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要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职能,加快城乡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充分体现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职能。本文探析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公共财政;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财政支农
目前,我国进入了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职能,加快城乡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充分体现财政支农资金的公共职能。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农村重大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支持农田水利和防病改水工程,提高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财政支农资金要大力支持耕地质量建设、防洪体系建设、动植物疫病控防体系建设、灾害性气象预警系统建设,以及农业灾害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的投资。结合农业和农村的基本情况,在坚持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支持的同时,要加强对农村的交通、水电、文化、卫生等生活基础设施的投资,以降低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成本,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还要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保护农业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维护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农村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必由之路。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按照发展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重点支持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支持重大和重点农业技术成果及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加大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三、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比重
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结构,大幅增加对“三农”投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支农资金协调整合的力度,突出支出重点,提高使用效率。完善对农民的补贴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对农民种粮收益综合补贴制度,着力解决种粮农民收益较低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让公共财政更广泛地覆盖农村。加大粮食直补和水稻良种补贴等支农补贴力度,依托乡镇财税管理信息网络。确保财政对农民的补贴资金安全高效地发放到农民手中,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管好用好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科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工作,重点扶持能够在较大范围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完善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公共财政要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提升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节能减排等,探索采取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公司等方式,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其辐射带动效应;加大对现代农业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深化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开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试点,积极培育农产品中介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农村流通领域中基础设施等公益性改造项目,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的大市场和大流通,逐步解决农村买卖难问题;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五、推进农村税费和农地制度改革,为农民谋福利
农民负担问题,密切关系到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包括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和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除此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民负担沉重。因此,要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降低农民税收负担。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摊派和集资项目,以保证农民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农业生产,有富余的资金改善生活条件;以合理计征的农业税、屠宰税和特产税,取代过去乡村政府各种名目的收费,坚决取缔乱收费,使农村税收征管规范化、法制化;在适当的机会条件下,改革现行的农地制度,在不改变农地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活土地的经营权,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六、发挥农业财政支持政策的导向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
在我国,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需要政府的投资和保护,但是,对农业的全部投入,并不是都属于公共财政的范围,不是全部由国家投资。尽管我国现阶段正在大力支持喝保护农业,但不意味着国家和政府要负责农村的全部公共事业。公共财政支持农业的政策运用,其意义不但在于直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还在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投资导向,吸引和带动全社会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因此,政府要注意调整、优化农业财政支出的结构,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社会投资主体的资金投入农业。同时,在税收、补贴和贴息等方面,为农业投资给予优惠政策和奖励,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
总之,在我国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之后,公共财政要本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原则,改进财政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李长江.加强财政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协调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04,(1)
[2]苏明.我国农业财政支持的政策取向.经济研究参考,2002(87):4-8.
[3]孙开,田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投入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5(18):11-18.
[4]刘苏社,张俊峰,邱国军.当前政府支农投资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经贸导刊,2005(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