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城镇居民信用消费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
作者:未知摘要:本文通过对宝鸡市城镇居民信用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出宝鸡城镇居民信用消费的主要特征,并以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构建宝鸡城镇居民信用消费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宝鸡居民信用消费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探索宝鸡发展信用消费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信用消费;问卷调查;logistic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8(3)-0093-05
一、引言
信用消费能够促进消费升级,有效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被看成是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据相关预测,金融部门信用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GDP仅可多增加1831万美元;而消费信用规模每增加1亿美元,却能拉动GDP增长5619万美元。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信用总规模都高于其GDP,且增长速度也较其GDP增速快。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消费市场发展还相对滞后,据统计,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的人均消费信贷余额分别是我国的22.26、4.51、3.16倍,甚至波兰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信贷余额也高于我国。从消费形态看,除住房消费外,目前我国的个人消费和家庭消费仍以传统的储蓄积累导向为主,依靠信用消费模式实现超前消费的观念仍没被普遍接受。我国有着广大的潜在消费群体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如何有效启动国内消费市场,实现消费模式转型升级,成为经济稳健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信用消费理论研究综述
1930年费雪在其利息理论中最先对信用消费进行了分析,指出对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具有时间偏好的消费者会将全部财富在现在和未来消费中进行分配。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生命周期假说,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其可以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来使用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和储蓄,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收入会增加,可以通过借贷把未来的收入提前用于现期消费。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们的消费不会随短期的可支配收入的波动而经常变动,为了实现其效用最大化,他们常常根据在长期中能保持的收入水平来进行消费,具有对现时消费的时间偏好的理性消费者,通常会选择负债消费方式。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也指出,消费者以信贷方式增加其当前可支配收入,可使预算约束线向右移动,与位置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西方宏观经济理论通过论证认为,居民通过信用消费,扩大即期的消费支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总支出(总需求)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收入上升;同时,信用消费增加了信贷投放,扩大了货币供给量,使LM曲线向右移动,导致收入进一步上升。
国内学者对信用消费研究时间较晚,基本是在消费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国家提倡拉动内需时才广泛展开。常国平(2008)认为,信用消费可以直接提高消费者的当前收入,提升其消费能力,从而使消费需求扩大。黄卫挺(2012)指出,消费取决于收入,信用消费作为一种消费方式,本身并不具备增加居民消费能力的作用,但从短期来看,通过信用消费方式却可以提前实现大额消费,促使当期消费规模扩大,并且有助于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他还指出,发展信用消费将能够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并逐步实现从生产者主导型增长向消费者主导型增长转变,从而有效解决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谭燕芝(2017)指出,信用消费可以增强消费者平滑消费的机制,消费者通过信用消费可以确保当前的消费水平不出现大幅波动,从而保证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并可促进消费转型升级。
三、宝鸡市城镇居民信用消费情况调查
本文以宝鸡市城镇居民、大学生及金融机构为调查对象,于2017年7月12日~8月31日,通过走访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整理得到有效问卷205份,有效率为97.62%,符合统计学要求。总体看,本次调查对象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男女比重较为接近,男性稍高于女性;二是年龄分布以50岁以下为主;三是学历大部分为本科或本科以下;四是家庭人均月收入和开支分布较为分散,其中收入在3501――5000元之间的比重最高,为25.04%,而支出在2001――3000元之间的比重最高,为29.8%。根据问卷调查及人民银行监测数据,宝鸡市信用消费呈现以下特征:
(一)信用消费总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但结构仍需优化升级
截至2017年末,宝鸡市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余额198.84亿元,较2001年底增加了195.19亿元,增长了54.48倍,2001-2017年年均增速达到28.39%。但数据同时显示,宝鸡信用消费的主要领域仍是住房消费,截至2017年末,宝鸡市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71.98亿元,占到全部个人消?M贷款的86.49%,汽车消费贷款余额为2.67亿元,占比为1.34%,助学贷款及其他消费贷款余额为24.19亿元,占比为12.17%。这一方面折射出目前住房消费在宝鸡居民消费支出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宝鸡市信用消费领域单一,信用消费工具匮乏的现状。
(二)信用消费意识增强,但市场仍需进一步拓展
问卷调查显示,在遇到资金不足时,24.08%的受访者表示将首选银行贷款解决问题,利用信用卡进行透支的占比为31.26%,但仍有44.66%的人倾向于通过亲友借钱。另外,有29.87%的被访者表示目前有明确信用消费意向,55.84%人的表示暂时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14.29%的人表示将不会考虑信用消费。可见,目前宝鸡居民信用消费观念虽初步形成,但意愿并不强烈,信用消费领域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拓展的市场。信用卡在宝鸡已经较为普及,79.22%的受访者拥有信用卡,其中持有1张信用卡的人居多,占33.77%,持2张信用卡占28.57%,持有3张以上信用卡占16.88%。调查表明持多张卡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并不算严重。拥有信用卡的人当中,有40.26%的人有卡不用,44.16%的人使用部分自己所持有的信用卡,只有15.58%的人使用全部自己所持有的信用卡,这说明宝鸡居民信用卡的使用效率并不高。(三)个人信用意识较强,但仍存在理解误区
调查显示,宝鸡居民的信用意识较强,对自己信用记录比较重视,查过信用记录的人占比68.83%,而不知道如何查询信用记录、不关心信用记录的分别占12.99%、7.79%,还有10.39%的人表示没空查。受访者对于不良信用记录可能造成的后果有大致了解,普遍认为将会造成贷款申请难度增加或额度下降。但受访者在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信用卡停用”占到被选项的32.87%;“银行罚款”和“冻结银行账户”也被较多选中(实际属于错误选项),分别占比14.68%和5.59%。受访者对不良记录的保留年限也普遍存在误解。银行在办理业务时,通常参照过去二十四个月当中的个人信用记录,但58.44%的受访者认为不良征信记录保留年限会超过两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清楚保留年限。
(四)金融机构信用贷款发放量分布不均匀,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仍是宝鸡地区信用贷款投放主力,截至2017年末,国有商业银行发放信用消费贷款余额达117.61亿元,占全部信用消费贷款余额的59.15%。另一方面,调查显示,只有51.95%的受访者对金融机构个人贷款服务表示比较满意,14.6%的人表示非常满意,其他均表示感觉一般和不满意。另外,受访者对金融机构个人贷款业务也存在一些不满,主要集中在较高的贷款利率、申办手续繁杂和申请门槛较高等问题上。虽然大部分金融机构已经注意改进自身个人信贷服务的质量与速度,但就市场反映来看,与客户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金融机构的个贷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四、宝鸡市城镇居民信用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分析方法及变量选取
由于要分析的因变量有两个取值可能,因此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选取涉及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状况等4个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月收入水平、月消费水平、消费者资金供求情况、信用消费占比、拥有信用卡情况、信用消费态度、个人预期收入、个人预期支出及有无信用消费记录等9个收入消费变量作为研究对象,来考察影响宝鸡市信用消费的关键因素。变量设置及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二)模型建立及回归分析
建立一般回归方程为:Y=β0+β1X1+……+β12X12,Y为0~1型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即Y~B(1,π),其概率分布为P(Yi=1)=πi,P(Yi=0)=1-πi,对Y作对数单位转换,即logitY=ln(Y/1-Y),于是,可得Logistic回归方程为:π=exp(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β11X11+β12X12)/1+exp(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β11X11+β12X12),根据以上模型变量,依据被调查的有效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下:
由表2、表3可以看出,显著性P值为0.000(小于1%),因此,包含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月消费情况等12个自变量的模型拟合优度较好。而-2对数似然值为793.313,大于给定显著水平,Cox和Snell的R2、Nagelkerke的R2分别为0.235和0.321,均小于1,也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由表4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模型中变量X2,X3,X6,X9具有统计意义,在显著性水平α=0.1下,模型中变量X5具有统计意义。可见,年龄、学历水平、家庭月收入、家庭月支出及拥有信用卡的张数是影响居民进行信用消费的主要因素。因而最优的Logistic回归概率方程为:π=exp(-0.770+0.277X2+0.208X3+1.068X5+1.020X6+0.856X9)/1+exp(-0.770+0.277X2+0.208X3+1.068X5+1.020X6+0.856X9),根据该方程,我们给予X2、X3、X5、X6和X9不同的数值,就可以计算出居民进行信用消费的概率。
(三)结果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X2、X3、X6和X9显著性水平均小于5%,X5显著性水平小于10%,且回归系数均大于0,这说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学历水平、家庭月收入、家庭月支出与拥有信用卡的张数对居民的信用消费影响显著,且居民的年龄越大、学历越高、家庭月收入越高、家庭月支出越多、拥有信用卡的张数越多,发生信用消费行为的概率也就越大。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居民年龄的增长,特别是30岁以后,居民买房买车的需求增加,而这种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更多的需要借助于从银行获得贷款,因而进行信用消费的概率也就越大;学历水平越高,预期收入水平也就越高,且消费观念比较超前,乐于进行信用消费,因而进行信用消费的概率就会较大;家庭月收入越高,即期消费意愿越高,加之预期支付能力较强,因而进行信用消费的倾向也就越大;家庭月支出越多,发生信用消费的概率也就会越大;拥有信用卡的张数越多,就越具有进行信用消费的便利条件,因而进行信用消费的机会也就越大。而其余变量如性别、家庭成员数、资金短缺情况及对信用消费的态度等对产生信用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
五、促进宝鸡市城镇居民信用消费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居民实际收入,增强消费者承贷能力
就业是最有效的收入保障,当地政府要把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认真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政策扶持,鼓励全民创业,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同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抑制贫富差距的不合理扩大。努力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逐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从而大幅度增强多数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消费者支出预期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力度,减轻居民住房、教育、医疗负担,让居民切实感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灾有所补、困有所济,解除居民倾其所有和负债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出替代居民积蓄钱财的作用。
(三)更新居民传统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消费倾向
加强信用消?M政策宣传,帮助消费者了解掌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信用消费贷款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使消费者意识到信用消费贷款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段,逐步改变其传统的“积蓄―购物―再积蓄”的消费观念,树立起“贷款―消费―积蓄还债”的新的消费理念。
(四)转变银行经营理念,发挥银行主导功能
金融机构应主动研究市场,细分消费群体,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根据客户的不同消费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从贷款方式、利率、期限等方面推出适销对路的信用消费信贷品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缩短贷款评估和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为客户申请和办理贷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建立和完善信用消费的法律、政策环境
尽快制定和健全与信用消费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消费信贷法、住宅抵押贷款法、个人信用制度、担保和保险制度、个人信用破产制度等,以规范银行和消费者行为,保护银行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信用消费在业务种类、范围、操作程度、个人资信评估、担保、保险等方面的措施和办法有法可依,有序运作。
参考文献
[1]常国平.发展消费信贷扩大消费需求[D].湖南:湘潭大学,2008。
[2]黄卫挺.发展信用消费的宏观经济效应[J].宏观经济管理,2012(10):31-32。
[3]李晓兵,戚淇.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信用不足问题的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0,(3):71-73。
[4]谭燕芝,唐文娟,毛章勇.经济转型进程中消费金融的风险防控[J].中州学刊,2017(11):25-30。
[5]王平.消费金融促进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其破解[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7,(1):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