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区循环经济PDCA管理模式与标
准需求分析本节应用戴明模式(PDCA)对园区循环经济管理要求及标准需求进行阐述与分析。具体包括P-策划(Plan):根据园区的循环经济方针,识别园区的循环经济因素及其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并进行具体的策划,制定各部门和行业的具体发展目标及实施方案。D-实施(Do):实施过程中以循环经济相关标准和园区碳生产率、资源生产力优化目标的要求为起点,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严格贯彻适合本园区的循环经济相关标准。C-检查(Check):通过标准化的绩效评价方法对设定的循环经济方针、目标和指标进行测评,来检查循环经济管理体系的有效性。A-改进(Act):根据检查结果采取各种措施予以纠正和预防,从而实现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模式的持续改进和工业产业园区物质代谢的持续优化。
1.1策划类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的策划过程,应把重点放在对循环经济因素,新企业准入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的识别。在识别循环经济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
1.1.1循环经济因素识别在识别整个园区物质消耗、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影响园区循环经济绩效的因素。根据循环经济因素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对循环经济的影响程度确定重要循环经济因素,通常包括:水、能源、原材料消耗和综合利用,环境污染物排放等。
1.1.2新企业准入新企业准入园区的选择问题是园区管理中的最重要问题。新企业的可循环经济的力度决定了园区的整体质量,从而也决定了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生存力。同时,企业在产品节能低碳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影响着整个园区的成败。合理的新企业准入门槛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园区的竞争力。因此应实行绿色招商,把好企业入区关,实施严格的环保一票否决权,从项目源头上杜绝高污染、高消耗、高危险的企业进入园区。园区应坚持对当前虽有市场,但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会带来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不予批准,从而促成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品牌效益好的优质、“绿色”跨国公司入区发展。
1.1.3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识别园区应识别并获取园区循环经济因素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要求和园区所承诺的其他要求,确定如何将这些要求应用于园区的循环经济因素。对于园区的某些循环经济因素,如果尚不存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园区可以制定并实施内部绩效准则。园区依据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和所确定的内部绩效准则,制定相应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1.1.4目标、指标和方案将循环经济方针具体化,明确园区的循环经济目标。重点是围绕园区节水、节能、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将循环经济目标量化,确定适用于本园区的循环经济指标,应包括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排放降低指标。在这方面,国家标准《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导则》已完成报批稿,其他标准(如量化的循环经济目标)应根据各类园区具体需求制定地方标准。
1.2实施类
发展工业园区循环经济,需要在园区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循环经济管理系统。针对目标、指标和方案确定具体的绩效指标和措施,不断地运行和持续改进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管理工作,以提高园区的循环经济绩效。
1.2.1规划和建设方面园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遵循科学规划、总体布局原则,有效利用土地、资金、厂房、基础设施等资源。园区选址要考虑交通、自然环境、周围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及将来的投资强度等因素,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园区要合理布局产业用地,做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产业布局和筛选项目进园。企业入园前,应进行选址规划和建设可行性评价,减少重复建设和预防环境污染。合理统筹,并尽可能实现设施的共享,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基础设施建立水循环系统、能源利用系统、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及交通和物流系统。园区根据产业特色,规划和调整产业结构,实行补链招商,构建循环产业链。针对园区内废弃物特征和支柱产业的上下游配套,引入资源再生型企业,将一家企业的废弃物转变为另一家的原材料,从而搭建起园区的循环产业链,减少园区物资的运输和废弃物的排放量,提高物质代谢效率。鼓励园区内的大型企业通过技术研发、设备引进以及与其他企业合作等方式,利用副产品和废弃物生产新的产品,延长自身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这方面,《循环经济产业共生与链接技术导则》、《循环经济产业共生与链接管理通则》、《循环经济产业共生网络评估与优化》等国家标准已完成立项,正在制定中。
1.2.2生产方面园区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水、用能、用材要做到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并对废水进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1.2.3消费方面消费过程中应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行为,倡导绿色消费。园区内企业的生产消费、政府采购和公众消费过程中,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再生产品,优先购买符合节水产品认证标准的用水器具和具有能效标识的用能产品。
1.2.4流通方面园区应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原材料、商品的相关信息,提供畅通的信息渠道,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货物积压等问题,减少流通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建立工业废弃物交换(易)标准台,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做好技术交流和信息服务,为园区企业提供废弃物交换(易)信息,使废物资源在企业间、社会间得到合理集中、配置和交换。园区的交通设施应尽可能实现共享,交通工具应符合能耗标准,并尽量利用清洁能源。
1.2.5支撑保障方面园区应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园区的循环经济管理工作,并应具有相应作用、职责和权限。各区、街道应根据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方针的总体要求制定本区、街道的循环经济发展方针和政策,具体到每个企业。园区企业要指定专门部门或个人负责本企业的循环经济管理工作,确保在生产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要求,并定期与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机构沟通。建立并实施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发布循环经济相关新闻、技术信息、政策信息、标准信息等,建立相关监管、激励、宣传教育、技术职称等制度体系。
1.3检查类
在循环经济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应对园区的循环经济绩效进行检查,并对结果做出分析,包括:合规性评价、循环经济绩效评价。
1.3.1合规性评价园区应该定期评价适用的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要求的遵守情况,履行对合规性的承诺。包括:园区的循环经济方针、目标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并根据法律法规的变更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相关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1.3.2循环经济绩效评价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机构应根据本园区的循环经济因素、目标和指标,按照国家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标准,建立并实施园区循环经济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制度,包括规范数据来源和提交方式,明确指标的核算、评价方法,规范评价果的发布。其中《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技术导则》国家标准已完成国家标准送审稿,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园区能源、水等统计核算规范类的标准。
1.4改进类
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机构应根据循环经济策划、实施及检查的结果,提出园区循环经济管理体系的新思路,从而实现循环经济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体制创新思路可包括以下四类等。
1.4.1创新管理机构层次创新循环经济园区管理机构层次,探索建立园区资产运营机构。开发运营机构在政府安排的制度框架下,自主经营。园区管委会通过建立制度规范来约束运营管理机构,而不是直接干预其经营;政府在给予资助和补贴的同时,对其提供的产业基础设施价格实行上限控制。园区资产经营公司的业务应主要在园区开发建设基础设施、推介招商、产业用地和厂房的出租,区内日常服务和管理、提供风险融资和担保等。
1.4.2建立多元管理体制循环经济园区的经营与管理应逐渐向多元管理主体方向转变,由政府、中介机构、金融部门和一些战略投资者等共同经营与管理。近期园区的开发建设应该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对一些短期内能够回收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允许民间资本经营或有民间资本参与,这样可以减少非公益设施建设的盲目性,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新机制。
1.4.3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机制循环经济园区的考核评价机制,突出经济实力、资源产出、循环利用和生态修复这四个基本特征,弱化社会管理指标,并以此作为考核评价园区发展的核心工具。在园区的用人机制上应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作用,引导园区围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1.4.4行使统一管理职能对园区管辖范围内的经济事务行使统一管理职能,从而使企业进园需要办理的各种手续得以简化,管理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效率大大增强。尽可能把本级所拥有的经济管理权限交给园区行使,一些不便下放的权限,也可以采取变通办法处理,使园区机构的设置有较大的决断权、处置权,以提高决策效率[3]。在改进类方面,园区可针对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制定各类工作标准,满足管理创新等的需求。
2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标准体系框架
综上所述,按照PDCA的思路,对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标准进行划分,可分为5类:园区循环经济管理基础通用标准、园区循环经济策划类标准、园区循环经济实施类标准、园区循环经济检查类标准、园区循环经济改进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