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一、问题的缘起及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十七大以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兴起。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什么要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就是说研究大众化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什么。总的来讲,就是通过大众化的理论研究,服务大众化的实践,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首先要明确这里讲的是大众化研究的实践意义,而不是指大众化本身的实践意义。大众化的研究,使我们明白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基本问题,认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团结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这样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活动的过程中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大众化研究成果可以结集出版,对党和政府,特别是对宣传部门、新闻出版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大众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参与大众化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之,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学理支撑、政治保障、精神动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任务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迅速兴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主要是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散见于报刊、杂志中,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专着。暂时还没有找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国外学者研究的成果。现将国内最近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重要问题概述如下。
一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一般认为,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当然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霍虹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词,一个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另一个是“大众化”.前者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时空定位;后者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体。所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时空定位与实践主体的统一。左伟清,刘尚明则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众”是质,“大”是量。徐国民的看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读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当代中国“大众”的实际需要。王联斌的观点是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体色、时代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涵。刘树林认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刘建军进一步指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包含特指和泛指两重含义,前者指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后者指在当代中国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的大众化,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最新理论成果的大众化。黄俊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可以被理解为三个过程的辩证统一: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范围来看,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由党内普及走向社会普及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形式来看,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由高深理论走向通俗理论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的维系力量来看,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由制度维系走向群众自觉的过程。邵军则从客体角度解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大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俗化。而朱哲,曾庆勇分析了大众化与化大众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高耀志从过程论视野中来解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涵义,认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过程。它是大众化理论的形成过程;是理论大众化的普及过程;也是人民大众的践行过程。
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根据及其重大意义。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大众化的任务。学者们提出他们的看法。胡丰顺认为要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彻底的理论;其次必须科学定位,坚持为人民服务、指导实践;再次要立足中国国情,采用民族形式,富有民族特色,实现中国化。左伟清认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经验和强大的现实基础。王建华认为中国共产党由“一个先锋队”向“两个先锋队”转变,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让马克思主义正在由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向中国整个国家意识形态的转变。这两个转变是明确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依据。黄俊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唤醒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活力、扞卫其意识形态地位的必由之路,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是大非、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业长青的现实需要,维系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想理论根基和群众基础、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关键所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意义。因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研究者们无一例外地强调了大众化的重要意义。韦克义撰文指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为: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需要,引领和团结广大群众的需要,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需要,保持党的理论生机与活力的需要。左伟清,刘尚明认为党的十七大首次正式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这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需要,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同时还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附件下载:
- 12345下一页