保税物流的发展。
2.2保税物流系统缺乏集成性
保税物流使物流要素显著扩大,一般的物流基本要素包括采购、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而保税物流除了具有这些基本物流要素之外,还包括了海关监管、口岸、保税、报关、报检、退税等多个关键要素,如此长的物流链很难保证物流管理服务完全到位。保税物流是加工贸易企业供应物流的末端,是销售物流的始端,其运作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生产与供应链正常运作。要实现保税物流相关部门的高效协作,必须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平台,使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商务、交通运输、保险等相关部门形成集成服务。
2.3保税物流成本偏高
配送中心、集散中心选择在装运港附近,一般存在租金高、满载率低及配送距离不经济的缺点。
2.4保税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保税物流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口岸”技术的推广应用。“电子口岸”启动以来,较好地适应了我国进出口贸易和保税物流的需要,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但现代信息技术在保税物流中的广泛应用还很不够。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物流市场的快速变化,需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保税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3保税物流的发展展望
按照现代海关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要建立起与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相协调,既适应跨国公司全球化运作又适应加工制造业多元化发展需求,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保税物流监管体系,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布局合理、管理科学、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保税物流网络,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国际物流发展需要,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今后,海关将稳步推进保税物流监管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关保税物流监管体系;构建以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中心(A、B型)为枢纽,以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为网点的多元化保税物流监管体系;推进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跨境工业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改革,实现全国范围内多层次、完整的保税物流网络;创新更便利的保税货物流转机制,实现保税物流监管区域、场所、网点间的联动发展;优化保税物流监管流程,强化风险分析和监控作用,加大实际监管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保税物流企业申报制度、保税物流税收担保机制和企业分类管理机制,推进企业自律和综合治理。
总之,未来的保税物流在监管方式上将更加灵活、高效,在功能服务上将逐步与国际接轨,以适应我国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对保税物流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康.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
[2]张淑欣,马玲,刘一平.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8(26).
[3]张少峰,李锦飞.浅谈我国保税物流的发展及创新[J].江苏商论,2007(1).
[作者简介]祖天明(1970―),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国际物流与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