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则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_财政金融论文

时间:2021-07-14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能,是每个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和职责。本文根据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分析了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完善制度建设及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协调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议
2012年2月,财政部公布了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2012〕第68号令),《规则》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规则》中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新规定对固定资产单位价值作了调整,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800元以上调高至单位价值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1500元以上,固定资产的价值起点提高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事业单位日常活动和履行相关职能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和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如何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粗浅探讨。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单位领导对管理固定资产缺乏认识。大多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来源于财政拨款,领导为了扩大单位的规模,改善单位的设备,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十分关注,想办法申报各种专项,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至于购买来的固定资产怎样去管理、怎样规范管理程序完善管理制度却没能得到足够重视。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对固定资产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或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但对其工作内容和职责没有明确规定,各相关部门责任和权限模糊不清,导致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比较零乱和被动。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事业单位没有按有关规定制定从固定资产采购、使用、到最后报废的相关配套措施,重复购置,随意租借,不按规定报废处置等时有发生,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对清产核资工作没有明确的制度要求,资产管理人员由于无章可循而疏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得固定资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得不到有效的验证。
3.不用计提折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用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购置后一直以原值形态存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耗与磨损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不能通过计提折旧得到体现,在账面上反映出来的固定资产数据不是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相关的会计核算就会出现一些不协调。比方说,维修一台使用几年的设备,如果维修费用比较高,按会计核算要求,应该将维修费用列为资本支出计入固定资产,但因该设备没有提过折旧,原值一直保持不变,大型的维修费用还得增加其资本,这样就导致此固定资产的价值只有增加,没有减少,固定资产使用时间越长,维修就越多,予以资本化的费用也会增多,那么该固定资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价值不但不会减少,还会增加。一些单位为了避免固定资产价值高估这种不合理现象,只能将应资本化的维修费计入当期费用,不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4.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一些单位配备的固定资产专职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强,在管理上不按相关要求和规定设置固定资产卡片,对增加或减少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对已入账的固定资产长期不去检查和盘点,仅满足于明细账与财务的总账相符,很少考虑明细账与实物是否相符,账实不符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单位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权限与责任不清,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松散。
在新形势下,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一项重要工作。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的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相当大,随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迅速的扩大,固定资产无疑会成为财政评价及监管的重要对象,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事业单位领导要把管理固定资产的工作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从“重购置、轻管理”的意识形态下走出来,在思想上对管好固定资产持高度重视态度,带头参与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真正承担起对国有资产合理使用及管理的责任。在管理过程中要按要求设置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序,使固定资产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
2.制订严明的制度,规范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一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投入使用,报废和处置应制订一系列严格的制度,从“入口”到“出口”,做到层层把关。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做到事前有计划、有预算;购置时要严格遵守政府采购法,按政府采购法的要求执行各项程序,并设置相应的监督机制;固定资产入库时及时设立卡片,登记固定资产名称类别及编号等,财务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对入库的资产要及时入账,及时核对,保证账卡相符,账账相符;在使用固定资产方面,首先应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在投入使用时,要求领用人或使用部门签字确认,将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落实到人和部门;资产报废时要进行申报手续,执行审批程序,待上级部门批准后才能按相关程序及时进行处置,并将处置的残值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二是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固定资产盘点,建立清产核资制度。要用制度明确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责任,各尽其责,避免发生互相推诿的情况;资产部门日常盘点工作也应制度化,给账实相符提供有力的保障,单位主管领导应定期组织由资产部门、财务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都参与的大型清产核资工作,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盘查,做到“家底”清楚,对盘亏资产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保证国有资产正确合理的使用。总之,事业单位要做到以制度来办事,用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
3.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增强各环节工作的协调性。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整体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相关人员都提高责任心,积极配合,共同来参与,才能使管理工作更加完善。资产使用人平时在使用固定资产时一定要按要求规范地进行操作,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达到报废状态时,及时与资产管理员联系,并将报废资产归还仓库,做到谁使用谁负责;资产管理员要加强业务水平和素质的培训,要有扎实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业务技能,充分利用专业技术和手段,使固定资产使用环节和保管环节的安全性得到合理保障,降低因保管不善而造成的损失;财务人员要经常清查固定资产总账,定期与资产管理员进行账务核对,保证总账与明细账的相符,在业务上对资产管理员进行相关指导,定期抽查资产管理员的盘点工作和盘点记录。完善各个环节的协调与配合,加强各环节人员的责任心,才能将固定资产的管理达到最佳状态。
4.考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磨损导致价值逐渐降低,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避免虚增资产价值,企业会通过计提折旧来体现固定资产的净值,这符合会计领域中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也可以考虑遵循谨慎性原则,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减少固定资产所含的“水分”,使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保持一致,真实反映国有资产的客观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5.推进信息化管理,完善内部监督和控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中,事业单位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投入需求、采购方式、产品价格、报账时间、调配使用及报废处置等信息。单位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了解固定资产的动态信息,对固定资产从购入到最后的报损进行实时监督,严密掌控,使内部监督机制更加科学和完善。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