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审计转型初探
作者:未知[摘要]医院内部审计转型是目前医院内部审计业务讨论与实践的热点。本文认为:医院内部审计的转型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内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本文从内审转型的意义、性质、任务、转型后内审的内容、内审转型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审计转型;内部;医院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0072-03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审计工作也处于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加快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按照审计署2008―2012年工作发展规划的安排,内部审计协会将把逐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从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和以内部控制和以需求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全面转型与发展作为今后的一个工作重点。积极开展以内部控制和需求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努力推进医院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对逐步实现医院内部审计事业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重要意义
第一,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强化监督控制的重要环节,加快推进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将内部审计工作重心转移到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上来,发现医院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及时完善制度、提出建议、采取改进措施,能够促进医院加强管理,降低不必要的消耗,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卫生医疗水平,更好地为卫生事业“内涵”发展服务。
第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转型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的审计体系日益完善,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的“免疫系统”已不再是简单的承担查错纠弊任务,已经由财务领域扩展到管理领域,内部审计工作更多的是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行使管理的责任。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健全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维护医院良好运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医疗系统的重心。审计作为“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控制机制,已成为医疗改革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管理部门。因此,促进内部审计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管理审计并重转变,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三,积极推进医院内部审计转型,有利于通过内部审计,达到为医院领导提供可靠、真实、准确的经济活动监督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内部审计还可以不断健全审计责任制,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约束,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公正、充分、有力、到位,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作用。
2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性质及任务
现代内部审计从本质上定位是各单位的“免疫系统”,根本目的是提高单位自身的“免疫力”,保证其安全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必须适应形势,加快从以财务审计为主,转为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管理审计并重的转型。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保政策的不断出台、完善,如何完善医院的监督约束机制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涵管理的组成部分,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医院的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
3转型后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第一,审查资金来源的正确性和收入的完整性。首先理清医院资金来源渠道,分清收入款项,审查其收入来源是否正确;其次审查其是否区别经营性、非经营性、专项资金等资金性质,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隐匿收入、设置账外账等违法行为;最后审查有关收入完税情况。
第二,审查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对于医院各项支出,应重点审查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有关手续是否完备。支出项目是否真实,是否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效果如何,有无挤占、挪用或损失浪费情况;其他支出中有无为了逃避监督的模糊项目,是否非法支出。审计本单位的效益性应从实际出发,特别要抓住本单位的大额资金支出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这两个突破口,必要时应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审计资金的预算是否合理,是否按任务情况安排到位,资金物化结果如何等,通过审计避免经济损失。
第三,审查资产、财物管理的安全性。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建设、处置等情况进行审计。审,主要查其账物、账账是否相符,查,有无非法处置资产情况;处置资金有无不按规定入账,而是转做“小金库”随意挥霍等问题;资产处置手续是否完备,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第四,审查债权债务总体情况。主要审查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是否清晰,有无责任人员或部门负责;债权债务形成的依据、原因、用途及形成过程;有无呆账、死账,有无利用债权债务以权谋私的问题;有无借债乱发钱物,随意改变借款用途等问题。
第五,审查内部监督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医院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的会计核算应该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财务准则,根据本行业适用的国家财务规定,制定相应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根据医院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单位或部门应当遵循的有关规定,判断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内容是否齐全,方法是否可行,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审查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另外应对单位已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审查其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适用于实际情况,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第六,开展对外采购审计。对外采购是维持医院运行的重要经济活动,是医院资金支出的重头戏。对外采购每节约一分钱,就意味着单位增加一分钱的净收入。因此对其进行审计,规范医院对外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促进医院加强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是国家以法规的形式赋予内部审计的职责。
第七,审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主要审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是否经领导班子集体决定,有无独断专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有无重大遗留问题。
4医院内部审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4.1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存在偏差
卫生部2006年发布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五条明确规定: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床位3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法规虽有明文规定,但主管部门没有硬性要求下属医疗机构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管理层不重视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目标与医院目标的一致性。由于受机构、职数、人员编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主管部门不单独设置审计处,故下属医疗机构也不单独设置审计科。有的医院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核算等合并设置,机构设置多样化,人员配备少量化。从整体上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各医院内审人员基本上是两人,且专职少,兼职多,甚至个别医院连兼职内部审计人员都没有配备。有些领导对内审机构独立设置在认识上、观念上存在偏差和误区,认为内审机构没有单独设置的必要,与其他职能科室在一起可以节约人力和成本。甚至个别领导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置内审机构的,忽略了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严重阻碍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4.2审计观念滞后,缺乏专业培训
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大多是从财务科换岗到审计科的,可以说对日常财务收支审计是得心应手,但对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现代审计理论、创新审计理念等知之甚少,缺乏内部审计工作所应具备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面、综合素质还不适应“免疫系统”理念的要求,不能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从财务管理到审计监督,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质的区别,观念需要更新,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4.3工作内容单一,审计效果欠佳
内部审计机构的非独立性是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单一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内审的非独立性,客观上造成了医院内部一兼多职、一人多岗,在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是以财务管理、经济核算为主,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为辅,主观上又因内部审计人员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思维理念、工作方式、行为习惯一下子转变比较困难,所以只能把有限的工作精力被动地投入到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中去。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阶段,或按领导的指令和意图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或者忙于应付上级的检查监督,或者处于例行公事的应付局面之中,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受到限制,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审计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效果不理想。
4.4工作业绩不突出,宏观判断能力不够
内部审计的职业权威性既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也取决于内部审计所处的环境。从表面上看,内部审计的价值在于组织管理层的认定,但实际上,内部审计更多的价值体现在自身的工作业绩上。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综合分析能力和水平有限,又未能充分的履行职责,审计工作只能停留在查账、防弊、纠错以及具体的审计结论上,不能通过微观审计,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判断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建议,没有用突出的工作业绩,去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这也是内部审计得不到重视的主要因素。因此,内部审计转型势在必行。
4.5内审人员的素质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匹配
目前,医院财务信息系统已实行电算化管理,财务电子信息网络内控评价制度迫在眉睫,内审人员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是审计业务水平与会计电算化、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由于内审人员的老龄化,部分内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财会、审计知识和经验,但由于各种原因使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不符合信息化建设的审计要求。另一方面,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但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的人员并不多。既懂审计又懂计算机数据库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较为匮乏。在审计过程中,还没有将计算机审计真正应用起来。计算机审计人才严重匮乏,计算机审计的培训力度不足。
5加强医院内部审计转型的举措
5.1必须设立医院独立的内审机构
只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应强调与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在行政隶属关系上,要求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5.2完善内审制度建设,加大审计建议和意见执行力度
根据国家《审计法》等相关法制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等内部规章制度,完善内审机制,使内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医院以书面的形式授权内部审计特定的职责,避免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在执行过程中有人为意志的干扰,使审计真正发挥作用,保障医院的健康发展。
5.3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为适应现代形势的需要,医院内审人员在数量上需要扩充,在素质上需要提高。应该吸引技术、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内审队伍。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另外,内审人员必须注意更新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学习等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5.4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发挥好内审作用
随着单位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内审必须扩大审计范围,要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逐步向效益管理延伸。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把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具体环节。开展内控制度审计,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帮助医院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基建工程审计,节约建设资金,促进医院加强基建管理;开展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从而保障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
5.5加强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培训和培养
内审人员除了要具备必须的财务会计、审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依据及审计依据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电子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成为符合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当务之急是努力打造一支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审计队伍,培养既熟悉会计电算化和审计业务,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应加强对审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除一般文字处理、制表软件的操作外,应着重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包括利用医院的会计电算化系统、Excel和审计软件辅助审计技术方法,并逐步适时地加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与网络安全问题、有关控制及其审计等内容。立足于现实,用好现有人才,加强培训,制订详细的培训方案,有重点、按需求、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努力提高计算机审计能力。此外,医院还应组建内审小组,由精通计算机的技术人员与有丰富业务经验的审计人员组成,形成互补的知识结构,既保障了审计人员所需的技术支持,也培养了计算机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管理审计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张婧,孙永科.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院,2005(11).
[3]王海洪.计算机审计对审计人员的挑战[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10).
[4]郑阳晖.浅谈医院内部审计实施策略[J].现代医院,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