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摘 要: 宏观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经济周期理论对提高经济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指导性作用,但前人对这一理论经济学领域并未进行较为完整的梳理。以太阳黑子理论、康德拉耶夫长周期理论及熊彼特三周期嵌套理论为理论基础,总结出一套较为通俗易懂的经济周期分析方法范式,升华经济周期理论,使其更适应现代经济学发展方向和特点。
1 、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周期研究
宏观经济学发展是解决西方经济大萧条的“救命稻草”,打击了西方古典经济学体系,特别是一般均衡理论。在凯恩斯经济学之前,虽然有马恩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作出思想贡献,但他们并没有建立自身的话语体系[1]。
宏观经济学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普遍生产过剩危机发生后的思想产物,其发展逻辑并非线性,而是根据经济周期进行循环式波动前进。萧条波动时期主张财政货币相机抉择,发展高涨时期追求自由新古典宏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关于银行业是否能混业经营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随经济周期和经济状况波动而发展,目的就是自圆其说,证明当政者施政错误或正确[2]。
因此,西方宏观经济学发展至今,很少能让读者找到指导个体判断的核心标准线索。如果非要说宏观经济学对人类经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的话,那么其智慧主要在于经济周期,而对周期的研究是无数经济学者窥探“财富密码”的现实基础。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探究
2 、太阳黑子学说
在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时间,地球自然灾害频繁,粮食歉收,而这必然导致民间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大规模生产歉收,小部分区域农民因饥饿发生迁移。如果统治阶级不能合理控制和平息危机,就难以避免发生农民起义或区域危机。
古代经济政策性干预主要在于人口计生政策,政府不以较强手段干预县级以下生产。一旦皇权为实现扩张野心在丰产期鼓励生育,在歉收期必然导致无储备粮而风险抵抗能力较弱。
这也使我国朝代更替具有了规律性,大概维持在200~300年。盛世时期粮食丰收、人口增长,凋敝时期自然灾害带来农作物歉收,农民战争爆发,人口大规模减少。新的朝代更替后,继续经过发展、高涨和衰落的过程。对于农业国家而言,太阳黑子的影响一直存在,只不过其直观显示以自然灾害为中介变量。
进入工业社会,技术革命带来粮食增产,更大范围的区域农产品调动减轻了粮食对国家发展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但经济发展惯性仍然存在,环境仍然是经济周期影响的主要变量之一[3]。《易经》是建立在时间线索上的经验学说,也是对周期规律的研究和窥探,其目的就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
欧洲起源于地中海文明,欧洲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人口密度却极为稀疏,西方世界较少受到环境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范围农地开采和无节制的资源浪费。相反,东方世界不得不精心耕作土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区别于欧洲长子继承制的均分土地,中国小农土地越分越小。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劳动力不计劳动力成本投入。而在欧洲,生产循环中被淘汰的“次子们”踏上了航海和贸易的征途。从一定程度上看,农业国家文明尽数建立在周期规律之上。
3 、康德拉耶夫长周期理论
1925年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美国发表《经济生活中的长波》,首先提出这一理论。该理论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历时50~60年的周期性波动,强调资本主义经济运转过程中的客观生产规律。
周金涛在此基础上提出着名经济学论断“人生发财靠康波”。他认为在超长期经济波动中,存在“三周期嵌套模型”,即“康波”除经历经济整体性衰落、高涨、波动外,还嵌套有大宗能源产品、贵金属和房地产周期。他认为“人生的发财机遇”全在于坐上资产升值的快车道,抓住产品经济升值的机会,一旦抓住两次以上,完全可以实现财富自由。
抛开价格研究不谈,康德拉耶夫长周期理论对现实的经济周期性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作用[4]。该理论将科学技术体系划分为科学原理、技术原理和应用技术3个层次。
科学原理是经济核心冲击因素。在近代经历的3次冲击之中,蒸汽机、电力革命、互联网发展成为撬动生产力发生跃迁的重要窗口。这些科学原理的诞生,带来了技术原理提高,进而带来了应用技术发展,为整个社会创造了更大的物质财富。但应用技术受制于技术原理,而技术原理又受制于科学原理。因此,这种生产力的提高存在有阈值(临界值)。一旦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变革速度就会减缓。如果没有新的冲击性因素带来技术革命(这种技术革命背后往往都是新的市场需求),结果就是普遍性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这也是产业结构发生转变的一个较好的解释。第三产业(服务业)具有较大的劳动力需求弹性,但第一和第二产业则不同。生产技术一旦发生变革,将大范围提高生产力,企业雇佣工作人员会发生大幅波动。而这带来的人员失业,往往会被第三产业所吸收,但第三产业吸收能力并非无限,其吸收能力内生于经济结构的本身承载能力。一旦技术变革带来的失业人口无法被第三产业有效接收,同时又没有导致第一、二产业新的突破发展,就会成为经济危机的导火索。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原理支撑的原因便在于此。科学和技术原理所带来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提高和生产基础设施革新,将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因此,康德拉耶夫长周期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周期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的耦合[5]。
4、 熊彼特的三周期理论
熊彼特根据经济周期持续时间提出了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的三周期理论,而这3个周期分别代表了基钦的存货周期、朱格拉的主导产业轮转周期和康德拉耶夫的技术长周期。3个周期独立存在却又相互影响,短周期嵌套于较长的周期中。
研究经济周期的根本目的是经济预测。在熊彼特的三周期框架之下,利用已有方法探索一种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分析范式,在不同经济市场之中,根据短、中、长3个周期选取不同的核心变量,从而指导对实际问题的研究。
4.1、 短周期波动带来的价格信息
约瑟夫·吉钦(1923)根据英美两国在1890—1922年间的利率、物价、生产和就业等统计资料,将厂商存货生产调度和销售过程进行分析,得出2~4年的短期调整规律性行为,将此称为“库存周期”。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根据市场不同,这一指标选取完全可以用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代替。随着经济复杂性增加,行业差异性增大,很难用统一的指标刻画整体经济波动规律。
经济现象的复杂来自于交易主体和交易物品的多元性增加,而实际经济原理仍停留在原点,因而对传统经济学分析思路的掌握往往有提纲挈领之目的。经济金融市场的周期性研究较为模糊,而且其周期性特征不如实体产业明晰,因而对金融市场的研究向更为高频的数据挺进,旨在寻找市场自身规律。而对投资者情绪的摸索,也属于对于济短期波动规律研究的无奈之举。短期金融市场的研究常常表现在对投资者情绪的研究,研究中介变量波动率、换手率等对收益率的影响。究其实质,仍然是交易主体之间交互关系带来的结算行为。
就短期宏观经济分析而言,技术和信息流成为重点,旨在刻画完善而复杂的经济学计量因素。而对于模型的刻画,主要突出对已有信息的解释,强调经济现象和经济波动都是事件冲击形成的累计。这一研究的目的本质决定了经济分析方法需要建立在每一动态时间序列中对各个交易主体数据信息的获取。频率越短,每一区间的数据富集程度越稀疏,越易分析。高频数据获取程度越详实,经济预测越为准确。
这一分析方法也和西方传统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致,简单来说就是“搭积木”。在构建完整和巨大的“宏观建筑”时,通过拆分,将其简单化(元素化)。而大量数据和计算机的模拟,追求的则是模型的具体性和个别性。这也对以往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提出了革命性改变,那就是不再突出结论的一般性。
4.2、 中长周期产业基本面分析
中周期主要强调需求的更新换代。产业投资建设相对滞后于实际需求的产生,因此这一波动主要在9~10年。朱格拉认为导致中长周期的主要原因在于政治、战争、农业歉收等因素。不谈长周期波动,主要是因为革命性生产技术的产生与经济学关系不大。
中长期经济分析实则为市场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分析。除常见的PEST和钻石模型以外,很难脱离宏观分析框架的设定。后人只要经过系统经济学分析能力培养便可开展此类分析。选取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分析实际经济问题,体现对现实宏观经济现象的透视和归纳能力,再通过回归过程建立理论模型、检验假设并得出结论。
这一方法得出的结论只是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相关关系,不存在清晰明了的直接因果关系(即使有也只有格兰杰因果检验)。这一特性决定了在推动和发展社会科学研究中,田野调查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Schumpeter.Business Cycles:A theoretical,historical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M].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39:173-176.
[2]陈平.新古典经济学在中国转型实验中的作用有限[J].经济研究,2006(10):96-107.
[3]陈平.文明分岔、经济混沌和演化经济动力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周金涛.涛动周期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5]周金涛.宿命与反抗:2016全球大类资产配置[J].股市动态分析,2016(8):12-13.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