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原因分析_财政金融论文

时间:2021-06-04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经济和国内经济的结合点,在弥补财政赤字、调节本币汇率、充当信用保证、防患突发事件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但过多的外汇储备会对宏观经济造成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本文从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持续双顺差、强制的结售汇制度、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及国际游资的流入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的原因,以期对如何降低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额外汇储备;巨额顺差;人民币升值

一、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额度仅为-12.96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21.36亿美元。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制度的推行,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略有增长,至***年末达到55.5亿美元,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年均增长额仅为4.71亿美元。到了1994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开始连续4年的高速增长,期间年均增长额为296.73亿美元。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外汇储备规模以年均32.06%的增长率不断飙升。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总体规模首次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到2009年1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23991.52亿美元,占全球储备的30.7%,相当于G7国家外汇储备总和的1.93倍,已连续4年位居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果一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不具备可持续性,那么在未来的某一段时期内必然会出现外汇储备规模急剧下降的情况。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泰国、印尼等东南亚诸国由于大力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加之银行贷款过于宽松,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曾经获得了大量外汇。但好景不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增长缓慢,造成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当国际游资对这些国家的货币进行狙击时,顷刻间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就丧失殆尽,进而导致本国货币急剧贬值,最终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潭。
二、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原因
1、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持续双顺差
一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是该国的国际收支盈余,包括经常项目盈余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盈余两大部分。双顺差则是指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不包括官方储备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同时出现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的盈余状态。
自1994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始终保持顺差,并且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直至2009年才大幅回落。期间累计顺差额达18032亿美元,年均顺差额达1127亿美元,于2008年达到最大顺差额4261亿美元,近4倍于年均顺差额。而资本和金融项目除在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出现小额逆差外,其余各年均保持顺差,期间顺差额度波动较大,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波动尤为剧烈。期间累计顺差额达6704亿美元,年均顺差额达419亿美元,于2009年达到最大顺差额1448亿美元,3倍多于年均顺差额。
我国不仅经常项目连年出现巨额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也连年出现大额顺差,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两大主要账户非但没有形成平衡,反而加剧了顺差程度,双顺差格局反映了我国外部经济的失衡,直接导致高额外汇储备的积累。其中货物差额与直接投资差额在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中所占比重非常大,普遍超过80%,并且货物差额在外汇储备的增长中起主导作用。
随着我国双顺差程度不断加深,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也出现大幅增长,特别是自2007年以来,外汇储备年均增长额达4442.6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由图1可知,近1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仍在飞速增长,进入2010年后,其增速才略微放缓。
总而言之,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激增的直接原因。经常项目的顺差主要是由出口贸易造成的,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主要是由直接投资造成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的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就经常项目顺差而言,由于世界各国加大对进口商品的征税程度,其对我国的商品需求也逐渐降低,加之国内新劳动法的实施,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都使得出口企业的成本大为增加,进而抑制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2009年货物差额的急剧回落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就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而言,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纷纷从他国撤资,将资金转移回国内,导致自2008年起,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差额直线下降,于2009年降为343亿美元,仅比1995年的直接投资差额略高。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我国的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并不具有可持续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很难保持巨额的双顺差。

图1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趋势图


2、强制的结售汇制度
另外,外汇管理体制也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自1994年就开始施行强制结售汇制度,该制度要求,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企业和个人必须将多余的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头寸的外汇在银行间市场卖出。而央行一般作为银行间市场最大的接盘者,买入外汇以积累国家的外汇储备。在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前,我国名义上是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实质上施行的却是固定汇率制。在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不得不买入过多的外汇积累外汇储备。
一旦外汇供求失衡,中央银行将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买卖,以维持外汇供求平衡。企业的外汇收入只能卖给中央银行形成外汇供给,而企业的外汇需求却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一旦国际收支出现大额顺差,外汇市场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而中央银行为维持特定的人民币汇率,又不得不通过投放基础货币来买进外汇,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持续上升。
强制结售汇制度的实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解决了当时我国外汇储备不足的问题,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的14年间,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从1994年的516.2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9460.3亿美元,期间外汇储备规模增加了近38倍,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国际收支顺差的不断扩大,强制结售汇制度基本上完成了积聚外汇储备的任务。这一制度还使得中央银行不得不被动地大量购入外汇,同时限制了商业银行、企业及居民持有外汇储备的额度,使得外汇储备分流困难。因此,在我国通过在外汇市场进行外汇买卖来调节外汇储备规模的功能很难实现,这也就进一步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
2008年8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新《条例》取消了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强制结汇的要求,允许国内企业将外汇收入存放境外,同时允许境外企业在国内发行证券,这一《条例》的颁布代表着我国“强制结汇”时代的终结。近年来,央行已经调整政策取向,推行“藏汇于民”,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持有外汇的自由度。但目前取消强制结汇制度并没有使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出现质的飞跃,主要因为时下过于动荡的全球经济环境以及国内经济矛盾并不利于中国推进资本市场的开放。正因如此,放宽资本流动的政策也不会刺激更多的资本流出,也不大可能缓解外资流入的压力。
3、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及国际游资的流入
我国对外贸易及外汇储备规模的高速增长,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逐步提高,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这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得境内的外汇持有者更愿意持有人民币,从而导致国际游资的流入。自1994年外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05年之前上升幅度不大。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汇率改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由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2.05%。但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仍然持续上扬,截止2010年2月末,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达到1美元兑6.8272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相比汇改前,人民币汇率已升值1.4493元,升值幅度约为21.23%。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预期下,人们将大量持有人民币而抛售外币,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排除国际游资涌入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持续飞速增长造成的影响。从宏观上看,我国经常项目持续4年保持巨额顺差,不可能都是以前出口未结清的外汇。从微观上看,有些外贸企业转口贸易收益率非常高,有些居民个人突然收汇、结汇巨额美元。这些现象都表明国际游资可能正以各种隐秘的方式进入我国,从而促进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高速增长。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额外汇储备进行原因分析,反映出当前我国外汇储备数量上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但其不具备可持续性,特别是在时下全球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我国很难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巨额双顺差。另一方面,实施了14年的强制结汇制度使我国积累了高额的外汇储备。虽然在2008年8月7日,国务院宣布停止实行强制结汇制,但由于目前的经济形势,并没有使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出现质的飞跃,其不会刺激更多的资本流出,也不大可能缓解外资流入的压力。另外,基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国际游资大量涌入我国进行结汇套利,造成目前外汇供过于求,这又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上升,从而使新一轮的国际游资涌入,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居高不下。从以上分析可看出,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增加具有很强的投机性和不稳定性,我们要提高警惕,对国际游资进行严格监管,防止重蹈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覆辙。
参考文献:
[1]郑建明,桑百川.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风险及管理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7(11).
[2]杨胜刚,姚小义.国际金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珍.中国现阶段外汇储备管理研究[DB].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09-01.
[4]高震.中国过剩外汇储备的管理研究[DB].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6-01.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