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结构和内容:
1.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2.资料收集和研究步骤
3.课题参与人员以及组织分工
4.实验结论
5.参考文献
一、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的结果(静电现象)。
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人的探究。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二、资料收集和研究步骤
1、收集资料
1.书店查询地点:四川省图书馆寻找静电方面的书籍
2.上网查询主要查询的是:
1.了解静电的产生,知道尖端放电的原理。
2.通过了解静电和避静电方法,认识静电的危害。
3.了解人类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全体组员先共同商讨书店查询的地点、内容、查询目的、怎样查询和分工情况,再规划出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怎样写,还有网上查询的内容。
2.书店查询资料阶段:通过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来查询有关生活中的静电防止及应用有价值的相关资料
3.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把查阅的资料在计算机上整理打印。
4.实验
三、课题参与人员以及组织分工:
1.参与人员一组(12人)
2.组织分工:
准备阶段--全体组员
书店查询阶段--全体组员
资料分析整理阶段--全体组员
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全体组员
实验操作--全体组员
开题报告--数人
结题报告--数人
活动记录--数人
论文--数人
四、实验结论
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静电?
1、卧室内尽量不放或少放家用电器。这样可以避免人体与电器在近距离产生电场而碰触起静电,看电视最好距离电视机2~3米。
2、用“第三者”消除静电。为避免静电击打,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棉抹布等先碰触可引起静电的大门、门把手、水龙头、椅背、床栏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
3、用纯天然织物。内衣、床单、被罩等尽量使用棉、麻、丝等天然纺织物,尽量不要用或穿化纤质地的家纺用品和服装。
4、用木梳、润发露。梳头使用木梳,洗发时使用润发露,能消除静电。
5、保持室内温度。这样静电就不容易产生。冬季室内最好使用加湿器,还可摆放花草,以避免产生静电。
6、地板、墙面、天花板等使用防空间静电材料。
7、多吃蔬菜、水果、酸奶,多饮水,同时补充钙质和维生素C,以减轻静电影响。
五、参考文献
1、张小蓬-《科技创新与应用》
2、陈丽晓-《科普童话:新课堂》
3、刘媛媛-《雷电与静电》
4、刘铁男-《走近科学》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