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汽车研发支出资本化过度的弊端与解决对策

时间:2021-02-08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    要: 当前科技进步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更多企业为了获得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加大研发活动力度,致使研发费用激增。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有条件的资本化的处理方式,为企业进行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预留了空间。文章以福田汽车为研究对象,结合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相关理论及我国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现状,对其过激化的资本化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对预防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过度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研发支出; 研发支出资本化; 资本化过度;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国家对企业技术研发创新日益重视,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也越来越高。为使会计准则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实行了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新会计政策。政策的推行规范了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有利于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研发积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加大研发活动的投资力度[1]。随着研发支出在企业支出中占比的不断增加,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的合理利用,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果和财报状况。而当前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的灵活性,使得企业对研发资本随意进行资本化或过度资本化的现象时有发生。研发支出资本化成为上市公司操控利润、粉饰报表的便捷途径,给企业自身和广大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利益风险[2]。因此必须从制度规范、内控建设、外部监督等多方面寻求解决措施,使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更科学、更高效地为上市公司服务。

 

  二、研发支出资本化相关概念

 

  (一)我国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相关规定

 

  研发(Research&Development,R&D),即研究开发。研究和开发是按新会计准则规定对研发活动划分的两个阶段。研究阶段是为掌握新科技知识而进行的创新性计划调查。研究阶段是下一步开发活动的准备阶段,但研究活动能否转入开发、开发后能否形成无形资产均不确定,因而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3]。开发阶段是指将研究成果在实际计划或设计上加以应用,以生产出改进型或创新型产品。开发阶段在研究阶段完成的基础上展开,新产品技术产生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福田汽车研发支出资本化过度的弊端与解决对策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研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开发阶段的支出确认为无形资产,可予以资本化,但需满足下列条件:存有出售和使用无形资产的意向;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无形资产符合出售和使用的技术要求;有能力完成无形资产的开发过程并将其出售或使用;内部使用前,当证明无形资产的有用性,其能产生经济利益。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五个条件为:技术可行、开发有目的、能带来经济利益、有资源支持、可靠计量。可见,研发支出有条件的资本化是目前我国对研发支出进行会计处理的常规做法。

 

  (二)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的优缺点

 

  现行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的区分处理,致使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分别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1)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优缺点。研发支出资本化,是研发活动形成无形资产时,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费用按照资产价值计算并在未来摊销。其优点在于使会计信息更科学更真实合理,质量更高;使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更具一致性;不会造成企业利润大幅缩水,保证企业的资产不被过分低估,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有利于鼓励推动企业的科学创新。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缺点:容易忽视潜在的研发风险;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标准,为管理层过分抬高利润创造了空间;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不易掌握。

 

  (2)研发支出费用化的优缺点。研发支出费用化是指研究与开发费用发生当时全部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资产。研发支出费用化的优点:处理简单,可行性强;增强会计信息的谨慎性,降低企业风险;能够激励管理层提高研发活动质量。与研发支出资本化一样,研发支出费用化的点:科学性、真实性差,造成企业会计信息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性大大降低,忽视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不符,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真实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使报表不能清晰反映企业的研发情况及研发成果的价值情况,不符合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原则;为企业避税制造了有利条件;对企业创新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增加了企业的市场融资难度[4]。

 

  (3)研发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的选择。研发支出费用化的处理方法,体现了稳健性原则,杜绝了管理者操纵会计信息的可能,故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然而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忽视了未来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研发活动中无形资产的价值,牺牲了会计信息的关联性。因此全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是不够科学的,它所导致的利润信息失真的情况,让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无法准确利用企业财务信息做出科学决策。全部费用化的缺陷,为投资者及企业管理者所诟病,比较而言资本化的处理方法则更为理想。企业研发投入的扩大、无形资产成为至关重要的经济资源,多数企业对研发支出不再局限于单一费用化的处理方法[5]。随着会计准则不断完善,资本化处理的可靠性也将得到增强,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必将成为今后的选择趋势。当前研究开发支出资本化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个别企业也存有过度化的倾向,所以对上市公司资本化处理行为的分析甄别不能放松。

 

  三、福田汽车研发支出资本化过度问题分析

 

  (一)福田汽车近年来研发支出情况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田汽车”)成立于1996年,现有资产690多亿元,属于国有控股大型企业,也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福田汽车在北京、山东等多省市拥有生产基地,连续多年中国商用车销量领先。福田汽车注重自主创新,在全面发展商用车的同时,不断延伸开发关联产业,形成了集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汽车金融、车联网、福田电商为一体的汽车生态体系。作为大型车企及国家重点科技扶持企业,其在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情况值得关注研究。

 

  (1)福田汽车研发活动概况。福田汽车研发支出主要投向符合国家发展的方向,在造型设计、安全操控、智能互联、节能环保四个领域开展新技术研究。福田汽车紧跟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潮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经覆盖卡车、客车和多功能汽车等各个车型。乘用车在电动化、智能化及共享化领域的专利开发不断加强,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技术正在成为公司的核心技术。截至2017年底,公司拥有有效专利5137件。并通过与戴姆勒世界先进的整车、康明斯世界先进的发动机和采埃孚世界先进的变速箱的战略联盟合作,形成了整车和动力系统集成优势,提高了产品技术和市场竞争力。

 

  福田汽车研发支出分为费用化阶段和资本化阶段,费用化阶段指前期调研和规划,根据客户需求对产品详细定义,虚拟分析样件及概念样车,分析产品开发方案可行性,形成“产品概念报告”,该项目便开始正式进入产品的研发阶段,即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阶段开始。研发支出的资本化结束时点为“零部件量产放行报告(过阀报告)”。对于在取得产品概念报告后至所研发项目达到零部件量产放行报告(过阀报告)期间发生的研发费用于当期计入开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研发项目达到预定状态时转入无形资产。

 

  (2)福田汽车研发支出情况分析。福田汽车2017年研发投入23.88亿,资本化15.23亿,资本化率高达64%,较上年增加7%。如果福田汽车把研发全部费用化,公司当期利润相应减少15.22亿,直接由盈转亏。福田即使把研发费用资本化率降至行业均值27.44%的水平,也将减少利润6.5亿,而福田2017年利润总额仅为1.12亿元,仅此一项就使当年净利润变为亏损5.38亿元。翻阅福田汽车近三年来报表,发现2015年、2016年、2017年研发费用资本化比例分别是57.3%、56.7%和64%,资本化率一直居高不下。对应三年的12.8亿、25.5亿和23.8亿的研发投入,福田汽车通过研发资本化合计虚增资产42.5亿,资本化态势极为激进。企业或涉嫌通过研发投入资本化粉饰利润,其研发投入资本化情况也成为上交所关注问询的焦点。

 

  本文将近年来福田汽车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情况与同行上市公司作比较。如表1所示,同为汽车行业的上汽集团研发投入远远高于福田汽车,2017年达到110.62亿,几乎是福田的五倍,上汽研发支出资本化一直保持为0。同为客车行业的江淮汽车研发支出资本化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低于福田60%的平均水平。同为卡车行业的中国重汽研发支出及资本化率与福田相比差距极大,其资本化率均在5%以下,2017年更是降为0。而同为北方车企的长城汽车,与上汽一样,选择对研发支出不进行资本化。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在多数同行企业对研发支出谨慎操作,采取低资本化或完全非资本化处理的情况下,福田汽车却选择将研发支出的资本化率保持在远高于业内同行的水准,这与行业的整体态势完全不符。福田汽车对研发支出资本化采取如此过激的态度,其真实目的着实令人生疑。福田汽车在研发支出的处理上确实表现出很大的问题。

 

  表1 福田汽车研发支出资本化情况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比较(单位:亿元)

表1 福田汽车研发支出资本化情况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比较(单位:亿元)

 

  (二)福田汽车研发支出资本化过度原因分析

 

  (1)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操作性差。我国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研发活动的全部费用支出完全费用化,研发支出都计入当期损益。这对于盈利能力不足的企业是个沉重打击,势必进一步加剧利润的减少,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在此情况下,企业大多减少甚至不再开展研发活动,以此减少费用支出,维持利润水平。而正常研发活动的停滞,研发热情的缺失,不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甚至影响整个行业和国家的前途。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改变了以往研发支出完全费用化的处理方式,提出了资本化处理方式。新准则的推行使企业既减少了研发费用,还可能借助研发提高利润,从而使企业对研发活动的投入重新增多。

 

  但是新准则对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的政策仍存有几点缺陷:一是未明确资本化处理可行性标准。新准则虽然给出了进行资本化的五个条件,但是这些条件具有很强的变通性,给企业留出了灵活操作的空间。例如第三个条件“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当证明其有用性”,但有用性的判断标准并没有明确解释,是由企业内部证明还是外部机构鉴定,这直接影响了资本化的界定。二是未考虑多个项目交叉影响因素。企业一般会多个研发项目同时进行,项目之间必然相互影响。比如一个项目的成果被引用到另一项目中,前者最终失败了,而后者却成功并形成无形资产,那前者的投入成本该如何处理,会计准则并没有给出相关解释。三是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时的处理不明确。研发阶段通常时间跨度较长,且因企业自身情况不同带来的研发效率与效果也不同,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极易因市场技术的发展或其他企业的研发而发生减值,使得企业研发支出相应产生减值效果。以福田为例,客户对汽车品牌缺少忠诚度,尤其是商用车,更看重功能性。一旦技术水平落后于时代,存货都有可能大幅计为损失,更何况无形资产。所以车企前面的研发投入并不能保证后面的利润收获,但会计准则对此类减值事项如何处理并不明确。可见,会计准则中对于研发阶段划分和资本化确认条件两项内容,给出的解释都是描述性而非定量性的,使得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实际操作性差[6]。

 

  (2)缺少统一的划分研发活动时点的行业标准。如上文所述,新会计准则虽然对研发活动作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的划分,但对划分时点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对时点的判断肯定各不相同,福田汽车将形成“产品概念报告”作为界定开发阶段的时点,合理与否汽车行业内并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其他车企也未必以同样的时点来划分。另外,不同的研发产品也不能适用同样的会计处理方式,比如商用车和乘用车产品性质和研发周期上的不同,势必造成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尽相同。可见研发活动阶段划分的行业标准缺失也成为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的一个诱因。

 

  (3)盈余管理监管不力。研发支出资本化过度,除了制度缺陷等客观原因外,也有企业自身主观原因,盈余管理便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企业内控体系不完善、缺少风险防范、内部信息不通畅、内审形同虚设等诸多因素导致的企业内控和监管不力的局面,为管理者过度盈余管理提供了操作空间。以福田汽车为例,独立董事或相关监管部门近年来并未问询高度资本化情况,企业也没有拿出任何补救措施,导致问题一直存在并越发严重。其次,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判定监管不力,管理者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如福田汽车管理者为避免连年损失、被迫退市的情况发生,人为地对研发资本进行了过激的资本化处理,达到了粉饰利润的目的。再次,摊销环节的不确定性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会计准则中并未对研发支出形成的无形资产的摊销方式做出规定,企业完全可以对摊销自行安排,摊销年限及方式极为自由。福田汽车财报中无形资产科目里有一项专有技术,应由资本化转结而来。如果按每年都摊销的话,那么福田汽车的做法本质上是把当前的费用转嫁到未来,从而做好当期利润,粉饰报表。

 

  (4)财务人员专业化不足。一方面,研发阶段界定上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对财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准确判断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的条件,要求财务人员不仅精通财会知识,更要具备行业研发专业技能,而目前具备这种能力的高素质财务人员极为稀缺。因此财务人员在尚不具备判断能力时,仅凭自己的主观因素处理研发支出会计处理问题,极易判断失误引发偏差,甚至被利益操纵干涉企业利润,所以主观性过强成为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的隐患。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仅仅从事记账等基础的财务会计工作,对专项管理会计工作因工作无力胜任而不去关注,更不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企业也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致使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工作长期处于非专业状态。

 

  (三)福田汽车研发支出资本化过度影响分析

 

  (1)对企业本身造成不良影响。首先给企业带来了税收压力。福田汽车2017年研发支出费用化8.65亿元,资本化15.23亿元。福田汽车企业所得税率为33%,根据我国税法,研发支出年增长10%以上的盈利企业可将研发支出按150%的比例税前扣除。据此如果把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福田汽车在2017年可以少交7.53(15.23*150%*33%)亿元税款。因此高资本化处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税收压力,也影响当期利润。其次,研发费用摊销构成利润压力。会计准则规定: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将在企业未来会计期间内进行摊销。福田汽车2017年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为15.23亿元,摊销年限如果按5年计算的话,每年的摊销金额将达到3亿多,庞大的摊销金额势必抵销掉福田汽车未来几年很大一块利润,甚至导致巨额亏损。因此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虽然能降低当期费用,增加收益,但是把这些费用转换成未来的利润压力。导致企业信誉下降。福田汽车的资本化过激迹象已引起广泛的舆论关注,并受到上交所的问询,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福田汽车为避免亏损,保住上市公司资格,而采取的短期利益行为,涉嫌隐瞒企业真实经营情况,企业声誉和投资者信心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2)影响投资者利益。市场投资者希望企业研发能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从而增加收益。上市公司也希望利用高度资本化增加利润,进而激发投资者投资热情。而高风险性使研发活动形成的无形资产具有潜在的成本沉没风险,未必能真正转化为企业收益。因此,过度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可能某一时段帮助企业实现收益甚至扭亏为盈,释放利好,达到企业市场融资目的。但是投资者必须要意识到这其中隐含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如福田汽车资本化金额远大于实际净利润,企业盈利情况堪忧,实为严重亏损状态,随时有下跌崩盘可能,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

 

  (3)造成过度研发。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政策既能够加大研发力度,又能够确保收益不受影响,甚至可以调节利润,使企业能够毫无顾虑地开展研发活动,致使很多企业对此乐此不疲,加大对研发活动的资金投入,难免造成过度研发。如福田汽车2017年研发支出总额比净利润多出22.76亿元,对研发的投入远超实际获利能力,在整个行业内也极为罕见,属不正常的过度研发行为。

 

  四、研发支出资本化过度的解决对策

 

  (一)新增研发支出相关会计科目

 

  一方面为使报表中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更加清晰,需要在管理费用下增加“研发支出”科目,将不符合资本化的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计入该科目下,便于报表使用者掌握企业研发投入情况。另一方面,研发项目跨度时间长,各企业研发管理情况不同,不确定因素较多,导致研发项目可能发生减值情况,例如研发过程中,同行企业抢先生产出类似产品,那么研发项目的创新性就达不到预期价值。所以要对研发项目同步调查,一旦发现研发项目有减值迹象,立即对该项目进行价值损失测试,在财报中予以披露,同时计入新增的“减值准备”科目[7]。

 

  (二)明确研究、开发两阶段划分标准

 

  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是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核心。考虑到企业的适用范围,会计准则对两个阶段的划分标准,普遍性有余而准确性不足,赋予企业在划分研发和开发阶段时更多的自由权,所以企业对于两个阶段的界定主观性强。本文认为,一方面本行业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划分标准。比如可套用完工百分比法,设定完成比例数值,当研发完成比例达到这个数值时,才可进行资本化,没有达到则费用化。借鉴的方法不一定完全合理,但对于企业尽快确定相关标准有一定帮助。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出台规范性准则对两个阶段的界定和如何处理作进一步说明,比如研发中的生活开销,应明确划定为研究阶段,作费用化处理;对资本化支出的用途和理由要做明确的记录,以备检查。行业协会对两阶段的划分也应订立一个全行业认可的判断节点,来指导行业内部企业合理划分研发阶段。

 

  (三)提高研发信息披露水平

 

  首先,企业在不暴露商业机密的前提下,可在财报附注中加大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式、各阶段费用金额、开发阶段起始节点、研究项目数量、失败项目比例等信息的披露,接受投资者及市场的监督,防止借助瞒报信息进行研发支出的过度资本化。其次,聘请专业人员评估研发成果市场价值,公允计量出研发项目的实际价值,避免成本计量方式造成的会计信息真实度偏差。还应尽快建立与企业研发相配套的无形资产交易市场和评估机构,以使企业的研发成果通过公允的评估和市场价格体现出真正的无形资产价值。

 

  (四)加强盈余管理监管工作

 

  建立管理层制约机制,制衡管理层权力,同时建立管理层激励机制,将管理者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相挂钩,从根本上防范管理者进行不当盈余管理。内外部审计相结合,一方面给予外部审计者更多的权力,另一方面设立内部监督审计部门,协助外部审定者定期审查盈余管理情况。采用新式注册制监管体系,保证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同时,对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等方面的账务处理提出规范的要求,易于监管企业各项会计指标。提高市场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能力和盈余管理识别能力,避免盲目投资,也能起到监督盈余管理、建言管理层决策的作用。

 

  (五)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专门小组,配备专门记录员,从研究活动开始,展开对研发活动的监督工作,严格记录并定期报告项目各周期实际情况,后期跟进核实产生的无形资产情况。对项目研发各阶段都要进行市场评估,预测研发项目实现价值与否及市场价值大小,建立项目测评体系。还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强调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内容的培训,从提升财务人员素质方面避免会计处理漏洞出现。

 

  参考文献

 

  [1]张倩倩,周铭山,董志勇.研发支出资本化向市场传递了公司价值吗?[J].金融研究,2017(6):176-190.

  [2]杨瑞平,冯霞.财务能力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2017(8):83-87.

  [3]蒋砚章,王然,徐泓.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7(5):245-249.

  [4]刘永涛.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及会计政策研析[J].税务研究,2018(1):118-121.

  [5]李昊洋,程小可.投资者调研与创业板公司研发资本化选择[J].财贸研究,2018,29(3):90-99.

  [6]楚有为.公司战略与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8,15(5):44-53.

  [7]胡兰,胡轩于.税收视角下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8,34(2):88-95.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