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分析论文专业推荐热门范文10篇之第九篇: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现状分析及策略探讨
摘要:作为政府全口径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政府预算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体现着我国财政独有的国家性、公共性、发展性和改革性的统一。但在改革过程中,社保基金预算有其内在冲突和实施问题,需要健全预算管理的衔接机制,提升社保基金的财务透明度,强化社保基金的集中管理,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机制,从而提升社保基金预算管理水平,保障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财政特性;预算管理;
一、引言
在社会经济的变迁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周期、人口老龄化和失业率的更迭,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作为法定强制性支出,不可控的趋势愈发明显。
为了防范财政风险,需要对社保基金支出这一动态法定支出进行科学地估计与计划。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作为我国特色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国家财政独有的国家性、公共性、发展性和改革性之统一。
我国自2010年开始试编社保基金预算再到将社保基金预算纳入全口径预算,因而社保基金预算管理也逐渐呈现出制度化、程序化和透明化特征。作为政府全口径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社保基金预算管理水平对于完善我国政府预算体系、防范老龄化与财政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财政解读
(一)社保基金预算所体现的财政特性
1.社保基金预算的国家性
国家性是财政其他特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国社保制度区别于西方国家社保制度的重要特征。社保基金预算应该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更加积极地发挥财政的"配置、分配和稳定"职能,通过多元的"生财、聚财、用财",从而构建"稳固、平衡、强大"的社保基金为社会保险体系乃至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坚强后盾和财力支撑。
2.社保基金预算的公共性
目前,我国已全面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保基金预算管理模式,而公共性便是其客观表现之一。2015年新预算法所定义的社保基金预算,严谨体现了社保基金预算特殊的资金来源、专款专用这一管理模式,体现了公共性特征。新预算法也强调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原则--"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且"做到收支平衡";社保基金预算既要"保持完整、独立",同时也要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3.公共性与发展性相协调
财政的发展性是我国财政适应经济发展阶段而具备的特点。一方面,在财力有限的制约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时主要考虑最大限度地保障和优化公共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将是基金收入的常态。基于此,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现实选择是:一方面,实行"统账结合",运用财税政策鼓励个人账户的持续积累,个人和企业缴交的账户资金要给予法律保护,确保基金预算的"独立、完整".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履行国家的兜底责任。此外,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也体现了"发展"这一要义。
4.公共性与改革性相统一
社保基金预算作为全口径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同时社会保障事业关乎民生大业,直接影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经济结构转型调整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因此,通过社保基金预算管理改革,公共性与改革性相统一,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优化运作,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社保基金预算的财务独立性
由于我国社保基金是按险种与统筹级别设置的,源于保险原理的财务独立性除了要求社保基金作为整体独立于财政资金,同时也要求各个基金独立运行,不得互济。因此,社保基金必须独立于政府财政运行,且自负盈亏,各险种的支出范围及标准由法律规定,并非通过政府预算来确定。加之我国社会保险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国家财政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相应的兜底责任。具体来看:
一是社保基金遵循"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在编制社保基金预算支出时,政府只能依据社会保险法来核算社保待遇支出额度,并没有相机抉择的权力。
二是社保基金的财务独立性,要求在各个基金中实现收支平衡原则,并非仅在整体中体现。从纵向来看,政府在编制各统筹级别的社保基金时,应分类核算,实现收支平衡,且不能互济。
三是社保基金的财务独立性,要求缴纳的社保费用与保险待遇在总量上保持平衡,基本对应。因此,保险原理在此表现为一种"约略性"比例,强调其自给自足。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现状分析
(一)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规模
表3-12010-2017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出水平
资料来源:2010-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覆盖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险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财政倾斜力度不断加大,为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稳固的财政保障。随着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持续扩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加,收支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截至2018年底,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8.63万亿元。总体来看,社保基金的支出增幅稍高于收入增幅,在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符合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刚性增长特点(见表3-1),同时也表明我国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逐渐加大。
从各个险种来看,在2013-2017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远超预算,支出完成预算的情况比较稳定(见表3-2)。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与支出预算相对稳定。尽管工伤保险基金收入远超预算,但支出完成预算的情况逐渐稳定。失业保险基金收入逐渐稳定,略低于预算,但支出完成预算的比例逐年降低,造成结余过多。生育保险基金近五年的收入和支出都完成甚至超过预算,尤其是受国家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正式实施)的影响,2017年远超预算。
表3-22013-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完成预算的情况
数据来源:2013-2017年财政部关于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
社保基金预算作为实现收支平衡的现实路径,但除了养老保险之外,其他险种的结余相对来说稍多,易发生基金预算支出无限膨胀等问题。就工伤保险基金而言,鉴于《社会保险法》中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很容易产生巨额的应收账款,有可能会给工伤保险基金的预算平衡带来一定的负外部性。不难发现,一旦社保基金的年度收支缺乏计划性和科学性,社保基金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面临诸多风险。
(二)社保基金预算管理现状
从管理上来看,《预算法》使我国社保基金预算从原先的政府管理工具逐渐转变为规范政府、加强对政府监管的制度,从过去"帮助政府管钱袋子"转变为"规范政府钱袋子",因此,政府既是实施监管的主体,同时也是接受监管的对象。目前,我国社保基金预算编制编报的时间在不断上调,因而编报效率也在逐渐提高;编报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已经覆盖各个险种,可见预算内容也在不断完善。
从监督上来看,从起初试编社保基金预算再到将社保基金预算纳入政府的全口径预算体系,在此过程中,社保基金预算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预算的透明度不断提高。根据《预算法》对预算透明度的要求,预算编制相关部门对预算的时间、内容、范围、解释说明与法律责任将进行依法公开。并且部分省市正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搭建相应的数据化平台,进而强化了财政部门、社会各界对社保基金预算的监管、监督力度。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实施问题
(一)政策目标出现断裂
在社保基金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政策与绩效进行对接,然而绩效预算缺乏相应的事前目标引导,缺乏结果导向。我国社保政策目标更多关注的是保险扩面与征缴计划、统筹管理、基金保值增值与否、收支进度以及编制数据的准确性等,难以反映支出过程的细化目标。政策目标在社保基金预算管理中出现了断裂,使得地方仅对所提交的社保基金收支预算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实,关注过程远胜于关注结果。
(二)低统筹层次影响预算效率
我国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较低,因而基金的集中程度比较有限,难以实现社保基金预算的预期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科学性与执行效率。由于低统筹层次的社会保险基金来源少、调剂能力差,因而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也比较分散,很容易使得地方利益至上,进而造成挤占、非法挪用社会保险金等违法犯罪行为。此外,较低的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会使社保基金预算编制的决定权和控制权发生下移,降低执行效率。
(三)总额控制问题严重
就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言,总额控制尤为重要。鉴于社会保险的独特性,其实并不适宜采取一般性现金控制措施(或者削减、冻结可自由支配的经常性预算、延期支出)。总的来看,社保基金的总额控制问题体现在:第一,基础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高;第二,分立的预算科目分类使其年度预算能力减弱。具体而言,鉴于我国社保基金预算采行自下至上、层层汇总,因而要想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管理则需要改进社保基金预算编制的信息化建设等技术;此外,分立的预算科目分类也难以对相关群体的受益分布进行针对性分析。
五、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的衔接机制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与政府预算制度、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非一项单独的制度。总的来看,在各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范围之内,以全口径的政府预算为基础,以《预算法》为依据,系统分析社会保障事业历史发展、社会保障功能与目标实现办法等情况,加强预算编制业务同相关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
具体而言,一是建立预算编制与执行的衔接机制,防止预算与执行脱节,同时衔接协调各部门责任,进而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社保基金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二是建立一个有效的部门管理衔接机制,同时理顺各部门责任,以便进行良好沟通,避免出现权责交叉、推诿责任的现象。三是建立一个良好的预算报告机制,利用社会保险大数据搭建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共享管理,有助于各部门顺利进行社保基金的预算管理。
(二)提升社保基金的财务透明度
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应提升社保基金的财务透明度,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具体来说,预算管理部门应公开的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支撑社保基金预算的主要假设、政策依据、预期目标、预测中长期基金状况、待遇调整、社保费率变化等。此外,公开透明的社保基金预算也会对基金的筹集使用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同时帮助参保人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保基金整体的收支情况,增加对制度的理解与信任。
(三)强化社保基金的集中管理(下转第41页)
就强化社保基金的集中管理而言,社保基金统筹层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金的集中管理程度。从实践来看,提高社保基金的统筹层次不仅有助于调动各统筹层级基金的互济性,还能避免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控制权下行、层级过多、管理成本过高等使预算执行效率降低的现象。
因此,基金的统筹层次越高,基金的集中管理与监督效果会更好,同时基金分散风险的功能也越强。社保基金的筹集可以通过"大数法则"和"平均准则"来提高其统筹层次,发挥其社会调剂作用。
(四)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总的来看,我国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比较广,参保人员类别众多,其中涵盖了政府机关公务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个体参保人员等,因而其中的人员调转等所带来的编制变动也会引起社会保险险种缴纳的变化。从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改革以来,制度变迁给社保基金的管理人员带来了较大挑战。
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必不可少。社保基金管理人员应积极同相应机关事业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根据实际情况对社保基金预算进行适时修正,保证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和分析。此外,在原有社保基金的管理基础上,还需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在人员编制变动后,及时更新相应的数据资料,确保预算管理工作无死角。
六、结语
从社保基金预算的财政特性出发,同时寻求社保基金预算如何与其他相关因素有机衔接,对于社保基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如何编制和执行社保基金预算具有一定的难度,务必谨慎对待社保基金预算管理,提高社保基金预算管理水平,保障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邓力平,邓秋云。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研究--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为视角[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126-134.
[2]刘玉萍,沈凯俊。全口径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分析[J].公共治理评论,2017(02):25-39.
[3]张荣芳。基于财务独立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7-19.
[4]杨涛。山东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探析[J].东岳论丛,2014,35(03):161-165.
[5]张岌。地方政府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模式与挑战--基于440份公开文本资料的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7(03):58-67.
[6]唐仲,张绘。政府预算的衔接性:理论探索、实践与反思[J].地方财政研究,2016(05):55-63.
[7]杨涛。山东省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探析[J].东岳论丛,2014,35(03):161-165.
[8]刘健。新形势下全面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8(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